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鎬揮動,一下一下砸在冰麵上,砸得冰碴子四濺……早上6點,羌塘草原還籠罩在黑夜中,在零下30攝氏度的天氣裏,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上,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尼瑪縣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隊隊長索朗羅布正在奮力搶通被冰雪阻斷的道路。
此刻,記者已經被凍得瑟瑟發抖,手冷得握不住相機,索朗羅布卻因為(wei) 在高海拔地區的高強度勞動而大口喘氣、鼻尖冒汗、滿臉通紅。
“不管是刮風了還是下雪了,我們(men) 的工作就是這個(ge) 。”索朗羅布說。
頭一天傍晚,養(yang) 護隊收到指令:在尼瑪縣南部鄉(xiang) 鎮的交通主幹道路上,有冰雪阻斷道路,4輛車被困,需要救援。
尼瑪縣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北部,317國道從(cong) 縣內(nei) 經過,是藏北主要的交通樞紐。這裏平均海拔5000米,暴風雪等自然災害頻發,冬季涎流冰路段眾(zhong) 多,斷路斷橋的情況經常發生。
險情就是命令,養(yang) 護隊迅速行動。
但道路斷點在離縣城上百公裏的地方,鏟車等大型機械開過去要數個(ge) 小時,怎麽(me) 辦?索朗羅布迅速決(jue) 斷,讓隊員們(men) 先帶上鐵鍬、鋼鎬等出發,負責解救被困車輛,大型機械隨即跟上,修通道路。
星光中,強風漸起,氣溫驟降。索朗羅布裹緊大衣,跟同事們(men) 一起跳上車,向險情發生處進發。
越過一道山,又是一道山,走過一片草場,又是一片草場。車輛在夜色中奔波2個(ge) 小時後,終於(yu) 抵達目的地。索朗羅布查看斷路現場,原來是道路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這段結了冰的路長有500米左右,道路的一邊是山梁,另一邊是結冰的河流,車輛一開上去就打滑,無法通行。
麵對這樣的情況,養(yang) 護隊有經驗。三五名隊員拿起鐵鍬、鋼鎬,先清理出來一條車道,讓被困的車輛通行,於(yu) 是就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清理出來通行車道後,被阻斷的道路恢複通暢,養(yang) 護隊繼續人工破冰。等到天色蒙蒙亮時,鏟車和挖掘機趕到了,除冰的進度進一步加快。等到太陽升起,道路上的冰雪終於(yu) 被徹底清除了。
忙完工作後,索朗羅布和同事們(men) 終於(yu) 可以休息一下了。他們(men) 找個(ge) 背風的地方坐了下來,拿出茶壺和糌粑。“趁著工作完成了趕緊吃飯,要不一會(hui) 兒(er) 又該忙了。”索朗羅布說。
休息間隙,索朗羅布向記者講述護路過程中遇到的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
2017年冬天的一天,尼瑪縣甲穀鄉(xiang) 吉鬆拉山路段有雪,需要盡快清除,於(yu) 是索朗羅布和幾名同事發動機械趕過去。
“等到了吉鬆拉山路段,眼前的場麵讓我嚇了一大跳,強降雪加之刮風導致道路隻剩一側(ce) 路沿,部分路段積雪厚度近4米深。”索朗羅布說,“道路被阻斷,運飼料的車輛進不去,吉鬆村多戶牧民的牛羊已經沒有草料飼養(yang) 了,於(yu) 是我們(men) 隻能連夜進行道路保通作業(ye) 。餓了吃點糌粑,渴了吃雪,在裝載機、挖掘機的協同作業(ye) 下,花了4天的時間才搶通了路。”
“這是我感覺責任最大、最辛苦的一次搶險作業(ye) ,但道路修通後看著裝滿飼料的車駛入,看到牧民臉上的笑容,我們(men) 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索朗羅布說。
尼瑪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張坤說,尼瑪縣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隊成立於(yu) 2011年,負責全縣農(nong) 村公路的養(yang) 護管理與(yu) 搶險保通任務。8名工人養(yang) 護著全縣1700多公裏的農(nong) 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他們(men) 的真實寫(xie) 照。
“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隊的工作時間並無白天黑夜之分。一到風雪天,養(yang) 護隊員們(men) 都要例行巡道,發現緊急情況後第一時間出動人員車輛,幫助過往司乘人員。等待風歇雪停後,再開動大型機械作業(ye) ,保障道路暢通。”張坤說。
最近幾天,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道路上的車輛比以往更多了,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隊更加繁忙。
“不管天氣有多惡劣,不管冬天多寒冷,我們(men) 的職業(ye) 是護路工,我們(men) 的職責就是養(yang) 護好路。”索朗羅布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