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成果展日喀則館見聞:利益聯結,鼓起群眾腰包
日前,記者來到西藏脫貧攻堅產(chan) 業(ye) 扶貧成果展日喀則館,一覽日喀則產(chan) 業(ye) 扶貧碩果。青稞產(chan) 品、優(you) 質果蔬等特色產(chan) 品,備受青睞,吸引了眾(zhong) 多群眾(zhong) 。
在白朗縣中農(nong) 聖域農(nong) 牧科技有限公司展區,工作人員孫莉正忙著為(wei) 西瓜打包:“一盒五元錢,便宜又好吃。”她告訴記者,白朗縣中農(nong) 聖域農(nong) 牧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落戶白朗縣,是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轉型的重大項目。公司已累計為(wei) 建立利益聯結機製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兌(dui) 現產(chan) 業(ye) 分紅資金277.575萬(wan) 元。
“我們(men) 建立了白朗中農(nong) 聖域生態園,種植了西瓜、甜瓜、西紅柿等不同瓜果蔬菜,通過計算機控製水肥、溫度,監測整個(ge) 大棚內(nei) 農(nong) 作物生長情況。而且,在‘淨土、淨水、淨空’三淨環境中,種植出的蔬菜品質高、水果糖分足,自然成熟,加之高原氣候紫外線強,比較幹燥,不利於(yu) 有害菌的形成,所以不用噴灑藥物,真正做到有機綠色無公害原生態。”孫莉說。
“這個(ge) 枸杞怎麽(me) 賣?”一位顧客在白朗後藏杞原農(nong) 業(ye) 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展台谘詢道。“阿佳,你先嚐嚐,覺得好吃再買(mai) 。”工作人員熱情地招呼顧客。
成立於(yu) 2016年9月的白朗後藏杞原農(nong) 業(ye) 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農(nong) 牧民就業(ye) 、機械租賃、種植技術培訓、產(chan) 業(ye) 分紅等方式,有效助推農(nong) 牧民增收和脫貧致富。截至2020年7月,公司向當地群眾(zhong) 累計兌(dui) 現用地租金346.77萬(wan) 元,帶動農(nong) 牧民就近就便務工13萬(wan) 人次,累計兌(dui) 現當地勞務用工和機械租賃費用達6000餘(yu) 萬(wan) 元,累計兌(dui) 現產(chan) 業(ye) 分紅193.75萬(wan) 元。
同時,通過種植枸杞大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項目區原是溝壑縱橫、風沙肆虐的沙荒地,經過土地平整、客土改良、苗木種植以及建設園區水利、排洪等配套設施,起到了防風固沙、調蓄徑流、綠化荒漠的作用。
此外,展館內(nei) ,民族服飾、藏刀、藏毯、唐卡、陶器、玉器、六弦琴等一大批優(you) 質扶貧產(chan) 品集中亮相,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日喀則市累計統籌整合中央、自治區及市本級涉農(nong) 資金184.64億(yi) 元,爭(zheng) 取信貸資金94.21億(yi) 元,集中用於(yu) 脫貧攻堅。實施青稞飼草、珠峰綿羊、珠峰犛牛、綠色蔬菜、精深加工等“服水土”、有優(you) 勢、群眾(zhong) 能幹會(hui) 幹的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385個(ge) 、受益貧困群眾(zhong) 達9.11萬(wan) 人,培育扶貧龍頭企業(ye) 41家,建設扶貧車間176個(ge) ,發展村集體(ti) 經濟組織1689個(ge) 、各類合作社6591家,42萬(wan) 餘(yu) 群眾(zhong) 入股合作社。通過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2019年,日喀則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380.22元,年均增速為(wei) 47.41%,群眾(zhong) 自我發展能力和內(nei) 生動力顯著增強,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治愈歸來 西藏日喀則10位先心病患兒在濟南治療後返藏
“這次為期半個月,前往山東濟南為孩子進行先心病治療的過程非常順利,孩子的反饋也很好,現在特別活潑。”29日下午,剛在西藏日喀則和平機場降落的旅客倫珠向記者介紹。[詳細] -
航空發展拉近西藏日喀則與內地距離
“2010年日喀則和平機場通航之初,機場周邊交通不便,也沒有固定航班執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