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寶“藏”故事|“空中走廊”讓雪域高原各地不再遙遠

發布時間: 2021-05-13 08:28:00 來源: 新華社

   千百年來,陸路交通曾是西藏進出內(nei) 地的唯一交通方式。

   1965年3月初,隨著北京-成都-拉薩航線正式通航,西藏各族人民的航空夢實現了。


北京-拉薩航線試航成功(1956年6月8日發)。新華社記者錢嗣傑 攝

   西藏自治區幅員遼闊。50多年來,從(cong) “雪域江南”林芝到“世界屋脊的屋脊”阿裏,從(cong) “藏東(dong) 明珠”昌都到“高原糧倉(cang) ”日喀則,5座高高原機場架起了連接世界的“空中金橋”,早上在布達拉宮看日出,下午在成都吃火鍋已成為(wei) 現實。

   如今,航空已成為(wei) 西藏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這一點在阿裏地區尤其突出。因為(wei) 路途遙遠,過去居住在阿裏的人們(men) 一旦突發重病,在當地無法醫治的情況下,很難送往更好的醫院進行及時治療。


2020年7月1日,阿裏昆莎機場通航10周年,飛機穿過水門。新華社記者田金文 攝

   阿裏昆莎機場的通航改變了這一狀況,從(cong) 阿裏到拉薩20多個(ge) 小時的車程,飛機2個(ge) 小時就能到達。

   2021年3月9日,一名懷抱嬰兒(er) 的旅客來到阿裏昆莎機場售票櫃台,購買(mai) 當天飛往拉薩的機票。嬰兒(er) 身患重病,被當地醫院診斷為(wei) 支氣管肺炎、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急需前往醫療條件更好的城市進行救治。機場緊急協調讓病人上了飛機,還提供了全程氧氣服務。

   阿裏航站地麵服務部醫生德慶旺姆介紹,這並不是機場第一次保障病重旅客出港。多年來,阿裏昆莎機場保障了50多名病危、病重旅客及時出港,為(wei) 搶救生命爭(zheng) 取了寶貴時間。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平均海拔3000米,風光旖旎。碧綠的尼洋河水緩緩流淌,與(yu) 藍天白雲(yun) 、雪山冰川交相輝映,吸引著無數遊人。

   “拉薩到林芝的鐵路還沒開通,坐車又太累,還是飛機方便,南迦巴瓦峰離林芝機場也很近,我們(men) 逛完就從(cong) 林芝回去了。”上海遊客王女士說,這是今年的首次出遊,出來前精心設計了行程。

   據介紹,林芝米林機場是西藏自治區第二大機場,共有5家航空公司執飛,通航城市8個(ge) 。“十三五”期間,林芝市累計旅遊人次突破3200萬(wan) ,旅遊收入超過240億(yi) 元。


2019年3月20日,遊客乘坐直升機空中遊覽拉薩城。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攝

   36歲的昌都商人次達再也不用數著一個(ge) 又一個(ge) 的彎道了。曾經,次達從(cong) 芒康縣到拉薩需要開兩(liang) 天車,路上要翻十多座大山,過100多個(ge) 彎。“開車開得都暈了,還耽誤做生意的時間。”次達說。

   2020年底,西藏航空針對本地居民,推出了拉薩至阿裏、昌都的5折機票,這讓像次達這樣的商人享受到了實惠。“坐飛機算下來比開車便宜,還方便、安全,這下我可以在拉薩好好地看看貨,跟別人談談生意。”次達說。

   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西藏民航新開航線67條、新增通航城市21個(ge) ,5年新開航線數量超過了之前50年的總和,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2480餘(yu) 萬(wan) 人次,同比“十二五”時期增長83%。

   不僅(jin) 是出行,西藏開辟的航線越來越多,航空貨運為(wei) 西藏優(you) 勢資源開發提供了一條高效的出藏通道,助力西藏特產(chan) “走出去”;醫藥用品、蔬菜水果、海鮮等貨物,也得以由內(nei) 地快速進入西藏市場。

   “最高興(xing) 的就是快遞的速度快了,過去陸運要十來天,現在走航空幾天就到了。”阿裏居民索南多吉高興(xing) 地說。

   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複了新建西藏隆子、定日、普蘭(lan) 等3個(ge) 機場及拉薩機場第二跑道改擴建工程項目(簡稱西藏“3+1”機場項目),項目總投資超過136億(yi) 元。


2021年3月20日,林芝米林機場飛行區平行滑行道工程正式投用。新華社記者田金文 攝

   西藏“3+1”機場項目的實施對於(yu) 完善西藏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改善邊境地區對外交通運輸條件、滿足當地人民群眾(zhong) 出行需求、提升應急救援保障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yi) 。

   航線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機場設施設備不斷更新,自助值機係統、無紙化通關(guan) 係統、一站式辦理臨(lin) 時乘機證明等終端的投入使用,使高原各地人民群眾(zhong) 通過“空中走廊”聯係得更緊密,讓“遙遠”不再“遙遠”。

   文字記者:田金文

   海報拍攝:晉美多吉、張汝鋒、田金文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