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種獼猴桃、耙耙柑 西藏林芝下察隅千方百計為民眾“鼓腰包”

發布時間: 2021-01-31 09:18:00 來源: 中新網

種獼猴桃、耙耙柑西藏林芝下察隅千方百計為(wei) 民眾(zhong) “鼓腰包”
冬季,西藏林芝下察隅鎮氣候宜人,溫暖如春。 江飛波 攝  

  “這片是我們(men) 京都村種的耙耙柑(春見雜柑),春節前後甜度就能達標上市了,在鎮上或縣裏賣,一斤價(jia) 格能達到10元(人民幣,下同)。”1月29日,西藏林芝下察隅鎮京都村委會(hui) 主任阿胖對中新網記者說,近年,村裏發展獼猴桃、柑橘等特色種植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村民們(men) 增收的主要方式。

  西藏察隅縣下察隅鎮氣候溫和,陽光、雨量充足,是西藏為(wei) 數不多的亞(ya) 熱帶季風氣候地區。

林芝下察隅鎮京都村101畝(mu) 耙耙柑豐(feng) 收。 江飛波 攝
林芝下察隅鎮京都村101畝(mu) 耙耙柑豐(feng) 收。 江飛波 攝

  記者在京都村看到,村子位於(yu) 半山的一塊台地上,四周被柑橘園和獼猴桃種植園包圍。京都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尼瑪次仁說,該村為(wei) 僜人聚居村落,現有20餘(yu) 戶110餘(yu) 人。獼猴桃和柑橘園共有420餘(yu) 畝(mu) 。

圖為(wei) 林芝下察隅鎮布巴村村民家門口停放著貨運車輛。 江飛波 攝
圖為(wei) 林芝下察隅鎮布巴村村民家門口停放著貨運車輛。 江飛波 攝 

  “以前雖然不餓肚子,但總覺得缺一股‘精神’,後來村裏的黨(dang) 員幹部帶頭改陋習(xi) ,從(cong) 養(yang) 雞養(yang) 豬開始做起,帶領大家拓寬增收渠道。”阿胖說,現在京都村除了生活條件大為(wei) 改善,更難能可貴是村民們(men) 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很多家庭發展庭院經濟,學習(xi) 種植獼猴桃、柑橘技術,運營裝載機、貨車、磚廠等。

西藏林芝下察隅鎮的獼猴桃種植園。 江飛波 攝
西藏林芝下察隅鎮的獼猴桃種植園。 江飛波 攝 

  下察隅鎮布巴村與(yu) 京都村隔河相望,布巴村村民永達向記者介紹他家2020年的收入情況:外出務工收入5084元、村扶貧產(chan) 業(ye) 勞務收入2000元、土地流轉收入4000元、林下資源等生產(chan) 經營收入4300元,再加上生態崗位工資及邊民補助等收入,2020年永達的5口之家全年收入5.3萬(wan) 元。

  “目前我們(men) 家還有兩(liang) 個(ge) 孩子還在讀書(shu) ,家裏經濟壓力也不小。”他說,布巴村係2015年底由察瓦龍鄉(xiang) 搬遷而來,村民們(men) 告別了溜索過江的生活。

  布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阿迪說,除了政策性收入,永達所說的村扶貧產(chan) 業(ye) 勞務收入和土地流轉收入,係受惠於(yu) 村裏近年發展的獼猴桃種植產(chan) 業(ye) 。

  “2017年,我們(men) 建成獼猴桃園370畝(mu) ,通過‘合作社+農(nong) 戶’的模式運營,穩產(chan) 後的獼猴桃供不應求。”阿迪說,通過綜合施策,布巴村實現了“搬得進、留得住、能致富”的發展目標。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