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在“世界第三極”突破生命禁區——阿裏聯網工程全線貫通

發布時間:2020-07-28 11:19:00來源: 新華網

  7月26日,在海拔4100米的青藏高原上,隨著吉隆500千伏變電站最後一根導線展放完成,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以下簡稱阿裏聯網工程)全線貫通。


阿裏聯網工程輸電線路

  阿裏聯網工程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繼青藏聯網工程、川藏聯網工程和藏中聯網工程之後,建設的第四個(ge) 突破生命禁區、挑戰生存極限的高海拔電網工程。工程起於(yu)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多林220千伏變電站,止於(yu) 阿裏地區噶爾縣220千伏巴爾變電站,跨越西藏2個(ge) 地市10個(ge) 區縣,總投資74億(yi) 元,輸電線路長度1689千米。

  阿裏聯網工程投運後,將徹底結束阿裏電網長期孤網運行曆史,使西藏主電網覆蓋全區74個(ge) 縣,使西藏仲巴、薩嘎、吉隆、聶拉木、普蘭(lan) 、改則和措勤等7個(ge) 縣用上大網電,解決(jue) 和改善沿線近38萬(wan) 農(nong) 牧民的安全可靠用電問題,同時形成麵向南亞(ya) 開放的電力大通道,促進西藏清潔能源開發外送。

  建成西藏統一電網 沿線38萬(wan) 人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


國家電網員工在阿裏聯網工程施工作業(ye)

  2019年9月17日,阿裏聯網工程開工。2020年7月26日,阿裏聯網工程全線貫通。預計今年年底,將建成投運。

  對阿裏地區而言,工程投運後將徹底結束阿裏電網孤網運行的曆史,推動西藏統一電網建設,還可以從(cong) 根本上滿足阿裏地區負荷快速發展的需要,擺脫已有電源保障能力較低、規劃電源建設不確定、新增電源投資巨大等諸多問題,全麵提升電網的供電質量和可靠性水平,並可以完全取代阿裏地區燃油、燃煤機組發電,促進水電利用效率提升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為(wei) 獅泉河鎮集中供熱係統供熱源“煤改電”等技術改造創造有利條件。

  更大的範圍看,工程投運後,不僅(jin) 使沿線人民實現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跨越,也將使西藏主電網覆蓋全區74個(ge) 縣,解決(jue) 西藏97%人口的用電問題。大電網延伸不僅(jin) 解決(jue) 了當地的缺電難題,也為(wei) 農(nong) 網“毛細血管”提供不竭力量,助力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

  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今年年初,居住在定日縣尼轄鄉(xiang) 協格爾鎮轄龍村次旦曲美,本來計劃前往拉薩尋找工作機會(hui) ,因為(wei) 疫情的緣故留在了村子裏。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2月20日,阿裏聯網工程複工。項目指揮部以工程建設為(wei) 契機,聯合日喀則市政府培育當地電力施工勞務隊和電力技工,安排220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當地困難農(nong) 牧民開展集中培訓。4月3日,定日縣舉(ju) 行了一場工程建設人員的出征儀(yi) 式。儀(yi) 式上,包括次旦曲美在內(nei) 的80多名藏族青年拿到了用工協議。他正式成為(wei) 了一名阿裏聯網工程的建設人員。

  “等賺了錢,我就買(mai) 輛這樣的吊車。”他指著一台吊車說道,“在工地上幹活,學技能、掙得多,不用離開家就有穩定收入。”阿裏聯網工程建設期間,共吸納當地農(nong) 牧民就業(ye) 2678人,零星用工10246人次,采購當地砂石料等8400多萬(wan) 元。

  翻越5000米雪山 穿過500千米沼澤地

  阿裏聯網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運距最遠的超高壓輸變電工程——平均塔位4572米,最高5357米,最長運距超過5400公裏。該工程施工難度大——3次跨越雅魯藏布江,翻越50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馬攸木拉山,沼澤地,部分區段為(wei) 長距離無人少人區,人跡罕至;工程沿線氣候條件惡劣,含氧量僅(jin) 為(wei) 內(nei) 地50~60%,平均氣溫0~5℃,最低氣溫達零下45℃,晝夜溫差達25℃以上;人員、機械降效嚴(yan) 重,年有效工期僅(jin) 有8個(ge) 月,且建設人員隨時有潛在引發肺水腫、腦水腫等高原疾病的風險,高原生理健康保障任務艱巨。

  2020年5月2日,在海拔5357米的西藏日喀則拉孜縣與(yu) 定日縣交界處的嘉措拉山,阿裏聯網工程4R053號500千伏輸電鐵塔成功組立,刷新了我國在世界超高壓電網建設領域的新紀錄(藏中電力聯網工程最高海拔5259米)。

  在海拔5357米的施工塔位,施工現場最大風力可達10級以上,施工最低溫度零下20多度。一節4米長、200公斤的抱杆,4個(ge) 人抬著在平原可以走20多米。可在這裏,施工人員每挪三步臉就憋得通紅,必須停下來大口喘氣,歇上好一會(hui) 兒(er) 。

  該塔位從(cong) 基礎開挖到組塔完成曆時50多天,塔材等現場物資采取馬幫運輸方式。山脊陡而險,路麵都是尖石子,加上馬蹄粘雪不斷打滑,其他塔位半個(ge) 小時就能運輸一趟,運到這基鐵塔塔位卻需要一個(ge) 半小時。

  經過5天的努力,10餘(yu) 名運輸隊員與(yu) 風雪、嚴(yan) 寒、缺氧搏鬥,來回100餘(yu) 趟,才將所有塔材運輸到嘉措拉山山頂。

  而在該塔位周邊還有連續66基輸電鐵塔均處於(yu) 海拔5000米以上。


阿裏聯網工程海拔最高500千伏輸電鐵塔組立完成

  除了高海拔的挑戰,還有120基位於(yu) 沼澤地的鐵塔必須冬季施工。

  沼澤地塔位分布在阿裏聯網工程220千伏線路4個(ge) 標段,起於(yu) 西藏日喀則市薩嘎縣拉藏鄉(xiang) ,止於(yu) 阿裏地區噶爾縣門土鄉(xiang) ,綿延500千米。

  沼澤地塔位普遍地下水位高,尤其雨季沼澤地地表水位最深可達1米,機械、人員難以進入施工區域,強行施工成本大且對環境破壞嚴(yan) 重,為(wei) 確保工程按期投運,減少對當地環境破壞,隻能在冬季沼澤地上凍後施工。

  阿裏聯網工程指揮部超前謀劃,工程伊始,便重點關(guan) 注沼澤地全冬季施工,先後編製、審核、下發了全冬季沼澤地施工方案,施工項目部製定了沼澤地逐基施工方案,220千伏業(ye) 主項目部人員到崗到位,現場指導、監督,確保相關(guan) 方案的實施,沼澤地施工得以順利推進。

  2019年10月20日阿裏聯網工程正式進入全冬季施工階段。

  施工人員冒著高原極度缺氧、狂風暴雪,零下30℃的低溫嚴(yan) 寒,踏上征程、挺進阿裏,攻堅沼澤地基礎施工。

  為(wei) 了更好的挖掘基坑,他們(men) 在風雪裏為(wei) 基坑蓋上棉被、烤火爐,自己身體(ti) 反而早已凍僵麻木;零下27℃的低溫,5台發電機凍壞了4台……在他們(men) 的努力下,工程終於(yu) 在凍土解凍之前完成了基礎開挖、組塔工作。

  6月29日,阿裏聯網工程線路工程包12最後一基沼澤地鐵塔放線完成。製約阿裏聯網工程建設的關(guan) 鍵點徹底打通,為(wei) 工程全線貫通、建成投運奠定堅實基礎。

  提升科技含量 引領建設前沿

  為(wei) 了有效保護西藏高海拔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減少土石方量和混凝土量,保護自然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在沼澤地施工過程中,創新開展了高海拔沼澤地螺旋錨基礎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並成功應用,形成了覆蓋地質評價(jia) 、基礎選型、設計和施工應用全過程的成套技術。

  這是西藏電網建設中首次采用螺旋錨基礎進行施工,為(wei) 今後高海拔地區沼澤地條件下,電力基礎工程建設和技術創新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實踐。

  工程項目部大力開展高原機械人工降效、高海拔機械化施工方案研究,開發了小型化、模塊化新型施工機具,並在全線55%範圍內(nei) 采用了機械化施工手段,使阿裏聯網工程成為(wei) 全國機械化施工率最高的超高壓工程。


阿裏聯網工程機械化施工

  在阿裏聯網工程中,科技創新貫穿始終。國網西藏電力副總經理、阿裏聯網工程建設常務副總指揮長易建山介紹,工程早在規劃設計階段,就確定了15項科研創新項目,並在各環節建設管理中嚐試運用了多個(ge) 前沿建設理念和技術手段。

  比如,工程基於(yu) 一種名為(wei) “海拉瓦”的技術支撐,拍攝形成了全線高清航拍圖像係統,為(wei) 沿線1689千米線路的選線和6座新建變電站的選址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持,不僅(jin) 節約了高昂的測量成本,還大幅減少了以往依靠人工測量的勞動強度和設計偏差。

  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基建全過程數字化管理的兩(liang) 項試點工程之一,在建設管理中全麵采用了三維數字施工圖設計,研發應用了現場安全生產(chan) 管控、物資供應管控、醫療後勤保障3個(ge) APP和指揮中心全過程信息化管理係統。

  堅持科技創新,讓該工程創造了多個(ge) 國內(nei) 首次:首次開展了基於(yu) 運行經驗的超高海拔架空輸電線路外絕緣配置值研究;首次運用鉛炭電化學儲(chu) 能係統作為(wei) 變電站應急電源,解決(jue) 了柴油發電機由於(yu) 高原低溫缺氧而難以啟動的難題,實現“變電站、充放電(儲(chu) 能)站、數據中心站”三站合一的建設與(yu) 運營,將傳(chuan) 統變電站轉變為(wei) 能量雙向流動的能源信息樞紐;首次係統性提出開展富氧綜合環境設計研究,科學確定了30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建設相應富氧係統的行業(ye) 標準……

  目前,5G等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勢頭迅猛。阿裏聯網工程還在沿線輸電鐵塔建設中,推行“共享鐵塔”“共享光纜”建設理念,並在沿線鐵塔上預留有通信裝置和光纜芯資源等安裝接口。未來,可充分利用輸電鐵塔通道優(you) 勢,為(wei) 滿足通信信號覆蓋和降低5G等通訊基站建設成本提供有力支持,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施工與(yu) 環保並重 和諧理念貫穿始終

  阿裏聯網工程穿越高寒荒漠、高原草甸、高寒灌叢(cong) 等不同生態係統,途經江薩國家濕地公園、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瑪旁雍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岡(gang) 仁波齊國家森林公園,自然生態環境原始、獨特,生態綠色施工與(yu) 環境保護任務重。

  為(wei) 加強環保措施落實,工程技術部梳理了環保水保措施實施、環保問題整改和植被恢複三個(ge) 階段13項措施。項目部對參建人員開展生態環保知識培訓,明確設置圍欄限製施工範圍、施工前進行草皮表土分離等措施,強化生態保護,首次全線采用網格式護坡,播種耐寒耐旱草籽為(wei) 高原增添綠色。

  施工結束後,施工人員要將高陡邊坡、地錨坑等回填平整,對堵塞衝(chong) 溝區域進行清理,還原自然生態。

  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日喀則市吉隆縣境內(nei) ,阿裏聯網工程8基連片“崗巴羊頭”造型輸電鐵塔巍峨屹立。

  阿裏聯網工程是國內(nei) 首個(ge) 大規模應用美學景觀塔建設理念的超高壓輸電項目。工程沿線共有景觀型輸電鐵塔143基,其中500千伏輸電線路區段共有35基造型為(wei) “崗巴羊頭”的景觀鐵塔,分別位於(yu) 線路包4、7和8標段。220千伏輸電線路區段共有108基造型為(wei) “日土白絨山羊頭”造型的景觀鐵塔。

  羊頭在藏語中讀“魯古”,與(yu) 藏語中“年初”的讀音相似,寓意著藏曆新年的第一天吉祥如意,有一個(ge) 好的開始。在崗巴羊頭、日土白絨山羊、犛牛、轉經筒、勝利幢、吉祥八寶等多個(ge) 設計方案中,工程最終采用了崗巴羊頭塔和日土白絨山羊塔的設計方案。

  讓鐵塔與(yu) 當地的自然景觀和諧交融是阿裏聯網工程設立這類塔的初衷。為(wei) 了提升鐵塔與(yu) 西藏人文、自然景觀的適配度,設計單位細致地研究分析了線路可研路徑和沿線景觀敏感點,並派專(zhuan) 人前往阿裏地區現場調研,還與(yu) 四川大學合作,開展美學優(you) 化概念設計,利用西藏文化中的代表性形象對鐵塔進行藝術化加工。

  除了景觀造型的輸電塔建設,阿裏聯網工程還在沿線各變電站建設中,延續采用了近年來西藏電網項目中,逐步形成的藏式元素風格變電站外觀設計以及網格式植草護坡等理念。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