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yu) 按照群眾(zhong) 意願實施的農(nong) 牧民技能培訓和剩餘(yu) 勞動力轉移就業(ye) ,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牧民不用再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和低效率勞動上,轉而學習(xi) 新知識、新技能,有了體(ti) 驗多彩人生的更多選擇。
記者了解到,2021年,西藏繼續推行農(nong) 牧民技能“訂單式”培訓和“以工代訓”,計劃完成技能培訓10萬(wan) 人次以上,實現轉移農(nong) 牧民就業(ye) 60萬(wan) 人以上,實現勞務收入50億(yi) 元以上。
和平解放前,西藏各地群眾(zhong) 生活在黑暗的封建農(nong) 奴製社會(hui) ,大多數人從(cong) 事以農(nong) 牧業(ye) 為(wei) 主的單一勞作,勞動收益被農(nong) 奴主層層盤剝。和平解放70年來,中央政府為(wei) 西藏製定了許多特殊優(you) 惠政策,逐年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在不同時期相繼安排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1994年至2020年,對口援藏省市、中央國家機關(guan) 及中央企業(ye) 分9批共支援西藏經濟社會(hui) 建設項目6330個(ge) ,總投資527億(yi) 元。
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演職人員共計800餘(yu) 名,除專(zhuan) 職演員外,很多當地藏族農(nong) 牧民參與(yu) 演出,有效促進了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圖為(wei) 演員在劇中表演藏戲(2019年10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數據顯示,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常住人口從(cong) 100多萬(wan) 人增加到364.81萬(wan) 人。2019年底,西藏74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西藏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1900億(yi) 元,同比增長7.8%。
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現代化,使西藏城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受益於(yu) 脫貧攻堅帶來的集體(ti) 經濟壯大,以及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和飲水安全、用電等條件改善,西藏不少青壯年農(nong) 牧民放下犁耙牧鞭進城鎮,走出牧場進市場。
2018年3月13日,西藏阿裏地區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農(nong) 技人員楊茂錄(右二)在園區大棚中為(wei) 當地貧困戶石確桑嘎(右)傳(chuan) 授瓜果種植技術。新華社記者 劉東(dong) 君 攝
21歲的倉(cang) 旦出生於(yu) 西藏山南市曲鬆縣堆隨鄉(xiang) 龍村,初中畢業(ye) 後考入拉薩市第二職業(ye) 技術學校。從(cong) 小懷有廚師夢的他,畢業(ye) 時已熟練掌握了幾十道中餐、西餐、藏餐的菜肴烹飪方法。
“畢業(ye) 後,我在一家餐廳當上了廚師。”倉(cang) 旦自豪地說,“每個(ge) 月工資有8000多元,自己一個(ge) 人的收入就比全家種地放牛多了一倍,也改變了祖祖輩輩隻能種地和放牧的命運。”
走進日喀則市公共職業(ye) 技能服務中心,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培訓課堂上坐滿了學員。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培訓內(nei) 容涉及廚師、挖掘機、鋼筋工和農(nong) 機維修等20個(ge) 工種,這裏自2016年5月運營以來,已累計培訓1.5萬(wan) 人次。
據統計,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轉移農(nong) 牧民就業(ye) 近500萬(wan) 人次,年均技能培訓10萬(wan) 人次。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全區將持續擴大“以工代賑”的範圍和規模,400萬(wan) 元以下政府投資項目繼續交由有資質的農(nong) 牧民施工企業(ye) 承建。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xiang) 種植試驗基地試種薰衣草、馬鞭草、鼠尾草及各類藥材,成為(wei) 拉薩市最大的“經濟花園”。2017年10月7日,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xiang) 村民旦增卓嘎(左)和貢桑(右)在基地裏采摘作物。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一技之長不僅(jin) 成為(wei) 農(nong) 牧民致富的“金鑰匙”,更增添了他們(men) 通過競爭(zheng) 獲得工作機會(hui) 的底氣。
今年41歲的旺朗,家住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聶榮縣下曲鄉(xiang) 。通過技能培訓,旺朗考取了焊工技能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開始了自己的創業(ye) 路。他購置了發電機、小型焊工機和電鑽機,於(yu) 2018年底創辦了屬於(yu) 自己的焊接加工廠,靠為(wei) 農(nong) 牧民加工房屋陽光棚和牲畜棚圈,當年便實現營收3.6萬(wan) 元。
如今,汽車已駛入農(nong) 牧民家,駕駛技術隨之成為(wei) 人們(men) 最熱衷學習(xi) 的技能之一。刷抖音、跟時尚、做電商、經營民宿……從(cong) 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解脫出來的農(nong) 牧民,在快速融入現代化的浪潮中,職業(ye) 選擇日趨多元,生活更加豐(feng) 富多彩。
2016年11月15日,在拉薩市城關(guan) 區奪底鄉(xiang) 維巴村,身著盛裝的藏族姑娘德吉為(wei) 剛抵達她家的遊客斟滿青稞酒。德吉是特色民宿“洛奔曲闊拉薩人家”的主人。新華社記者 劉東(dong) 君 攝
“70年來,西藏自治區人口一直保持持續增長態勢。”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格桑卓瑪說,“伴隨著就業(ye) 規模不斷擴大和勞動力流動性提高,西藏勞動力正不斷從(cong) 農(nong) 牧業(ye) 向第二、三產(chan) 業(ye) 轉移,使西藏產(chan) 業(ye) 結構日趨合理,進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文字記者:陳尚才
攝影記者:普布紮西、李鑫、劉東(dong) 君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海報拍攝:晉美多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