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紮實推進富民強邊工作綜述:守護好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

發布時間: 2021-03-03 09:11: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典角村位於(yu) 阿裏地區噶爾縣紮西崗鄉(xiang) ,距離邊境隻有數百米。這裏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生活條件艱苦。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典角村一度隻有3戶人家。此後的60年裏,相繼有群眾(zhong) 從(cong) 獅泉河鎮加木村搬遷到典角村,至2018年,典角村村民已經增長至48戶171人。

  近年來,自治區啟動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典角村名列其中。如今,典角村每家每戶都住上了樓房,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生活越來越便利。

  “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哪有我們(men) 邊民的好日子!我要再多種活幾棵樹,讓村子變得更漂亮一些。我要和這些樹一起守護國門!”60歲的旺加是一名有著20多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他的話說出了典角村所有村民的心聲。

  陽光下,典角村每家每戶房頂上的五星紅旗隨風舞動,寧靜祥和。

  在廣袤無垠的雪域高原,類似的情景隨處可見。作為(wei) 特殊的邊疆民族地區,西藏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guan) 係國家大局、人民福祉。一直以來,西藏各族人民始終把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論述銘記在心中,落實在行動上,守護好祖國邊疆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愛國守邊意識不斷增強

  阿桑村位於(yu) 亞(ya) 東(dong) 縣下亞(ya) 東(dong) 鄉(xiang) 南部,麵積約109平方公裏,與(yu) 印度、不丹兩(liang) 國接壤,全村有26戶90人。

  “放牧守邊是我從(cong) 小的夢想,我要和父輩一樣繼續堅持下去,守好家、護好國,讓五星紅旗永遠飄揚!”25歲的格桑旦增堅毅地說。

  格桑旦增記事起,父親(qin) 拉巴頓珠和大伯米瑪次仁就在放牧守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用腳步丈量著40多公裏的邊境線。每每聽到父輩談論放牧守邊的艱險和趣事,格桑旦增就異常興(xing) 奮,一顆放牧守邊的夢想種子就此埋在了他的心裏。

  現在,每次上山放牧,格桑旦增父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wei) 放牧點換上新的五星紅旗,確保五星紅旗始終鮮豔。

  ……

  在這個(ge) 小山村,每一個(ge) 村民都是邊境線上的一個(ge) “哨所”、一座“堡壘”。

  “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wan) 家的平安。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men) 都要看好守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中提出的殷切期望,在雪域兒(er) 女心中早已深深紮下了根。愛國守邊意識在各族群眾(zhong) 心中不斷鞏固增強,雪域兒(er) 女傳(chuan) 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邊境地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普瑪江塘,全國海拔最高的鄉(xiang) 。這裏高寒缺氧、地廣人稀,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麵的40%,南與(yu) 不丹接壤,邊境線長達25公裏。

  從(cong) “草坯房”到“安居房”“小康房”,普瑪江塘農(nong) 牧民住房的變遷正是西藏邊境地區巨變的縮影。

  民主改革前,全鄉(xiang) 牧民四處輾轉,逐水草而居;民主改革後,牧民開始逐漸定居下來,條件逐漸改善的牧民就地取材,用草和著泥土建起了有柱子、有門窗、有院牆的“草坯房”。2008年,西藏大力實施農(nong) 牧民安居工程,得益於(yu) 此,普瑪江塘牧民群眾(zhong) 住上了寬敞舒適的“安居房”。

  而在2020年4月,山南市整合配套資金9432萬(wan) 元,全力推進普瑪江塘邊境小康村建設。“小康房”麵積在200平方米左右,帶院子、有陽光房,水、電、路、訊等相關(guan) 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牧民群眾(zhong) 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發生了曆史性變革、實現了曆史性飛躍。

  住房的改善,見證著時代變遷,講述著時代故事,記錄著群眾(zhong) 生活的改變。

  富民才能強邊,強邊更能富民。固邊富民,既讓群眾(zhong) 脫了貧,也讓群眾(zhong) 安了心,充分調動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參與(yu) 維穩固邊的積極性。

  “是黨(dang) 的惠民政策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富裕起來,我們(men) 子子孫孫都要為(wei) 國家守好邊疆。”洛紮縣拉郊鄉(xiang) 傑羅布村77歲的索朗群培老人說。

  據了解,在“十三五”期間,西藏高標準建成604個(ge) 邊境小康村,新建改建邊境公路130條3080公裏。

  邊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要加強邊境地區建設,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幫助邊境群眾(zhong) 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解決(jue) 後顧之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為(wei) 新時代西藏邊境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具體(ti) 要求,也為(wei) 西藏邊境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巴桑次仁是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玉麥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是玉麥發展變化的見證者。

  由於(yu) 山高路遠,人口稀少,玉麥直到2009年,才引溪水修建了一座小型水電站,結束了當地不通電的日子,但仍然會(hui) 時不時停電。2018年2月,國網山南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將10千伏的輸電線路接入玉麥鄉(xiang) 。“從(cong) 小水電到大網電,村民再也不用擔心電器被燒壞,鄉(xiang) 裏的通信基站也能穩定運行了,美好生活越過越幸福了。”巴桑次仁說。

  電力的改變隻是玉麥民生改善的一部分。隨著小康村建設和旅遊開發的推進,現在玉麥鄉(xiang) 人均居住麵積達40平方米,年人均純收入達34012元,不少村民用自家房屋開起了家庭旅館、小賣部、快遞站等。

  基礎設施健全帶來的便捷生活,讓玉麥鄉(xiang) 的吸引力更大。2019年4月,47戶外地居民搬遷到這裏,玉麥鄉(xiang) 的戶籍人口增至191人。

  玉麥隻是西藏邊境小康村建設的一個(ge) 代表。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西藏建製村通光纖率、4G信號覆蓋率均達99%。206個(ge) 邊境地區產(chan) 業(ye) 項目全部開工。一二線邊民補助從(cong) 年人均1700元、1500元提高到6000元、5400元,分別增長2.5倍和2.6倍。

  2021年,西藏將聚力興(xing) 邊穩邊固邊,進一步提高邊民補助標準,一線邊民年人均最高達1.2萬(wan) 元。

  百年大計,始於(yu) 今朝。如今的西藏,邊境地區發展如火如荼,邊民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愛國守邊意識深深紮根在每一位雪域兒(er) 女心中。守護好祖國邊疆,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以興(xing) 邊穩邊固邊的紮實行動,譜寫(xie) 好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西藏篇章。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