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進藏先遣連紀念館。拉巴卓瑪 李斯睿 攝
一種精神,無須拘泥於(yu) 形式或語言表達,因為(wei) 它的生命力聚於(yu) 人心。
進藏英雄先遣連,就是一個(ge) 浸透著榮耀的名字,是被毛主席譽為(wei) “蓋世英雄”的一支連隊。
1950年,時任新疆軍(jun) 區司令員王震,正式批準獨立騎兵師第1團第1連為(wei) “進藏先遣連”,任命第1團保衛股長李狄三同誌任先遣連總指揮兼黨(dang) 代表,由原1連連長曹海林擔任先遣連連長。全連官兵136人,由漢、蒙古、回、藏、維吾爾、哈薩克、錫伯等7個(ge) 民族組成,少數民族占全連總人數的40%。他們(men) 從(cong) 新疆南部於(yu) 田縣的普魯村出發,跨越冰封雪裹的巍巍昆侖(lun) ,穿越生命禁區,踏入千古沉睡的萬(wan) 裏荒原,經過6個(ge) 月在雪域高原的艱苦進軍(jun) ,把五星紅旗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
為(wei) 追尋先烈的足跡,記者從(cong) 拉薩出發,駕車約2000多公裏來到了位於(yu) 阿裏地區改則縣西北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先遣鄉(xiang) 。到達先遣鄉(xiang) 時已是傍晚,夕陽低低地掛在地平線上,將原本碧綠的草原、湛藍的湖泊、潔白的羊群染上了一層燦爛的金色,蕩著氤氳的光暈。
民主改革以後,為(wei) 紀念先遣連,紮麻芒堡一帶改名為(wei) “先遣鄉(xiang) ”(舊製的鄉(xiang) 相當於(yu) 今天的行政村);1999年,撤區並鄉(xiang) 後,建立先遣鄉(xiang) ,下轄6個(ge) 行政村——先遣連就這樣被永遠地鐫刻在了曆史的長卷中。
為(wei) 了紀念犧牲在阿裏大地上的63名先遣連烈士,將“先遣連精神”傳(chuan) 承下去,2019年,阿裏地區籌措資金2500萬(wan) 元,維修了先遣連烈士紀念碑,複原了先遣連駐紮時的崗哨、壕溝和地窩子,新建了進藏先遣連紀念館,紀念館上下兩(liang) 層,麵積總計1960平方米,紀念館建成後,成為(wei) 改則縣乃至阿裏地區愛國主義(yi) 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革命傳(chuan) 統教育的重要窗口和陣地。
紀念館大門外,坐落著一尊大石,上麵赫然刻著“進藏先遣連紀念館”八個(ge) 燙金大字,字跡端莊大方,剛勁有力。
沿著紀念館外新鋪設的大理石路,步入展館,抬頭凝望,其建築風格樸素穩重,一種敬意油然而生。
紀念館由“解放西藏”“挺進藏北”“築壘高原”“不辱使命”“昂首闊步新時代”等六個(ge) 專(zhuan) 欄組成,展現革命先輩堅定理想、對黨(dang) 忠誠、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
參觀紀念館時有幾張照片讓人印象深刻。
第一張照片攝於(yu) 1950年底,在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中,一群駱駝背著沉重的物資,深深的陷在雪穀中無法動彈,當時阿裏高原已經進入冬季大雪封山時期,運送給養(yang) 成了最大的問題。新疆軍(jun) 區籌集了1700頭馱畜,連續半個(ge) 月兩(liang) 次試圖進藏均未衝(chong) 過昆侖(lun) 雪山。第一批500頭毛驢組成的馱運隊,沒有跨過山就全部倒斃;第二批隻有16頭翻過了界山大阪,兩(liang) 位維吾爾族馱工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第二張照片是李狄三在紮麻芒堡創編的《頑強歌》,“進軍(jun) 藏北先遣連,不怕苦來不怕難。寒冬將盡陽春暖,堅持會(hui) 師在高原。多出主意想辦法,鞋襪爛了獸(shou) 皮紮。衣服破得開了花,用條麻袋補住它。赤膽忠心為(wei) 人民,越是艱苦越光榮。紅旗一杆插藏北,春風萬(wan) 裏度昆侖(lun) 。”對於(yu) 先遣連戰士們(men) 來講,阿裏在哪裏,途中會(hui) 遇到什麽(me) ,大家一無所知,隻能憑著一張地圖和一隻指北針邊偵(zhen) 察邊前進。在行軍(jun) 的途中,頭疼、頭暈、呼吸困難等難題一直伴隨著大家,這些先遣連都挺過來了,李狄三為(wei) 了繼續鼓舞士氣且紀念這段難忘的經曆創編了《頑強歌》,在先遣鄉(xiang) 裏一直流傳(chuan) 到現在,老百姓們(men) 都會(hui) 哼唱。
還有一張是現在普蘭(lan) 口岸貿易市場的照片,照片裏中外遊客和商貿人員齊聚阿裏,欣賞阿裏美景,開展商貿活動。看到這,不禁讓人感歎今天的阿裏經濟發展穩健快速、群眾(zhong) 收入增長快、城鄉(xiang) 麵貌變化大、群眾(zhong) 得到實惠多。
先遣連原副連長彭青雲(yun) 之子彭巍曾在開館儀(yi) 式上動情地說:“我們(men) 今天的好日子、幸福生活是像先遣連指戰員這樣千千萬(wan) 萬(wan) 的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wei) 先遣連的第二代,我們(men) 一定要接好他們(men) 的旗幟,繼承先烈遺誌、傳(chuan) 承先遣連精神,為(wei) 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
烽煙早已遠去,英雄精神萬(wan) 古長青。如今,“先遣連精神”已深深紮根於(yu) 西藏阿裏大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