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返鄉大學生紮西旺傑:種菜種出“成就感”

發布時間: 2021-03-11 08:35: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西藏返鄉(xiang) 大學生紮西旺傑:種菜種出“成就感”
圖為(wei) 蔬菜基地內(nei) 工人們(men) 正在搬運蔬菜 謝牧 攝

  “有了綠樹的防護,現在基地裏蔬菜品種達40多種,一年能產(chan) 出100多萬(wan) 公斤蔬菜。”山南市隆子縣“菜籃子”工程基地大學生技術管理員紮西旺傑說,“學的知識在這裏能用上,還能學到新知識,在這裏工作也很好。”

  山南市隆子縣“菜籃子”工程基地位於(yu) 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林的腹地。基地裏一片繁忙景象,運輸蔬菜的電動三輪車在大棚間穿梭往來。


圖為(wei) 紮西旺傑正在查看蔬菜長勢 謝牧 攝

  隆子縣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南部,屬於(yu) 高寒縣,晝夜溫差大,在這樣的環境下大部分蔬菜難有好收成。紮西旺傑說:“以前家裏也種土豆、蘿卜等蔬菜,但是能種成什麽(me) 樣就隻能看天氣了,跟大棚蔬菜完全沒法比。”

  隆子縣“菜籃子”工程為(wei) 市場提供了安全、新鮮的蔬菜,同時為(wei) 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ye) 崗位,為(wei) 返鄉(xiang) 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1996年出生在隆子縣的紮西旺傑,在人生規劃中沒想到自己會(hui) 跟蔬菜打交道。2018年,備考公務員期間,紮西旺傑了解到當地“菜籃子”工程基地在招聘,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麵試。不曾想,這一決(jue) 定就讓他徹底與(yu) 種菜結了緣。

  “一開始覺得種菜是件很簡單的事情,撒種子、澆澆水就可以了。來到這兒(er) 才發現自己要學的東(dong) 西還很多。”紮西旺傑說,“看著蔬菜發芽到開花結果,是一件很治愈的事情,每天看到大棚裏滿滿的都是蔬菜特別開心。”

  “西藏晝夜溫差大,要嚴(yan) 格控製大棚內(nei) 的溫度和濕度,種子的間距不能太疏也不能太密……”走在掛滿西紅柿的大棚裏,紮西旺傑開始給記者上起了“溫室大棚種植”課,他笑著調侃自己:“現在掌握的種植技術是從(cong) 書(shu) 本上學不來的!”


圖為(wei) 蔬菜基地內(nei) 工人手捧剛采摘的朝天椒 謝牧 攝

  紮西旺傑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喜歡在朋友圈裏“曬”日常。他略帶靦腆地笑著說:“有時候我在朋友圈發自己種的菜,大學同學會(hui) 很驚訝,也會(hui) 誇我厲害,很有成就感。”

  從(cong) 技術到管理,基地像紮西旺傑一樣返鄉(xiang) 就業(ye) 大學生共有6名。在這支大學生隊伍的努力下,如今的蔬菜基地收益逐年攀升,年產(chan) 值已達800萬(wan) 元人民幣。

  據了解,隆子縣“菜籃子”工程現有生產(chan) 溫室244座,占地259畝(mu) ,已與(yu) 沙棘林長期“廝守”、相互輝映,被打造成了隆子河穀最美的一道風景。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