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西藏守護高原綠水青山 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導讀: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資源。被稱為(wei) “地球第三極”的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重要的江河發源地、水源涵養(yang) 區和生態安全屏障,水土保持工作尤為(wei) 重要。 “十三五”以來,全區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真抓實幹,不懈奮鬥,為(wei) 切實保護好西藏的綠水青山作出積極貢獻。
圖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正在展示在日喀則市白朗縣嘎東(dong) 鎮枸杞產(chan) 業(ye) 園區配套水保綜合項目內(nei) 收獲的枸杞。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2019水土保持公報》。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額》。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局組織開展2020年“大手拉小手 水土保持進校園”宣傳(chuan) 活動現場。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局獲得“第九屆母親(qin) 河優(you) 秀組織獎”獲獎證書(shu) 。
青藏高原的藍天、白雲(yun) 、青山綠水讓人魂牽夢繞——
七月的林芝,森林翠綠,霧靄環繞群山,宛如人間仙境。
夏日的哲古草原格外美麗(li) ,草原鬱鬱蔥蔥,湖水碧綠清澈,藍天、雪山、草地、湖水相互掩映。
而十二月的昌都則是另外一幅景象,皚皚白雪之中,遠方的犛牛群化作星星點點,儼(yan) 然一幅壯闊的水墨山水畫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守護高原綠水青山,堅持綠色發展,是新時代西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西藏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是青藏高原的主體(ti) ,自然環境十分特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它不僅(jin) 是我國和亞(ya) 洲的“江河源”和“生態源”,還是我國乃至全球氣候的“調節器”和“啟動器”,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wei) 了保護好西藏的綠水青山,“十三五”以來,全區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積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圍繞新時代“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ye) 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以建設西藏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主軸,以防治人為(wei) 水土流失為(wei) 核心,強化監督檢查、宣傳(chuan) 教育、科技運用三個(ge) 抓手,突出基礎工作、隊伍能力兩(liang) 項建設,以強有力的監管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水土保持效益日益凸顯,隊伍能力穩步提升,社會(hui) 影響力和行業(ye) 地位明顯提高。
水土保持生態治理快速發展
“十三五”以來,全區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緊緊圍繞中央生態文明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脫貧攻堅等重大戰略部署,按年度下達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指導性指標,通過召開推進會(hui) 、督查、通報等多種方式,加快推進水土保持生態治理項目實施,強化資金管理,嚴(yan) 格監督檢查和驗收把關(guan) ,水土保持生態治理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資金7.1億(yi) 元,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示範工程等75個(ge) 項目,完成治理麵積1886.1平方公裏,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緊盯項目效益的發揮,按照“長短結合、需要與(yu) 現實結合、建設與(yu) 管理結合、隊伍建設與(yu) 信息化結合”的指導思想,紮實開展《西藏“十四五”水土保持規劃》編製工作,確保規劃突出改善民生、突出水土保持特色、突出規模效益、突出示範效應、突出行業(ye) 協調,為(wei) 西藏下一階段水土保持工作指明方向。
水土保持監管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以來,全區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始終堅持把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作為(wei) 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對待,通過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治水重要論述,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ye) 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以及“把工作重心切實轉變到監管上來,在監管上強手段,在治理上補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總要求,全麵強化水土保持監管工作。
全麵落實生產(chan) 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製度,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率大幅提升。“十三五”以來,全區累計審批生產(chan) 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報告4578個(ge) ,是“十二五”期間的9.5倍,徹底扭轉了“動土”不編方案(表)的被動局麵。
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和執法工作,“十三五”以來,累計開展水土保持監督檢查2155項(次),是“十二五”期間的7.8倍;出具整改意見書(shu) 700餘(yu) 份,實現了全區74個(ge) 縣區監督檢查全覆蓋。同步采取監督檢查“回頭看”、掛牌督辦、行政約談、經濟處罰“等措施,使西藏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帶電“”長牙“形成威懾。
實行“收支兩(liang) 條線”的水土保持補償(chang) 費征收製度,明確生產(chan) 建設單位根據《西藏自治區非稅收入電子繳款通知書(shu) 》,直接把應繳費用打入財政專(zhuan) 用賬戶,征收係統按照1∶9比例自動將10%的國家分成劃轉至中央國庫,切實規範水土保持補償(chang) 費收繳工作。“十三五”以來,西藏水土保持補償(chang) 費每年征收數額增長迅猛,2018年以來每年均突破億(yi) 元大關(guan) 。
信息化監管深入運用
“十三五”以來,全區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管理需求,大力推進水土保持監測和信息化技術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廣泛運用。
先後開展了墨竹工卡縣、山南市生產(chan) 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天地一體(ti) 化監管示範,同時,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推進區內(nei) 重點生產(chan) 建設項目(擾動麵積大、挖填土石方量大、棄渣量大)信息化監管工作,為(wei) 水土保持預防監督提供數據支撐。
全麵落實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圖斑精細化”管理工作要求,每年對在建和完工的國家重點水土保持工程開展“圖斑精細化”管理工作,當前在建和完工項目的核查率和抽查率達到100%。
群眾(zhong) 水土保持參與(yu) 意識顯著增強
“十三五”以來,全區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不斷加強水土保持宣傳(chuan) 教育工作,使社會(hui) 各界高度關(guan) 注、充分理解、大力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為(wei) 順利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社會(hui) 基礎。
持續深入開展水土保持進黨(dang) 校、進學校、進農(nong) 村、進工地“四進”活動,先後在市(地)黨(dang) 校開展水土保持講座15次,在大中專(zhuan) 院校舉(ju) 辦“防治水土流失、建設美麗(li) 西藏”簽名倡議,深入市(地)、縣中小學開展水土保持知識講座,通過以監督檢查帶宣傳(chuan) 的方式,對428個(ge) 生產(chan) 建設項目開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宣傳(chuan) ,為(wei) 全區100餘(yu) 家生產(chan) 建設項目法人、施工、監理、監測等單位舉(ju) 辦相關(guan) 業(ye) 務培訓班,提高從(cong) 業(ye) 人員業(ye) 務素質。
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水土保持法施行紀念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形式宣傳(chuan) 手段,在全區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水土保持宣傳(chuan) 教育,有效引導社會(hui) 各界聚焦水土保持工作,廣大群眾(zhong) 水土保持意識進一步提升,2019年,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局榮獲全國第九屆母親(qin) 河優(you) 秀組織獎。
基礎工作有效支撐和保障水土保持工作
“十三五”以來,全區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聯合中國水土保持學會(hui)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單位,舉(ju) 辦西藏水土保持與(yu) 生態文明高端論壇,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在理論研究、政策製定、措施落實等方麵為(wei) 西藏水土保持發展建言獻策。
印發西藏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製規定和定額等書(shu) 籍,填補了西藏水土保持工程定額和投資標準的空白,標誌著西藏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資計算將按基建項目要求和定額的規程、規範確定,對生產(chan) 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等建設項目實施量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yi) 。
2018年以來,每年開展一期覆蓋全區的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全區水土流失現狀及年度間變化情況,為(wei) 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決(jue) 策依據。
千方百計提高幹部職工綜合素質,堅持不懈舉(ju) 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技術培訓班,建設一流機關(guan) 、打造一流隊伍。“十三五”期間,全區水土保持隊伍技術幹部年均接受培訓近2次。
積極對接援藏單位,努力推動“輸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轉變,“十三五”期間,對接援助單位為(wei) 西藏舉(ju) 辦各類培訓班8期,培訓幹部職工500餘(yu) 人;采取與(yu) 本地業(ye) 務幹部職工結成“對子”、安排西藏技術骨幹赴內(nei) 地開展技術交流等形式,全麵加強技術幫扶工作,本土幹部專(zhuan) 業(ye) 能力顯著提升。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曆史性窗口期,是鞏固提升全麵小康水平、全麵完成小康社會(hui) 建設戰略目標,向全麵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邁進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時期。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階段,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將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引,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積極踐行“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著眼於(yu)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堅持在強監管上下功夫,在補短板上做文章,切實把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刻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大地上,不斷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全麵履行水土保持職責,努力形成全社會(hui) 齊抓共管格局,不斷推動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階,為(wei) 加快推進西藏生態文明建設、保障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作出西藏水土保持人應有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綠水青山新畫卷——拉薩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亮點掃描
初秋的拉薩,延綿的綠色把山穀、鄉野和城市連成一片。掩映在綠色山水之間,古城拉薩道路幹淨整潔,行人車輛各行其道,井然有序;鄉村綠樹青山,河流清澈,雞犬相聞。[詳細] -
西藏昌都發展林業經濟守護綠水青山帶動群眾致富
今年以來,西藏昌都市林業和草原局緊緊圍繞“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目標任務,逐步安排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低收入人口為生態崗位。[詳細] -
西藏日喀則推進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守護綠水青山 建設“美麗珠峰”
“噪音沒了,空氣好了,環境美了。”日喀則市仁布路臨街電焊店的噪音、煙塵汙染的問題終於得到有效解決,得到了附近居民的連連稱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