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資訊

西藏最西端機場通航十周年:“天邊阿裏”若比鄰

張偉 發布時間:2020-07-01 09:2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7月1日,位於(yu) 西藏最西部阿裏地區的昆莎機場將迎來通航十周年。相較雪域高原另外4座通航機場,昆莎機場不論規模,還是貨郵吞吐量都不突出,但因讓“天邊阿裏”暢達中國各地,而廣為(wei) 人知。

  從(cong) 40小時到2小時——“天邊阿裏”不再遙遠

  阿裏地區國土麵積33.4萬(wan) 平方公裏,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被稱為(wei) “世界屋脊的屋脊”,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極為(wei) 不便。

  過去人們(men) 常說“天上的阿裏,天邊的阿裏”,指的就是阿裏的遠。數據顯示,阿裏地區行政公署(簡稱“阿裏行署”)所在地噶爾縣獅泉河鎮距周邊最近城市——新疆和田市1300多公裏,離西藏首府拉薩市超過1400公裏,距中國首都北京約5100公裏。

  “過去從(cong) 阿裏到拉薩,路況較差,單程用時一般要4至5天,甚至1周。”據中國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區管理局(簡稱“民航西藏區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219國道開通後,驅車也要40個(ge) 小時。2010年7月1日,昆莎機場通航,拉薩直飛阿裏的航班隻需2個(ge) 小時。

  生命線也是幸福線——“天邊阿裏”換新顏

  截至目前,昆莎機場開通航線4條,執飛航空公司3家,通航拉薩、新疆喀什、烏(wu) 魯木齊、陝西西安4座城市,累計保障航班7169架次,運輸旅客491367人次,運輸物資365噸。如今民眾(zhong) 從(cong) 阿裏乘飛機出發,1日之內(nei) 即可暢達中國各地。

  阿裏行署常務副專(zhuan) 員袁富國說,昆莎機場通航,向世人揭開了阿裏的神秘麵紗。岡(gang) 仁波齊峰、古格王朝遺址、劄達土林,還有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瑪旁雍錯等優(you) 質稀缺旅遊資源更易到達,內(nei) 地遊客往來阿裏也更為(wei) 快速、便捷、頻繁。

  官方數據顯示,阿裏遊客接待量從(cong) 2010年的6.13萬(wan) 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109.9萬(wan) 人次,年均增長38%,旅遊收入從(cong) 2010年的0.6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2019年的13.74億(yi) 元,年均增長42%。

  阿裏社會(hui) 經濟也迎來飛速發展,不隻內(nei) 地運來的蔬菜、水果應有盡有,以前不敢想的海鮮也端上餐桌,阿裏各族民眾(zhong) 與(yu) 內(nei) 地同享電商時代便利,“空中生命線”讓大病救治也有了可靠保障,外出務工、異地求學更為(wei) 快捷便利。

  “生命禁區”架起“空中金橋”——安全運營已10年

  昆莎機場機場海拔4274米,是世界海拔第四高的民用高高原機場。所在地高寒缺氧,全年9個(ge) 月在0攝氏度以下,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1攝氏度,年平均大風天數69天,最大風速達35米每秒,含氧量不足海平麵的40%,被稱為(wei) “生命禁區”。

  自2007年5月動工以來,昆莎機場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員克服材料運輸距離長、年有效施工期短等不利因素,用時3年即完成機場建設,為(wei) 解決(jue) 高寒永久凍土層,及河穀地區地表水、淺層地下水對跑道及建築物的影響,硬生生用砂石把原有地麵填高了5至7米。

  在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機長許琰看來,通航之初,飛往阿裏的航線位列中國最難執飛的航線,天氣不定、高寒缺氧、航油保障困難,特別是受當地海拔高、空氣稀薄等影響,飛機性能衰減明顯,最嚴(yan) 重時每架航班載運量不足30人。

  此外,機場氣候條件複雜,飛機進近中會(hui) 遇到風切變,大風、冰雪等極端天氣多發,低溫條件下設備的運行、排故、維修,電力不穩定都是民航西藏區局阿裏航站(簡稱“阿裏航站”)麵臨(lin) 的困難。

  一群進站時平均年齡25歲的通航保障人員,依靠精細分工,及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確保通航10年來,阿裏航站安全態勢總體(ti) 平穩的同時,還開創了可複製推廣的高高原機場運行經驗。

  “昆莎機場雲(yun) 層稀薄導致地麵升溫較快,為(wei) 保證飛行安全,還需對飛機載運量做臨(lin) 時性調整。”阿裏航站地麵服務部副經理梁惠妍說,經過不懈努力,昆莎機場通航10年,已從(cong) 最初每架航班運載30多人,上升到現在50多人。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