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西分家記:珠峰腳下的脫貧故事
4月23日拍攝的珠峰腳下的日喀則市定日縣紮西宗鄉(xiang) 藏普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十二年前,紮西為(wei) 了心愛的姑娘德旦,連家裏的一百多頭犛牛都不要了。在犛牛頭數與(yu) 家庭富裕程度成正比的西藏牧區,這可是個(ge) 艱難的決(jue) 定。
紮西和德旦生活的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紮西宗鄉(xiang) 藏普村,是離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近的一個(ge) 行政村,也是個(ge) 地道的純牧業(ye) 村。一到夏天,家家戶戶趕著牲畜遷到珠峰東(dong) 坡絨轄溝水草肥美的夏季牧場放牧,年輕人幾乎也不例外。
紮西26歲那年,決(jue) 定要一輩子守著德旦。紮西的哥哥已結婚,家裏已有嫂子和侄輩等好幾口人。如果繼續留在家中,算上未來自己的小家庭,糊口雖沒問題,可“好像放不開手腳一樣,我想和她有個(ge) 自己的家。”紮西說。
於(yu) 是,分家,分牲口,另起爐灶。婚後,勤奮的紮西在放牧的同時,貸款買(mai) 車跑運輸,成了村裏最早外出打工的人之一。
2015年,紮西和德旦帶著6歲的大兒(er) 子搬進了新家。這棟寬敞的房子是政府安居工程的項目。
每年登山季,藏普村村民都會(hui) 為(wei) 登山者提供犛牛運輸服務。為(wei) 了共同致富,2019年,村裏成立了牧業(ye) 合作社,統一提供犛牛運輸隊的用牛。僅(jin) 此一項,藏普村去年登山季期間就有30多萬(wan) 的收入。作為(wei) 受益者的紮西,跟著全村人走向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牧場上,紮西望著雪山和牛羊,揮起呼呼作響的傳(chuan) 統“烏(wu) 爾朵”,眼裏滿是牧人的幸福與(yu) 驕傲。
4月23日拍攝的珠峰腳下的日喀則市定日縣紮西宗鄉(xiang) 藏普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紮西一家在藏普村的家中合影(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紮西和自己的愛車合影(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藏普村的牧場裏,紮西抱著小羊羔(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藏普村的牧場裏,紮西抱著一隻小羊羔(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紮西的妻子德旦在家裏打掃衛生(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紮西在駕駛自己的車(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藏普村的牧場裏,紮西(右一)和朋友們(men) 聊天(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藏普村的牧場裏,紮西在趕犛牛(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藏普村的牧場裏,紮西在趕犛牛(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藏普村的牧場裏,紮西用“烏(wu) 爾朵”趕犛牛(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紮西在駕駛自己的汽車(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拉薩德慶村脫貧記
從拉薩市中心出發沿109國道驅車向西約70公裏,便來到了堆龍德慶區德慶鎮德慶村。過去這裏曾是一片荒郊,如今已成了靚麗的鄉村;過去這裏有不少人外出乞討,如今各家各戶都已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過去這裏的人最大的願望是吃一頓飽...[詳細] -
西藏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夢想與春天同行
3月份,春天的氣息迎麵撲來。在我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西藏,處處可見人勤春早景象,幹部群眾與春天同行,齊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行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