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xiang) ,全鄉(xiang) 平均海拔5573米,素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鄉(xiang) ”之稱。鄉(xiang) 政府所在地薩藏村,海拔5373米,索朗卓瑪一家就生活在這裏。
海拔高,自然條件惡劣,發展困難;再加上家裏“頂梁柱”患有殘疾,勞動能力弱,使得這個(ge) 5口之家陷入了貧困。
為(wei) 了擺脫貧困,索朗卓瑪一家一直在努力。
2013年,索朗卓瑪家被列為(wei) 普瑪江塘鄉(xiang) 貧困戶。丈夫拉絲(si) 被安排到鄉(xiang) 裏的茶館做清潔工,而索朗卓瑪由於(yu) 要照顧3個(ge) 孩子,隻能在家操持家務。
2014年,夫妻倆(lia) 合計,利用自家房屋開個(ge) 小賣部。拉絲(si) 負責到縣城進貨,索朗卓瑪管銷售,小賣部開起來後,索朗卓瑪家的日子漸漸有了起色。“那時候,進貨借的是親(qin) 戚家的手扶拖拉機,雖然每次進貨都被吹得冷颼颼的,但想到賣了貨就能掙錢了,也就不覺得冷了。”回憶過去,拉絲(si) 感慨地說。
拉絲(si) 告訴記者,由於(yu) 普瑪江塘鄉(xiang) 人少,小賣部收入有限,真正讓他家生活發生大轉變是在2016年以後。
2016年,經過精準識別,索朗卓瑪一家被確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索朗卓瑪夫妻二人雙雙被確定為(wei) 生態崗位人員,有了固定收入。“算上生態崗位補助,再加上各種補貼和小賣部收入,年底,我們(men) 家脫貧了。”索朗卓瑪回憶過去高興(xing) 地說。
“貧困戶”,曾經是壓在索朗卓瑪一家身上的 “大石頭”。聽別人說自己家是貧困戶,索朗卓瑪曾經覺得抬不起頭。摘掉“貧困帽”,一下子讓她輕鬆了許多。“是的,過去出去,我自己都感覺比別人矮三分。”拉絲(si) 說,“脫貧,要感謝共產(chan) 黨(dang) !沒有黨(dang) 和政府帶領我們(men) 搞脫貧攻堅,我們(men) 家不可能這麽(me) 快就脫貧。”
“日子越過越好。”2017年,當地黨(dang) 委、政府安排索朗卓瑪的大兒(er) 子,到縣城參加裝載機駕駛技術培訓。培訓結束,還幫他家通過小額信貸,購買(mai) 了一輛裝載機。
裝載機開回來後,索朗卓瑪一家人高興(xing) 得不得了。拉絲(si) 一會(hui) 兒(er) 爬到駕駛室把弄一下,一會(hui) 兒(er) 圍著裝載機看看,興(xing) 奮了好幾天。他說:“要不是我身體(ti) 有殘疾,我也想和兒(er) 子一起參加培訓,和兒(er) 子好好幹一番事業(ye) 。”
對於(yu) 吃夠了沒有技術、缺乏勞動技能苦頭的拉絲(si) 來說,他太知道技術對務工人員的重要性了。他囑咐兒(er) 子:“好好幹,家裏的擔子就要落到你身上了。”
拉絲(si) 告訴記者,雖然裝載機不是天天有活,但隻要出去,一天就能掙700元。
“700元,是過去我們(men) 一家一個(ge) 月的收入。現在,一天就能掙700元,社會(hui) 發展太快了。”拉絲(si) 不無感慨地說。
令索朗卓瑪一家想不到的是,享受邊境小康村建設政策,他們(men) 一家隻出了很少的錢,就住上了“小康房”。“這就像夢一樣,黨(dang) 和政府對我們(men) 太好了。過去幫我們(men) 脫貧,現在又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索朗卓瑪說,“我想,隻要我們(men) 好好跟著黨(dang) 和政府幹,就一定能振興(xing) 鄉(xiang) 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