easyfundingllc.com
home

綠水青山在“天府”——四川夯實高質量發展綠色本底

發布時間: 2024-11-30 09:10:00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觀魚暢遊,在宜賓三江口暢享生態之美;望山賞鳥,在成都與(yu) 自然界生靈來一場隔空對話……作為(wei) 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yang) 地,四川近年來紮實推進環境保護,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做好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生態環境整體(ti) 向好,“綠色引擎”動能澎湃,新能源產(chan) 業(ye) 帶加速崛起,一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時代美麗(li) 畫卷正在巴山蜀水鋪展。

  “看魚觀鳥熱”興(xing) 起 生態宜居景美如畫

  魚群歡快遊弋,不時躍出水麵,水花四起,引來觀眾(zhong) 一陣沸騰。來三江口“看魚”,已成為(wei) 四川宜賓市民和遊客的打卡新時尚。

  宜賓地處岷江、金沙江、長江三江交匯處,有“萬(wan) 裏長江第一城”之稱,這裏形成“觀魚勝地”,是近年來長江水生態逐漸向好的成果。

  宜賓翠屏區合江門巡江護漁巡護員申建雄介紹,近年來,長江宜賓段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很多變化肉眼可見。如在合江門,除了常見的野生草魚、鯉魚,有時候還能夠看見黃辣丁、岩原鯉、清波魚、胭脂魚等,就連下遊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這樣的魚群。

  在岷江上遊,觀鳥也逐步從(cong) 小眾(zhong) 愛好走進大眾(zhong) 視野。


10月11日在四川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裏拍攝的川金絲(si) 猴。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清晨,旭日破曉,雲(yun) 海翻滾,雪山下的錦官城如詩如畫。

  來自四麵八方的人們(men) 背上望遠鏡、相機和幹糧早出晚歸,一天走上兩(liang) 萬(wan) 步,瞪大眼睛在林間枝頭捕捉各種鳥兒(er) 的身影……

  隨著天氣轉涼,氣候溫暖濕潤的成都平原又迎來大批候鳥遷徙越冬。凝望著天空,看著飛鳥掠過,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wei) “觀鳥人”,共同的愛好讓他們(men) 聚集在一起。

  “觀鳥就是觀察並欣賞野生鳥類,現在愛好者越來越多了。”成都“老資格”觀鳥人沈尤說。

  越冬的候鳥不斷增多,是當地生態持續向好的生動寫(xie) 照。今年四川盆地越冬水鳥調查結果共記錄水鳥74種,數量達78593隻,還記錄到43隻極度瀕危的中華秋沙鴨,創下曆年之最。

  在成都,“窗含西嶺千秋雪”也不再隻是詩歌中令人神往的景象。一群在成都遙望雪山的愛好者,每年都會(hui) 在社交平台發布“成都觀山數據報告”,吸引了大量網友關(guan) 注。

  據統計,人們(men) 在成都市中心望見雪山的記錄,僅(jin) 2024年上半年就有28次,不少市民已將“在成都遙望雪山”變成一種生活習(xi) 慣。

  初冬時節,四川資陽市雁江區蜀人原鄉(xiang) 濱江河湖公園內(nei) ,一排排水杉在冬日暖陽下“染”上紅妝。這個(ge) 集生態保護、科普教育、休閑娛樂(le) 等多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城市河湖公園,已成為(wei) 當地一張靚麗(li) 的城市名片,單日平均接待遊客超10萬(wan) 人次。

  嘉陵江沿岸,24.9萬(wan) 畝(mu) 的綠色生態走廊已成為(wei) 市民休閑地、城市會(hui) 客廳;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已涵蓋大熊貓棲息地1.39萬(wan) 平方公裏,有效保護了全國64.8%的野生大熊貓;廣元劍閣縣蜀道翠雲(yun) 廊現存古樹1.2萬(wan) 餘(yu) 株,名木古韻傳(chuan) 承千年……


6月12日,大熊貓“福寶”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的圈舍進食。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四川全省203個(ge) 國考斷麵,201個(ge) 水質達到優(you) 良,占比99%,相較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均提升了1個(ge) 百分點;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國第13位,保持不變。

  厚植綠色本底:從(cong) “生態之痛”到“生態之美”

  秋去冬來,地處沱江畔的四川內(nei) 江市七家灘濕地公園近日又迎來別致風景。初冬溫暖的陽光印在沱江江麵上,波光粼粼。一陣風起,兩(liang) 岸楓樹落葉蹁躚,令人心曠神怡。

  沱江流經的2.55萬(wan) 平方公裏是四川城鎮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ye) 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流域汙染也逐年加重。

  一場轟轟烈烈的沱江流域水汙染防治攻堅戰隨之打響。“十三五”初,沱江16個(ge) 國考斷麵僅(jin) 有一個(ge) 達標,經過重拳治汙攻堅戰,2022年,沱江全流域水質已全部達標並保持至今。

  從(cong) “生態之痛”到“生態之美”,沱江一江清水的美麗(li) 蝶變,也照見四川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實步伐。


這是11月4日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多瀑溝景區拍攝的2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近年來,四川嚴(yan) 查環境違法案件,設立五級河長1萬(wan) 餘(yu) 名,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變水汙染防治“分散治理”為(wei) “協同治理”。2023年,四川全省203個(ge) 國考斷麵、142個(ge) 省考斷麵、285個(ge) 水功能區水質首次實現“三個(ge) 百分之百”達標。

  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出台小微濕地建設規範,實施黃河上遊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啟動四川省千歲古樹名木保護三年行動……近年來,四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麵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切實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一盤棋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以“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環境。

  守護生態,法治護航。2023年,《四川省土壤汙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填補了四川省土壤環境管理地方性法規的空白,著力解決(jue) 農(nong) 用地、工礦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土壤環境問題。

  跨區域協同治汙舉(ju) 措不斷升級。川渝兩(liang) 地通過聯合啟動專(zhuan) 項行動,治理突出問題,化解跨界河流治理不同步、解決(jue) 不及時、側(ce) 重不統一等症結;川陝甘三省以“四川條例+三省決(jue) 定”的形式協同立法,攜手建好大熊貓國家公園……

  今年9月召開的四川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hui) 明確提出,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下猛藥、治頑疾。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進一步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一係列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正在四川持續發力。

  “綠色引擎”動能澎湃 新能源產(chan) 業(ye) 帶加速崛起

  生態優(you) 勢正加速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一個(ge) 多點布局、多元互補、多鏈融通、多城共進的綠色新能源產(chan) 業(ye) 帶在長江上遊加速崛起。


10月17日拍攝的四川天府新區興(xing) 隆湖科學城。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走進專(zhuan) 門從(cong) 事高純晶矽研發生產(chan) 的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chan) 基地,花園式廠區綠草茵茵,生產(chan) 車間和大型裝置分布其間、錯落有致。

  “通過持續數年科技攻關(guan) ,公司產(chan) 品各項指標處於(yu) 國際先進水平,深受客戶信賴。”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位於(yu) 四川樂(le) 山市五通橋經濟開發區光伏產(chan) 業(ye) 園,地處長江上遊重要支流岷江與(yu) 大渡河交匯處,也是樂(le) 山市打造“中國綠色矽穀”的核心區,目前全球晶矽光伏領域10家頭部企業(ye) 已有半數在這裏布局。2023年,樂(le) 山市晶矽光伏產(chan) 業(ye) 實現產(chan) 值784.6億(yi) 元,矽料產(chan) 能占全球17%以上。

  念好產(chan) 業(ye) 發展“綠”字訣,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正在四川多地蓬勃發展:自貢無人機產(chan) 業(ye) 持續壯大,攀枝花釩鈦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遂寧鋰電產(chan) 業(ye) 勢頭正盛……

  擴鏈成圈、集群突圍,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數據顯示,2023年,四川六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增加值分別增長6.6%、11.9%。

  “依托優(you) 質的清潔能源、豐(feng) 富的鋰礦資源、暢達的黃金水道,長江上遊發展晶矽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產(chan) 業(ye) 具有獨特優(you) 勢。”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楊奇才說,從(cong) 四川的成都、眉山、樂(le) 山、宜賓、瀘州、遂寧等地,到重慶全域,一條聚集在長江上遊的綠色新能源產(chan) 業(ye) 帶已初具規模。


10月13日,市民在宜賓三江口長江公園的親(qin) 水堤岸休閑、散步。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目前,四川已累計建成39個(ge)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10個(ge)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成43個(ge) 省級生態縣;累計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657家、綠色工業(ye) 園區89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11家;加快建設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累計推動105個(ge) 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四川碳市場已累計成交超3800萬(wan) 噸……

  日益提升的“綠含量”,也正在實實在在地轉化為(wei) 群眾(zhong) 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10月10日,遊客在九寨溝景區五花海遊覽觀光。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走進成都新都區天星村,一望無際的田園映入眼簾,與(yu) 之相映成趣的是特色民宿以及現代咖啡店,還有田園遊步道穿行其間。通過生態修複、鄉(xiang) 村風貌塑形、業(ye) 態融合提質以及文明鄉(xiang) 風培育,天星村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明星村”。今年上半年,天星村累計接待遊客2萬(wan) 餘(yu) 人次,同比增長超一倍。

  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是千年大計,需要久久為(wei) 功。逐“綠”而行,堅定地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四川全麵綠色轉型的步伐愈加穩健。 

(責編: 賈春玲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