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yu) 西藏自治區西南部的日喀則平均海拔達4000米以上,曾經分布在這裏的村莊都麵臨(lin) 著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的問題,村民生活困苦。隨著當地易地扶貧搬遷的推進,村民搬出了大山,還在沙棘產(chan) 業(ye) 園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實現了脫貧。
在江嘎崗村的沙棘育苗大棚,每天早上七點多,都是這裏最熱鬧的時候。正在為(wei) 幼苗除草的邊巴現在是沙棘特色產(chan) 業(ye) 園的一名種植能手,幾年前,她還是卡爾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隻靠幾畝(mu) 地能勉強維持家裏的生計。
脆弱的生態環境和偏遠的交通條件限製了卡爾村的經濟發展,2017年當地政府啟動了異地扶貧搬遷項目,邊巴一家就搬到了距離縣城隻有1公裏的江嘎崗村,交通的便利也讓邊巴有了進入沙棘合作社工作的機會(hui) 。
沙棘合作社是近兩(liang) 年政府帶頭成立的,之所以選擇種植沙棘,是因為(wei) 它耐寒耐旱,防風固沙,能夠有效治理荒漠化。而且,沙棘經濟價(jia) 值高,市場廣闊,江孜本地的沙棘又有極高的移栽成活率,縣政府正是看中了這些,開展了沙棘苗木培育基地項目,建設了沙棘特色產(chan) 業(ye) 園。
沙棘種植出來,不用擔心賣不出去,沙棘產(chan) 業(ye) 園會(hui) 進行回收,不僅(jin) 如此,他們(men) 還能免費派技術人員定期傳(chuan) 授技術。達瓦片多是沙棘產(chan) 業(ye) 園的技術指導老師,每個(ge) 星期都會(hui) 過來給村民們(men) 開展技術培訓。
如今,經過兩(liang) 年培訓後的邊巴,已經掌握了許多沙棘種植的關(guan) 鍵技術,她還要把這些技術繼續傳(chuan) 授給新員工。
截至目前,江孜沙棘苗木培育基地共帶動2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沙棘,實現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向600多名無勞力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人均分紅1500元。江孜縣沙棘育苗基地還將繼續投資1500萬(wan) 元,用來發展沙棘飲料、沙棘茶葉等產(chan) 品,未來還將創造出更多的就業(ye) 崗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