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夏電夏。次仁平措 攝
“在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下,現在我們(men) 僜人生活不愁了,但是得讓後代人了解僜人的曆史和文化,讓他們(men) 不忘自己的根,這也可以讓外界了解我們(men) 這個(ge) 族群。”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察隅縣下察隅鎮僜人新村村民夏電夏說。
在離夏電夏家不遠處,他本人耗時10多年建立起來的僜人民俗文化陳列館見證著僜人文化保護的曆史。在這個(ge) 麵積100多平方米、分8個(ge) 單獨陳列室的陳列館中,200餘(yu) 件帶著僜人曆史年輪和生活足跡的物件展現在滿是好奇的陌生人麵前。
“這是狗熊皮做成的包,我們(men) 僜人過去以狩獵為(wei) 生,狗熊皮既可以當成保暖的床褥,又可以做成這樣的包……”指著陳列館中的物件,夏電夏仔細地向前來參觀僜人文化的各地遊客講解其中的故事。
曆史上的僜人大多生活在山林中,依靠打獵為(wei) 生,“僜人散居在山林裏,靠打獵、采集野果野菜為(wei) 生。”刀耕火種的僜人雖然也種地,但糧食產(chan) 量很低。不僅(jin) 如此,大多數僜人由於(yu) 沒有接受過教育,文化水平十分有限,這對保護和傳(chuan) 承僜人傳(chuan) 統文化是一個(ge) 很大的挑戰。
而今,僜人的生產(chan) 生活在短短幾十年間發生了巨變:僜人新村通往外界的道路早已硬化,居住環境不斷改善,收入也越來越高。安居工程建設讓村裏的民房完成了改造;人居環境整治和庭院改造項目讓家家戶戶喝上了幹淨的自來水、用上了太陽能照明燈;邊境小康村建設更是讓他們(men) 住上了小樓房。
“如今條件這麽(me) 好,僜人孩子們(men) 的教育水平也不斷提升,現在我們(men) 每年都有考上高中、大學的學生。”夏電夏自豪地說。
夏電夏說,他平時喜歡到處走訪,可以廣泛聯係群眾(zhong) ,了解僜人文化的第一手資料;而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身份又可以通過履職建言,傳(chuan) 達僜人的所思所想,為(wei) 傳(chuan) 承和保護僜人傳(chuan) 統文化作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