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遠程課堂”在重慶渝中區人和街小學、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xiang) 小學、巫溪縣紅池壩鎮龍台小學落地,三校同步高清教學;依托“雲(yun) —網—端”一體(ti) 化技術支撐體(ti) 係,寧夏銀川市興(xing) 慶區第三小學春林校區,共享北京優(you) 質教育資源;湖北鶴峰縣無線網絡覆蓋學校教學區,認證用戶的無線網可實現全縣教育城域網內(nei) 漫遊……
近年來,教育網絡“高速公路”修到鄉(xiang) 村學校,教育數字化成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為(wei) 進一步補齊鄉(xiang) 村教育信息化建設短板,不少地方持續提升校園移動網絡信號,重點覆蓋教學樓等關(guan) 鍵點位,支持在線教學等應用。接入大山、接進教學點,“信號升格”專(zhuan) 項行動為(wei) 促進教育優(you) 質均衡帶來新機遇。
偏遠山區持續提升信號質量,數字支教成效顯現
“我剛收到一封來自大自然的倡議書(shu) ,一起來看看吧。”隨著課件幻燈片播放,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誌願者的數字支教開始了,這次講的內(nei) 容是應對全球變暖。網絡的另一頭,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裏藏族自治縣喬(qiao) 瓦鎮第二小學的學生認真聽講。
“老師你看,這是我在家附近拍的照片。”一名學生把照片貼近攝像頭,鬱鬱蔥蔥的樹林掩映著房屋,畫質清晰。
朗讀課件,雙方配合默契,起承轉合間毫無遲滯;播放視頻,畫麵精準呈現每一個(ge) 細節,觀看時卡頓較少。這是北師大學生與(yu) 木裏縣學生定期開展的數字支教。
2023年,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啟動“數字支教賦能鄉(xiang) 村教育創新試驗項目”。北師大強師工程辦公室與(yu) 校團委聯合,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平台,聚焦文學、藝術、心理健康、體(ti) 育運動等素養(yang) 提升課程,組織大學生誌願者參與(yu) 。
數字支教,見證了山區學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變化,折射出通信部門多年來實施電信普遍服務的成效。
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區域曾因地處偏遠、基礎薄弱成為(wei) 通信盲區。為(wei) 此,四川通信係統開展困難地區網絡補盲行動。“信號升格”專(zhuan) 項行動開展以來,多地通信係統在偏遠地區持續推進電信普遍服務,擴大網絡覆蓋範圍、提升信號質量,數字支教賦能鄉(xiang) 村教育的成效進一步顯現。
據了解,近年來不少高校在多地積極行動:華中師範大學根據受援學校需要,劃撥專(zhuan) 項經費購置更新攝像頭、收音器、網絡線纜等遠程教育設備,保障支教設備穩定、線路通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投入專(zhuan) 項資金,為(wei) 參與(yu) 支教項目的近100個(ge) 鄉(xiang) 村班級全麵配備攝像頭、收音器、網絡線纜等;還有一些高校,組織負責數字支教項目的指導教師定期線上聽課,了解師生互動情況,保障教學網絡不掉線、環境不失真、內(nei) 容不偏航。
“數字支教項目提高了鄉(xiang) 村學校課後延時服務時段的培養(yang) 質量。讓高校優(you) 質教學科研資源惠及受援地區的鄉(xiang) 村學校學生,使鄉(xiang) 村學校學生足不出校就能接觸到前沿科技、人文藝術,開闊眼界,提升認識。”北師大團委書(shu) 記倪佳琪表示。
海島地區打造網絡覆蓋完全、教學空間融合的學習(xi) 環境
浙江寧波北侖(lun) 區梅中村梅山學校位於(yu) 東(dong) 海之濱,是一座海島學校,距離寧波城區60多公裏。
最近,小學語文組的一次教研活動在會(hui) 議室展開,現場卻沒有師生。原來,他們(men) 連線了寧波市區的一所優(you) 質學校,通過“遠程課堂”觀摩,雙方在線上互動教研。
學校負責信息技術的教師胡奇峰介紹,去年以來,北侖(lun) 區通信部門對學校寬帶提檔升級,從(cong) 100兆提到1000兆,新增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更新網絡新係統,固態硬盤安裝覆蓋所有班級。
現在,學生可以在教室看直播,並在線互動。當教師未能到學校課堂授課時,可在家進行網上投屏;學生未能在教室聽課時,也可以連線。專(zhuan) 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3個(ge) “遠程課堂”常態化應用,形成了雲(yun) 端互助、線上互動的教研教學新模式。
“遠程課堂”讓教師常態化享受名校優(you) 質資源,提升了教師教學水平,助力青年教師成長。2024年,在該區“教壇新秀”評選中,學校有11名教師獲評獎項,其中一等獎4名。
今年4月,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等印發通知實施“信號升格”專(zhuan) 項行動,提升山區、海島中小學移動網絡信號覆蓋質量,形成網絡覆蓋完全、網絡教學空間融合的學習(xi) 環境。
5月,北侖(lun) 區教育局撥專(zhuan) 款,將教師辦公電腦換成一體(ti) 機,加快了網速。教室安裝智慧黑板教學一體(ti) 機,“智慧黑板功能強大,試卷可以直接投屏,講解更精準。數學課用繪圖軟件,省時又美觀,滿足多樣化教學需求。”有著20年教齡的數學教師王浩對此讚不絕口。
“受益於(yu) 通信基礎設施的提升,移動網絡信號逐步加強,數字技術與(yu) 教育教學得以深度融合,辦學質量不斷提高。”梅山學校執行校長洪忠明說。
草原牧區完善基站建設,校園信號強度提升
清晨的陽光鋪滿校園,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第三小學六年級八班的師生迎來網際交互教室同屏互動。屏幕另一邊,是杭錦旗吉日嘎朗圖小學六年級一班的師生。
“在同屏互動課上,我可以和三小的老師同學交流學習(xi) ,這種體(ti) 驗太好了!”吉小學生馬慕宇說。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以康巴什區優(you) 質教育資源為(wei) 中心,探索“互聯網+城鄉(xiang) 教育協同發展”,以結對共建方式帶動農(nong) 村薄弱學校,逐步縮減城鄉(xiang) 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作為(wei) 最早一批與(yu) 農(nong) 村薄弱學校結對共建的單位,康巴什區第三小學引進了6套網際交互教室設備,以班級為(wei) 單位,統一課表,同步教學。
學生互動熱烈、教學交流頻繁,對草原牧區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段時間以來,杭錦旗相關(guan) 設施日趨完善,旗內(nei) 教學通信條件不斷提升。特別是“信號升格”專(zhuan) 項行動開展以來,牧區學校移動網絡覆蓋率從(cong) 不足40%提升至90%以上,視頻播放的緩衝(chong) 時間從(cong) 十幾秒縮短至1—2秒。
“我們(men) 在校園周邊有4G物理基站35個(ge) ,5G基站56個(ge) 。今年將繼續完善校園熱點區域5G補點建設和重點區域5G覆蓋,提升校園內(nei) 信號覆蓋質量和強度。”中國移動內(nei) 蒙古公司杭錦分公司總經理聶昀澤表示。
當地電信運營商還建立了校園服務團隊,及時響應學生和教職工需求,解決(jue) 網絡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定期對校園信號和服務質量進行回訪,根據反饋意見不斷改進和優(you) 化服務。
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下,學生們(men) 參與(yu) 課堂互動、拓寬知識麵的積極性明顯增強。截至目前,康巴什區第三小學依托網際交互教室已實現與(yu) 結對共建學校同步教學330餘(yu) 節次。第三小學校長王躍表示,在互聯網助力下,城鄉(xiang) 教育協同發展有了更多探索創新的方向。
如今,無論是在田園、草原,還是在大山、海島,優(you) 質教育資源惠及越來越多學生,這離不開通信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和移動網絡信號的全麵覆蓋。在離鄉(xiang) 鎮中心校、村小教學點不遠的地方,總能看到聳立的信號塔,為(wei) 學生們(men) 開拓視野、點亮夢想搭起一座座通向未來的數字橋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