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高原大地生機勃發。記者來到位於(yu) 拉薩市東(dong) 郊的達孜區幫堆鄉(xiang) 林阿村,尋訪一位名叫金珠的62歲藏族老人。
暖陽照耀,老人家的小院春意盎然,鮮花姹紫嫣紅。老人一邊澆花一邊說:“‘金珠’成為(wei) 藏族人名,還是在西藏和平解放後。這個(ge) 名字記錄了我們(men) 一家人的命運變遷。”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簽訂,宣告西藏和平解放。“金珠”(藏語:解放)這個(ge) 詞,也伴隨“金珠瑪米”(藏語:解放軍(jun) )的足跡,傳(chuan) 遍了雪域高原。
金珠給花澆水(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格桑邊覺 攝
70年來,和平解放這一載入史冊(ce) 的大事件,被雪域兒(er) 女以一種樸素的方式,深深銘記在血液裏,“金珠”成為(wei) 很多藏族群眾(zhong) 共有的名字。
金珠老人出生在西藏和平解放後的1959年,他比兩(liang) 個(ge) 哥哥更加幸運。那一年,蕩滌高原的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舊西藏黑暗落後的封建農(nong) 奴製,打碎了束縛百萬(wan) 農(nong) 奴的枷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解放軍(jun) 和西藏各族人民,打倒了壓迫祖祖輩輩的三大領主。
“如果哥哥們(men) 晚出生幾年,也會(hui) 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金珠的兩(liang) 個(ge) 哥哥出生在和平解放前,由於(yu) 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先後在繈褓中夭折。
金珠和妻子格桑德吉一起(3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格桑邊覺 攝
“父母和像他們(men) 一樣的農(nong) 奴們(men)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yu) 迎來真正的解放。”金珠的父母曾告訴他,“金珠瑪米”給農(nong) 奴分田、分房、分衣服,過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解放軍(jun) 是父母看得見摸得著的‘活菩薩’。”
以解放為(wei) 名的金珠,18歲那年光榮地成為(wei) 一名解放軍(jun) 戰士。這是他們(men) 全家人,乃至全村人的榮耀。人們(men) 披紅掛彩,把他送到了軍(jun) 營。
1990年,金珠又把大兒(er) 子送到部隊,成為(wei) 家裏的第二代解放軍(jun) 戰士。“我們(men) 家要繼承這個(ge) 傳(chuan) 統,報效黨(dang) 和國家的恩情。”金珠說。
林阿村的金珠出生那年,數百公裏外的山南市措美縣當許村的一名藏族女嬰,也被起名為(wei) “金珠”。
當時,解放軍(jun) 在當許村打叛匪,母親(qin) 剛生下她行動不便,父親(qin) 便把母女倆(lia) 藏在一個(ge) 破房子裏,帶著三姑躲到解放軍(jun) 的營地。等趕走叛匪後,他們(men) 全家才過上了安穩的日子。“如果沒有解放軍(jun) ,自己和家人就死在叛匪的槍下了。”金珠說。
和平解放後的當許村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金珠姑娘在16歲那年,做了一個(ge) 決(jue) 定:去河南開封衛校學醫,成為(wei) 全家第一個(ge) 走出西藏到內(nei) 地學知識的人。
她學成後回到西藏基層行醫,幾十年治病救人,成為(wei) 措美縣遠近聞名的兒(er) 科醫生。“父親(qin) 當年給自己起名‘金珠’,就是感謝解放軍(jun) 讓我們(men) 一家獲得了新生。”
“解放軍(jun) 是各族兄弟組成的人民軍(jun) 隊,他們(men) 是為(wei) 解放而來。”西藏和平解放時,藏族學者降邊嘉措正值少年,曾作為(wei) 隨軍(jun) 翻譯進藏,每到一個(ge) 地方,他就跟當地群眾(zhong) 這樣介紹解放軍(jun) 。
藏族群眾(zhong) 之所以對解放軍(jun) 有那麽(me) 深的感情,就是因為(wei) 解放軍(jun) 來到西藏後,解放了絕大多數底層百姓,讓他們(men) 重新獲得了自由,真正成為(wei) 自己的主人。降邊嘉措說:“‘金珠’這個(ge) 名字裏,飽含了藏族群眾(zhong) 對解放軍(jun) 、對黨(dang) 的感情。”
在黨(dang) 的培養(yang) 下,降邊嘉措成為(wei) 著名藏學家,他對黨(dang) 和國家、人民解放軍(jun) 充滿感激和熱愛,還專(zhuan) 門寫(xie) 了一篇小說,講述解放軍(jun) 在進藏的艱苦曆程中帶領藏族人民為(wei) 維護國家統一而奮鬥的故事。
“金珠”不僅(jin) 成為(wei) 很多藏族群眾(zhong) 的名字,還鐫刻在西藏12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大地上:“金珠路”“金珠社區”“金珠村”……一個(ge) 個(ge) 閃亮的地標,指引著尋路人。
“老百姓為(wei) 了感恩解放軍(jun) ,也把‘金珠瑪米’唱進了民歌。”降邊嘉措說。
櫛風沐雨70載,歲月如斯當歌唱。以“金珠”為(wei) 名,昭示新時代。
文字記者:白少波、格桑邊覺
攝影記者:格桑邊覺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