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聽格桑德吉講墨脫教育的發展與變化:孩子們的天地越來越廣闊

發布時間: 2021-05-27 09:24: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初春的早上,西藏墨脫縣完全小學還籠罩在薄薄的雨霧中。走進學校,寬闊的操場,嶄新的教學樓,溫馨的學生宿舍……一一映入眼簾。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men) 雀躍地跑出教室。在教學樓前,記者見到了格桑德吉老師。

  格桑德吉老師笑容質樸,邊走邊向記者介紹學校的情況:“學校目前有490多個(ge) 孩子,13個(ge) 班級,美術室、音樂(le) 室、體(ti) 育室、多媒體(ti) 教室等硬件設施齊全,現在墨脫的教育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交談中,格桑德吉講起了自己的求學路。

  “門巴族的女兒(er) ”格桑德吉,1978年出生在墨脫縣幫辛鄉(xiang) 一個(ge) 普通的農(nong) 牧民家庭。“那時候,鄉(xiang) 裏的孩子都是9歲、10歲才開始上學,幫辛鄉(xiang) 小學就是一間破舊的房子,一個(ge) 老師教十幾個(ge) 孩子。我在幫辛鄉(xiang) 小學讀完僅(jin) 有的一年級,來到林芝第二小學繼續讀書(shu) ,成為(wei) 鄉(xiang) 裏唯一一名‘走出來的小學生’。”格桑德吉說。

  因為(wei) 村裏的教學並不規範,轉學到林芝二小的格桑德吉又重新從(cong) 一年級讀起。“那時候,林芝二小有4幢樓,校園裏的路麵沒有硬化,到處都是石頭。上學時,最開心的事是周末出去逛逛,看地攤上新奇的玩意兒(er) ,覺得林芝好繁華,根本不是村裏人講得‘外麵跟村裏一樣’。”格桑德吉回憶說。

  由於(yu) 那時墨脫沒有通公路,回家的道路遙遠又艱險。小學期間,格桑德吉兩(liang) 三年才回一次家。“每次回家,都要先走路或搭車到波密,搭車到波密需要10塊錢。要是遇到塌方滑坡路斷了,就隻能翻雪山,每次回家至少需要5天。”

  “在村裏,我們(men) 一直以為(wei) 讀到初中書(shu) 就念完了。”到了林芝,格桑德吉才知道上學是可以上到大學的,“林芝的老師鼓勵我們(men) 考西藏班,向我們(men) 介紹祖國各地繁華的城市,讓我特別向往。當時覺得林芝已經很繁華了,沒想到還有比林芝更廣闊的天地。”格桑德吉說。

  小學畢業(ye) 後的暑假,格桑德吉回到幫辛鄉(xiang) 。鄉(xiang) 裏的學校和六年前一樣,沒有一點變化。曾經的同學們(men) 都好奇地跑來問,到外麵上學能看到什麽(me) 。“我告訴他們(men) 外麵有高樓、有車、有糖果……鼓勵他們(men) 走出去,但是他們(men) 都說‘怕’‘不敢’。”

  格桑德吉至今對這一幕仍記憶猶新。從(cong) 那時起,她就下定決(jue) 心大學畢業(ye) 後回家教書(shu) 。

  2001年,格桑德吉從(cong) 河北師範大學畢業(ye) 後回到西藏。一起畢業(ye) 的同學都選擇去了條件比較好的縣城,她知道自己的家鄉(xiang) 缺老師,便選擇回到幫辛鄉(xiang) 。“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yang) 好家鄉(xiang) 的孩子們(men) 。”格桑德吉說。

  從(cong) 墨脫到幫辛,沒有公路,小道步行需要整整兩(liang) 天。那時,幫辛鄉(xiang) 小學有四分之三的孩子都是住校生,所需物資都要老師自己背回來。生活上的困難可以找到解決(jue) 辦法,但最難的還是“勸學”。

  格桑德吉說,因為(wei) 過於(yu) 封閉,很多家長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讓孩子們(men) 從(cong) 小就務農(nong) 、做背夫。孩子們(men) 不了解讀書(shu) 的重要性,也經常偷偷跑回家。幾十人的班級,有時跑得隻剩下幾個(ge) 人。

  2013年,墨脫公路通車,墨脫的教育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格桑德吉說,孩子們(men) 也開始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

  近年來,西藏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義(yi) 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全麵改善,學校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融入課堂,墨脫教育初步實現了在辦學經費投入、硬件設施等方麵的有效提升。

  “墨脫公路通車後,縣裏引進了不少內(nei) 地的老師,現在教學理念越來越先進,學校的硬件設施一應俱全,家長對教育的態度更是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開始主動關(guan) 心孩子的學業(ye) 了。”格桑德吉說。

  “我相信,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重要基石。現在我又從(cong) 事教育事業(ye) ,希望我的學生們(men) ,在黨(dang) 和國家提供的良好教育環境下,都能有自己更加廣闊的天地。”格桑德吉憧憬道。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