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昌都市婦聯開展“關(guan) 愛困難婦女群眾(zhong) 和孤寡老人”主題誌願服務活動。
昌都市婦聯為(wei) 家庭困難學生發放書(shu) 包。
圖為(wei) 昌都市婦聯組織老黨(dang) 員幹部查看“70人70事獻禮畫冊(ce) ”。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在各個(ge) 行業(ye) 闖出了一片天地,實現了自己的價(jia) 值。2020年,昌都市婦聯對全市38名女性授予“防疫前沿 巾幗先鋒”先進個(ge) 人稱號,對全市10名各行業(ye) 女性授予“昌都市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在這些優(you) 秀女性的鼓舞下,昌都市越來越多的女性通過參加昌都市婦聯組織的技能培訓、創業(ye) 指導等發掘了自身的閃光點,找到了合適的門路,闖出了一條屬於(yu) 自己的獨特道路。
玉珍:脫貧攻堅“巾幗不讓須眉”
玉珍是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納西村人,因為(wei) 創業(ye) 成功,在芒康縣乃至整個(ge) 昌都市都有極高的知名度。
小的時候生活苦,身為(wei) 長女的玉珍,為(wei) 了改善家裏的生活條件,在幹農(nong) 活的同時,做起了“小生意”,那時在納西村的街頭經常可以看見玉珍擺小攤,賣鹽巴、民族特色首飾和衣物等,等攢到一點資金,玉珍用每月300元的價(jia) 格租了一間門麵房。
開店沒多久,周邊便陸續多出了許多商店,賣的東(dong) 西大同小異。為(wei) 了尋求特色,玉珍開了納西民族鄉(xiang) 第一家藏族特色小店,生意越做越好,後來還拓展到家庭旅館、葡萄酒、加加麵、藏香豬、藏紅花……玉珍的生意越做越大,用“敢為(wei) 人先”形容玉珍再合適不過。
為(wei) 此,玉珍榮獲了許多獎項——全國城鄉(xiang) 婦女崗位建功先進個(ge) 人;全國農(nong) 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全國勞動模範等。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創業(ye) 成功後,玉珍始終保持初心,想要帶領村民共同實現增收。2007年,玉珍在納西村創辦了婦女創業(ye) 就業(ye) 基地,教育引導婦女靠雙手實現脫貧增收,免費教授種植葡萄、藏紅花,以及釀酒、飼養(yang) 藏香豬等技術,每年吸納婦女就業(ye) 人數達400人。
如今,納西村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在創業(ye) 道路上嶄露頭角,玉珍作為(wei) 致富帶頭人,受到了村民的敬重與(yu) 愛戴,玉珍動情地說:“能看到村民和我一起增收致富,我打心眼兒(er) 裏高興(xing) ,以後我打算繼續帶領村民探索新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創業(ye) 之路。”
達瓦卓瑪:堅守“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
達瓦卓瑪,58歲,初中文化,是邊壩縣拉孜鄉(xiang) 拉孜村村民。達瓦卓瑪的丈夫是當地一名德高望重的人民教師,夫妻很是恩愛,婚後育有七個(ge) 子女,達瓦卓瑪大力支持丈夫的想法,把孩子們(men) 都送去上學了,自己一個(ge) 人操持著家裏的一切,而且無怨無悔。
而在當地,很多家庭不願意送孩子上學,甚至中途輟學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達瓦卓瑪知道丈夫作為(wei) 教師不會(hui) 視而不見,因此經常陪著丈夫挨家挨戶地勸說家長,還常常把自家的情況苦口婆心地說給村民們(men) 聽,那段時間學生的上學率較平常提高了許多。
2015年,達瓦卓瑪的丈夫因病去世,達瓦卓瑪一家一下子失去了頂梁柱,生活一下子變得天昏地暗,好在有孩子們(men) 的安慰和鼓勵,達瓦卓瑪才重新振作了起來。
午後,陽光照在達瓦卓瑪略顯滄桑的臉上,“要延續丈夫生前的信念!”這個(ge) 思緒一閃而過,達瓦卓瑪便立馬起身出門去了。
“咚咚咚”在一戶村民家門前達瓦卓瑪用力敲門,“你聽我說,送孩子上學才不會(hui) 耽誤他,知識能改變命運,一家人的生活也會(hui) 跟著變好的。”達瓦卓瑪用丈夫生前說過的話,挨家挨戶地重複著,多一個(ge) 孩子上學她就更高興(xing) 一分。
如今,達瓦卓瑪的孩子中,有的繼承了父親(qin) 衣缽成為(wei) 教師,有的成為(wei) 公職人員、有的成為(wei) 企業(ye) 職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成為(wei) 了村民羨慕的小康家庭。
格桑德慶:用愛與(yu) 奉獻築起美好家園
2015年底,集頤養(yang) 、護理、康複、臨(lin) 終關(guan) 懷為(wei) 一體(ti) 的丁青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服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格桑德慶從(cong) 丁青縣養(yang) 護段調過來成為(wei) 該中心的一名負責人。
中心裏大多是孤寡老人,有的很執拗,剛接手工作那會(hui) 兒(er) ,格桑德慶因為(wei) 缺乏工作經驗,照顧不好老人,經常垂頭喪(sang) 氣,後來在將心比心的相處下,格桑德慶很快與(yu) 老人們(men) 建立起了良好的關(guan) 係,對老人們(men) 而言,如今的格桑德慶既是親(qin) 人又是朋友。
有一次,一位老人因為(wei) 身體(ti) 原因需要剃掉頭發,幾經勸說,老人都不願意,格桑德慶便對那位老人說:“不要擔心,我陪您一起把頭發剃掉。”用不了幾下,格桑德慶果斷把頭發剃掉,看到這個(ge) 場景,老人也乖乖剪了頭發。
格桑德慶很關(guan) 心老人的情感問題,阿旺曲吉和覺阿拉姆兩(liang) 人自從(cong) 相識起便一直形影不離,在格桑德慶等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兩(liang) 位老人領了結婚證,2019年還和中心裏其他兩(liang) 對新人一起舉(ju) 行了藏式婚禮。
除了在中心的工作,格桑德慶在2013年加入了“滴水之海愛心公益服務社”,這讓身邊更多的人對公益有了了解,紛紛報名加入,為(wei) 此格桑德慶專(zhuan) 門建了一個(ge) “滴水之海愛心公益社”微信群,期盼滴滴愛心匯集成海,幫助更多的人。
2016年,格桑德慶得知中國婦聯基金杭州”母親(qin) 微笑行動”將在西藏開展活動,便立即組織召集誌願者,宣傳(chuan) 了整整一年,並在“母親(qin) 微笑行動”西藏活動現場帶著250餘(yu) 名偏遠山區孩子前來治療,並召集大學生誌願者做藏漢雙語翻譯,自那時起,她便成為(wei) 了“母親(qin) 微笑行動(西藏)”行動不可缺少的一位誌願者。自2013年至今,通過她的公益平台,400多名唇齶裂患兒(er) 重新綻放起燦爛的微笑。
她們(men) ,像一支支天籟之曲,悠揚而充滿力量;她們(men) ,像一首首流傳(chuan) 千古的詩,有韻味也不失內(nei) 容;她們(men) ,像一朵朵鮮豔奪目的花朵,耀眼又獨自綻放。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