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資訊

從普通農民到致富帶頭人

格桑邊覺 發布時間:2020-07-06 08:44:00來源: 新華社

   昌都市類烏(wu) 齊縣吉多鄉(xiang) 達孜村位置偏僻,這是江央措成的家鄉(xiang) 。

   從(cong) 圍著十幾畝(mu) 地勞作的農(nong) 民,到身家百萬(wan) 的致富帶頭人,江央措成深有感觸:“真是遇上了好時代。”

   今年43歲的江央措成,小學畢業(ye) 後就在家放牧務農(nong) 。

   “幹農(nong) 活很累,收入卻很少。地裏主要種植青稞、豌豆和榨油用的油菜。剛夠家裏吃,很少賣出去,家裏基本沒有現金收入。”江央措成說。

   為(wei) 了提高家裏的生活條件,江央措成開始了自己的創業(ye) 之路。

   2008年,江央措成成立了類烏(wu) 齊縣首家農(nong) 用車銷售部,合夥(huo) 的土旦熟悉農(nong) 機具,承擔了維修和售後工作,江央措成負責進貨、銷售。到了年底,每人分到了5萬(wan) 元。

   “村裏人聽說我們(men) 掙了錢,都很羨慕,想跟我們(men) 合夥(huo) 做生意。”江央措成笑著說。

   2012年,在鄉(xiang) 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江央措成和土旦帶動村裏4戶人家,集資30萬(wan) 元,成立達多陽光經濟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初期主要銷售農(nong) 機具。由於(yu) 人員少、缺資金、技術差、難管理,加上產(chan) 銷渠道不暢通,一時很難打開市場。

   “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辦好合作社,讓合夥(huo) 的村民能夠賺到錢。”頭腦靈活的江央措成把合夥(huo) 的村民派到類烏(wu) 齊縣和昌都市的培訓班,學習(xi) 銷售、管理。慢慢地產(chan) 購銷有了人,市場逐漸打開了。

   2014年,生意紅火的合作社又吸引了村裏17戶人家,入股170萬(wan) 元。看著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江央措成注冊(ce) 了類烏(wu) 齊縣達多陽光建築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增加糧油經銷部、機動車配件銷售部、五金加工部和汽車運輸部,經營範圍擴展成多項目經營。

   “部門多了,人手不夠。”江央措成從(cong) 當地招收員工,進行崗前培訓,讓他們(men) 實現家門口就業(ye) 。

   “收銀員、保安之類比較輕鬆的崗位,一個(ge) 月工資兩(liang) 三千元;木工、駕駛員這樣的技術崗位,一個(ge) 月工資能達到八九千元。”江央措成說。

   56歲的多紮在公司做木工,月工資9000元。“公司包吃包住,還能拿穩定的收入,我很滿意現在的工作。”他說。

   轉型後,公司發展越來越快,江央措成的底氣也更足了。

   2015年開始,公司先後承包達孜村29戶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吉多鄉(xiang) 苗圃建設等政府投資的項目,工人主要是當地群眾(zhong) 。

   “受氣候影響,我們(men) 這裏從(cong) 秋末到初春溫度都很低,施工隻能在溫暖的季節進行,工期常常和農(nong) 忙時節衝(chong) 突。”為(wei) 了不耽誤工人們(men) 家中的農(nong) 活,江央措成把他們(men) 分成幾組,輪流工作,兼顧賺錢與(yu) 務農(nong) 。

   如今,公司年平均銷售額超過500萬(wan) 元。6年裏,公司為(wei) 當地建檔立卡戶捐款100多萬(wan) 元。

   “都生活在一個(ge) 村裏,我有責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幫助他們(men) 。”江央措成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