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養成習慣、補齊短板,縣城居民網購體驗再升級——西藏江孜 網絡消費更方便

發布時間: 2021-04-27 08:57:00 來源: 人民日報


當地群眾(zhong) 在快遞點取貨。李擎昊攝(人民視覺)


快遞點工作人員從(cong) 車上取下快遞。李擎昊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快遞物流所需時間越來越短,身邊的電商服務越來越到位,在海拔3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網購已經成為(wei) 不少人的購物選擇。

  消費亮點的背後,不僅(jin) 是物質生活的豐(feng) 富,也是生活習(xi) 慣的養(yang) 成。通過互聯網,偏遠縣城的人們(men) 連接上了更大的世界。

  剛拿到手的包裹,拆了包裝,打開折疊的平衡車,試了一下,小夥(huo) 子便心滿意足地把這個(ge) 新鮮玩意兒(er) 裝回箱子裏,拎著回了家。這一幕發生在海拔3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快遞點門口。

  “縣裏網購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經常購買(mai) 些新奇玩意兒(er) ——光是這個(ge) 平衡車,縣裏都有好幾台。”快遞點的工作人員說。

  在網購大潮中,像江孜這樣的偏遠縣城,也出現了消費的新亮點。

  習(xi) 慣改變

  “我們(men) 也能買(mai) 到天南海北的商品”

  江孜縣閔行中學教師巴片有著10多年的網購經曆。哪怕之前在江孜縣下轄的鄉(xiang) 鎮工作,她也時常通過網絡購買(mai) 物品。“我從(cong) 拉薩來,剛到江孜的時候,很不適應這裏的線下商業(ye) ,很多喜歡的東(dong) 西都買(mai) 不到。所以就會(hui) 網購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巴片說。

  江孜縣機關(guan) 幹部央吉的網購習(xi) 慣,養(yang) 成得更早。在河北石家莊讀書(shu) 期間,她就學會(hui) 了網購。“像我一樣的西藏青年很多都在東(dong) 部地區求學和生活過,那邊網購發達,等我們(men) 回到家鄉(xiang) ,也會(hui) 帶著網購的習(xi) 慣回來。”

  消費習(xi) 慣改變背後,還有商品種類的變化。打開巴片的手機,電商平台的購物車裏滿是各類時髦的服飾、新奇的玩具和進口的零食。“如今家裏買(mai) 東(dong) 西,最先想到的就是網購,隻有急用的生活必需品才會(hui) 去線下的超市購買(mai) 。”巴片說。

  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年輕人接受外界信息的速度加快,也讓他們(men) 有了更開闊的視野,願意嚐試更多的商品和銷售模式。巴片說:“看直播的時候了解到一款商品,我覺得好,就直接下單;明星帶貨,我會(hui) 去搜索同款;看到微信裏公眾(zhong) 號、朋友圈的推薦,我也願意買(mai) 來試一試。”

  當然,像江孜這樣的偏遠地區,網購對於(yu) 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農(nong) 牧民來說,還是有些困難。不過,這部分消費熱情並沒有減弱,而是通過“代買(mai) ”的形式得以釋放。

  走進江孜古堡腳下的拉則社區,在旦增紮西的小店裏,堆著及腰的包裹,這都是鄉(xiang) 親(qin) 們(men) 購買(mai) 的商品。旦增紮西在開店的同時,也經營著社區裏的電商服務中心,周圍不會(hui) 網購的鄉(xiang) 親(qin) 來他的小店通過網絡購買(mai) 商品,快遞送到旦增紮西的店裏,再由鄰居們(men) 自取。

  “江孜雖然相對偏遠,但是通過網絡,我們(men) 也能買(mai) 到天南海北的商品。”說起如今買(mai) 東(dong) 西的體(ti) 驗,巴片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物流改進

  “這些年,包裹量增長了一兩(liang) 百倍”

  2012年,楊重運從(cong) 外地來到江孜,做起了快遞服務,兒(er) 子楊鶴在2017年也到了江孜,成了父親(qin) 的同行。一晃快10年,父子倆(lia) 見證了快遞業(ye) 在這裏的發展。

  曾經,郵政是江孜唯一的快遞企業(ye) 。但隨著像楊鶴這樣的從(cong) 業(ye) 者的到來,如今江孜已經基本被主要快遞物流企業(ye) 所覆蓋。

  “2012年的時候,江孜快遞業(ye) 務剛剛起步。我聽爸爸講,一天正常三五個(ge) 快遞,多也就10個(ge) 。”楊鶴回憶,“現在,我經營的加盟營業(ye) 點一天三五百個(ge) 包裹是常態。保守估計全縣的包裹數量能達到一天近千單。這些年,包裹量增長了一兩(liang) 百倍。”

  轉折出現在2017年——那一年,快遞點單日包裹數量第一次達到了100件。在和顧客的交流中,楊鶴發現,4G網絡的開通和普及,是網購得以推廣的重要動力。“有了更快更好的移動網絡,購物的體(ti) 驗逐步提升,大家願意在網上瀏覽信息、訂購商品。網絡不但是購物的渠道,也是了解商品的渠道。”

  與(yu) 網絡提速同步,物流服務的提速也改善了縣城居民的購物體(ti) 驗,讓他們(men) 更樂(le) 於(yu) 網購。楊鶴介紹,2015年起,通往江孜的道路逐步升級,往日需要在各種顛簸路麵上行駛多日的大貨車可以平穩快速地開進縣城;2018年,日喀則機場開通物流直達,機場高速也在不久後修通,很多空運件不用途經拉薩等地轉運;日喀則的物流集散地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近年來也不斷提升,分揀、配送效率大大提高。

  “10年前,一個(ge) 包裹路上需要十幾天,我們(men) 還不敢跟客戶保證時效。現在陸運7天左右,航空件3到4天,物流環節改善是電商消費體(ti) 驗提高的重要保障。”楊鶴說。如今,網購的人越來越多,有些還是“網購大戶”。“有個(ge) 年輕人一次網購了37個(ge) 包裹,把我們(men) 嚇了一跳,一車包裹幾乎都是她一個(ge) 人的。”

  模式改良

  “打造更多細分化、有特點的電商新模式”

  “電商消費蓬勃發展,但卻依舊有‘成長的煩惱’。”江孜縣委常務副書(shu) 記、上海援藏幹部張毅說,“商品種類豐(feng) 富了,物流速度也比原來快了,但是整體(ti) 來說成本依舊比較高——物固然美,價(jia) 卻未必廉。”

  在張毅看來,縣域消費的增長不僅(jin) 指縣城居民的消費,也應該包含周邊鄉(xiang) 鎮村莊在內(nei) 的全縣群眾(zhong) 消費。利用好縣城的輻射效應和服務效應,才能以縣城為(wei) 龍頭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

  “比如,江孜縣一些鄉(xiang) 鎮希望在縣城建設一個(ge) 麵向本地的電商平台,以聚合本地居民需求的方式向商家進行議價(jia) 。一方麵可以降低商品價(jia) 格,另一方麵也能通過大量采購壓低物流成本。”張毅說,“這是一種針對偏遠地區的新嚐試。”

  除了本地消費者主動聚合需求,電商平台也可以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有電商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表示,目前隨著一批主攻下沉市場的電商興(xing) 起,大家都在思考,這個(ge) 領域應該如何拓展業(ye) 務。“這塊市場大,但是消費者分散購買(mai) 給平台帶來的利潤並不高,主要是物流成本過高。”一位從(cong) 業(ye) 者說,“隨著這些地區人群購買(mai) 行為(wei) 數據的進一步豐(feng) 富,電商平台可以通過大數據等方式對一個(ge) 地區的消費行為(wei) 進行預判,進而通過搭建本地倉(cang) 的方式降低物流和配送成本。”

  “偏遠地區基礎設施底子薄,同時群眾(zhong) 消費需求分散,利用線下消費來滿足多樣化的本地需求難度更高,由此看電商消費的蓬勃發展是一種必然。”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崔麗(li) 麗(li) 說,“下一步,電商平台有必要向縣域特別是偏遠地區縣域進一步探索、發現新市場,打造更多細分化、有特點的電商新模式,讓電子商務的生態更加豐(feng) 富和健康,也給群眾(zhong) 帶去更多的消費選擇和發展紅利。”

  記者手記

  消費帶動生產(chan) ,也帶動發展

  對於(yu) 偏遠縣城的消費者來說,電商擴大的是消費,擴展的是見識。一次次消費購物,不僅(jin) 僅(jin) 提升了生活水平,也讓他們(men) 有機會(hui) 與(yu) 更廣闊的世界連接。

  觀念一變天地寬。消費多了,“這些東(dong) 西我們(men) 為(wei) 啥不能做?”這個(ge) 念頭在一些人心裏生根發芽。特別是對於(yu) 年輕人來說,潮流和時尚在手,機會(hui) 之門也就打開了——找到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商品,縣城也能成為(wei) 創業(ye) 的熱土,那些熟悉電商、緊跟潮流的年輕人,就是產(chan) 業(ye) 成長的重要力量。

  進一步看,隨著生產(chan) 日漸興(xing) 旺,很多問題也會(hui) 隨之解決(jue) 。就物流而言,生產(chan) 規模擴大意味著物流成本會(hui) 在規模效應下被攤薄,縣域的物流配送也會(hui) 變得更為(wei) 順暢。在中西部地區,一些地區孕育的電商村、電商鎮等都幫助當地降低物流成本,也惠及了當地群眾(zhong) 。這是一個(ge) 正向反饋的過程,產(chan) 業(ye) 的規模越做越大,物流的成本越來越低,消費的便利程度就會(hui) 越來越高。

  消費帶動生產(chan) ,也帶動發展。構建一個(ge) 健康的經濟循環,需要生產(chan) 和消費“雙輪驅動”,幫助消費者走向美好的遠方。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