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紮木肖像(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今年85周歲的多紮木是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東(dong) 嘎鄉(xiang) 曲瓦普村村民。在舊西藏,他曾是一名農(nong) 奴。
“我們(men) 租種的3畝(mu) 地,每年產(chan) 的青稞除交給領主6個(ge) ‘卡如’(一種容器,一次可裝28斤青稞)外,剩下的全部還上一年從(cong) 富農(nong) 家借來的糧食,大約30個(ge) 卡如。”多紮木回憶說,一年到頭,自己留不下一粒青稞。年複一年,他掙紮在借糧食、交稅、還糧食的惡性循環中。
“燒水需要柴火,但莊園裏的一草一木都是領主的,如果偷撿柴火被發現,是要挨打的。”多紮木傷(shang) 感地說。
民主改革後,多紮木從(cong) 領主家的倉(cang) 庫裏分得了牛羊肉,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跑回家,當晚一家人燃起篝火,一邊煮肉一邊跳舞。多紮木清晰地記得那晚當他吃第一口肉時,眼淚不禁流了出來。
如今,多紮木住著美觀敞亮的二層藏式民居,家裏的6台卡車和拖拉機整齊停放在院子裏。3個(ge) 兒(er) 子勤快肯幹,依靠外出務工、跑運輸、種莊稼,一家人年收入20萬(wan) 元左右。在子孫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衣食無憂,安度晚年。
多紮木老人的身份證(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多紮木(中)和兒(er) 子、兒(er) 媳在家中(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多紮木和兒(er) 子準備外出(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多紮木在家中喝酥油茶(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澤昊 攝
多紮木(右)在擦拭自家的拖拉機(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