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十三五”以來西藏富民強邊工作綜述:像格桑花一樣紮根祖國邊疆

發布時間: 2021-01-18 09:04: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目本村是察隅縣最為(wei) 偏遠且不通公路的村莊之一,山高路險,災害頻發,資源匱乏。

  五年前,在這個(ge) 小村莊,29戶人家裏有24戶是貧困戶,年人均收入僅(jin) 2300元。

  75歲的目本村村民紮西旺傑介紹,以前,村裏的孩子到鄉(xiang) 裏讀書(shu) ,要走一兩(liang) 天的山路,道路彎曲陡峭,很多孩子因此錯過了最佳的讀書(shu) 年齡。目本村村民的最高學曆隻有小學文化程度,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村莊。

  邊地不富,則邊疆不穩,國防不固。自治區強邊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紮實推進邊境建設,提升邊民生活水平,不斷壯大守土固邊力量。

  “十三五”期間,目本村群眾(zhong) 整體(ti) 搬遷至目本新村。從(cong) 目本村到目本新村,一個(ge) “新”字折射出這個(ge) 小村莊脫胎換骨般的大變化。

  走進村民紮西旺傑家,藏式樓房引人注目,屋內(nei) 現代化家用電器與(yu) 藏式家具一應俱全。從(cong) 窗戶望出去,村裏的水泥路縱橫交錯,一排排整齊的藏式院落盡收眼底。“這幾年,村裏的變化太大了,在家門口就能坐公交車、買(mai) 東(dong) 西,非常方便。”

  “現在,孩子們(men) 去上學,十幾分鍾就到了。”在察隅縣上察隅鎮目本新村,村委會(hui) 主任恰珠激動地對記者說。從(cong) 原來偏僻的地方搬遷至新村後,家家戶戶不但住上了新房,而且村民的思想觀念也開始轉變,都在積極尋找致富奔小康的門路,有的買(mai) 車跑運輸,有的學習(xi) 烹飪技術,在村裏開起了茶館……

  不僅(jin) 搬得出,而且要能致富。著眼於(yu) 推動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西藏堅持以增強內(nei) 生發展動力為(wei) 重點,大力發展邊境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做到經濟社會(hui) 和邊防建設統籌推進、人民生活和邊防實力同步提升。

  察隅縣下察隅鎮沙瑪村,曾經由於(yu) 地理位置偏遠,群眾(zhong) 生活比較困難,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如今,沙瑪村的特色養(yang) 殖等致富項目搞得如火如荼。

  從(cong) 沙瑪村村委會(hui) 所在地向河穀地前行一段,一片更加寬闊的平原地帶出現在眼前,這裏正是下察隅鎮沙瑪村種植的突尼斯軟籽石榴基地。“每天在家門口工作就有200元補助,等這些樹長大了,結出的石榴賣出去,村裏還會(hui) 分紅。”已經在這裏工作了兩(liang) 個(ge) 月的村民瑪珍說。

  強邊建設,鼓起來的不隻是邊民的腰包,愛國固邊意識也極大地提升。大家爭(zheng) 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如格桑花般紮根祖國邊疆,守衛神聖國土,用實際行動回報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

  在察隅縣上察隅鎮鬆林村,村寨上空那一麵麵鮮豔的五星紅旗尤其引人注目。而這樣的景象,在察隅縣其他邊境村隨處可見。

  “我們(men) 現在的好生活是黨(dang) 和國家給的,我們(men) 腳下的土地是我們(men) 偉(wei) 大祖國的土地。不光是我們(men) ,就連我們(men) 的下一代都知道要堅決(jue) 守護國家的領土。”巡邊員、鬆林村村民次旺卓瑪說,她每天的任務就是用腳丈量這片土地。

  邊民安居樂(le) 業(ye) ,就是最穩固的邊防。正如沙瑪村村委會(hui) 主任紮西朗宗所說:“邊境舊貌換新顏,激發了邊民穩邊護邊的積極性,許多富裕起來的村民自發地承擔起巡山守邊的責任,形成了‘一村一堡、一戶一哨’的護邊格局。”

  邊民在邊境一線地區生活,不僅(jin) 有熟悉邊境的優(you) 勢,而且有守護家園的天然情感,是守邊固防的原生力量。

  洛紮,山南市最為(wei) 偏遠的一個(ge) 縣區;拉郊鄉(xiang) 傑羅布村,洛紮縣最為(wei) 偏遠的邊陲。盡管這裏交通不便、條件艱苦,但卻是邊疆群眾(zhong) 世代用心守衛、宣示主權的“精神高地”。

  1995年,拉郊鄉(xiang) 鄉(xiang) 長古桑旦增動員哥哥次旺旦增、弟弟平措羅布和舅舅索朗群培、米久紮西趕著62頭牲畜、帶了不到10斤的大米、數量不多的糌粑和半麻袋土豆來到傑羅布,開始了放牧守邊生活。

  “那時候,這裏大半年都是大雪封山,與(yu) 外界沒有任何聯係。”米久紮西回憶說,當時這裏基本沒有人煙,僅(jin) 有的兩(liang) 間小屋也破敗不堪,還要防備不時出沒的棕熊、豹子等野生動物。

  為(wei) 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鞏固祖國邊防,確保邊境地區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西藏對邊境地區628個(ge) 行政村,實行以住房改善、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富民產(chan) 業(ye) 、改善生態與(yu) 人居環境為(wei) 重要內(nei) 容的小康村建設。

  2016年,傑羅布村被納入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兩(liang) 年後,傑羅布邊境小康示範村建成。至此,傑羅布村由一個(ge) 偏遠牧民點“華麗(li) 轉身”為(wei) 邊境小康示範村,徹底告別了無水、無電、無通信、無房住的曆史。

  “柏油路通了,現在兩(liang) 三個(ge) 小時就能到縣城。”古桑旦增說,“如今的傑羅布村群眾(zhong) 人均年收入超過1.6萬(wan) 元。”

  有邊境發展、邊民富裕,才有穩固的邊防。今年已經81歲的索朗群培老人說:“黨(dang) 的各項惠民政策讓我們(men) 的腰包鼓起來了,是黨(dang) 讓我們(men) 過上了富裕幸福的好生活,我們(men) 要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子子孫孫都要為(wei) 國家守好邊疆。”

  黨(dang) 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dang) ,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心向紮根邊陲,爭(zheng) 做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每個(ge) 人都是祖國的坐標……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