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兵站部運輸編隊翻越21座雪山
車隊翻越雪山。郭 宏攝
12月初,隨著西藏軍(jun) 區川藏兵站部最後一台運輸車返回營區,今冬高原邊防所需物資已全部補給到位。
今年以來,該部機動數千公裏,將部隊拉到海拔4500多米高原,並3次更換演練場地,錘煉官兵支援保障能力。
完成駐訓演練任務返回營區,這批運輸車載著米、麵、油、罐頭等過冬物資,從(cong) 成都出發,幾個(ge) 車隊交替往返於(yu) 川藏線,共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將物資運抵多個(ge) 邊防點位。
雖然近年來川藏公路通行條件改善,但受高原惡劣天候影響,不少路段依然險象環生,官兵絲(si) 毫不敢大意。“覺巴山是川藏線上‘卡脖子’路段,一邊山體(ti) 凸出,一邊是百米懸崖,山頂隨時可能有碎石滾落。特別是車輛會(hui) 車時,一側(ce) 輪胎靠近沒有護欄的懸崖邊,這對我們(men) 的心理素質和駕駛技能都是極大考驗。”駕駛員陸鵬說。
車行川藏線,處理突發情況已是家常便飯。在海拔5130米的東(dong) 達山頂,電台裏傳(chuan) 來運輸車爆胎的情況通報,駕駛員迅速靠邊停車,官兵立即前出搶修。
受自然災害影響,一些路段正在修整。為(wei) 了趕時間,淩晨6時,天色未亮,官兵就從(cong) 宿營兵站出發,翻越與(yu) 兵站海拔落差近3000米的業(ye) 拉山,經過被稱為(wei) “天路72道拐”的“之”字形斜坡路段,沿途道路險峻,官兵沉著應對,平安闖關(guan) 。
一路翻山越嶺,一路爬坡過坎。官兵曆時2個(ge) 多月,行程近萬(wan) 公裏,終於(yu) 趕在隆冬來臨(lin) 前,將最後一批過冬物資運抵哨所。
近年來,該部上百次全員全裝安全完成運輸任務。有著16年駕齡的陳勇,已經記不清自己在這條路上跑了多少個(ge) 來回。“車行川藏線,難說再見。高原汽車兵的擔當就在這一道道車轍中。”退役返鄉(xiang) 之際,陳勇眼噙熱淚,戀戀不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退役士兵加入黑頸鶴保護隊伍
24日,守護黑頸鶴多年的旦增向記者透露,2020年入冬以來,越來越多的黑頸鶴成群結隊,回到西藏拉薩市林周縣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澎波河穀及周邊的田間,開始了它們的越冬生活。[詳細] -
西藏軍區一海拔4900米哨所用電接入國家電網
“終於可以24小時不間斷供電、用電啦!”3日,西藏軍區邊防某團昆木加哨所用電接入國家電網,正式結束哨所60多年依靠自我發電、計劃用電的曆史。[詳細] -
望遠鏡、無人機、巡邏套裝……這支雪域高原連隊管邊控邊不一樣
一提到在高海拔的邊防巡邏執勤,人們腦海裏都會浮現出邊防戰士艱難跋涉的場景。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