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養路工人:與自然抗爭 用愛澆築“生命線”

發布時間: 2021-05-28 08:36: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西藏養(yang) 路工人:與(yu) 自然抗爭(zheng) 用愛澆築“生命線”
圖為(wei) 尼瑪次仁(右一)和同事正在修理路麵切割機

  “養(yang) 路為(wei) 業(ye) ,道班為(wei) 家,以苦為(wei) 榮,苦中有樂(le) 。”26日,中新網記者第一次見到48歲的尼瑪次仁時,他正在大風裏和同事蹲著埋頭修理一台路麵切割機,搓著滿手的油汙不好意思和記者握手。

  5月為(wei) 全國路政宣傳(chuan) 月,5月26日為(wei) “我愛路”宣傳(chuan) 日。當日,中新網記者來到了平均海拔4300米的西藏山南市紮囊養(yang) 護段G349(原S307線)二工區,探訪公路養(yang) 護工人們(men) 的工作情況。


圖為(wei) 紮囊養(yang) 護段G349(原S307線)二工區養(yang) 護工人索朗貢傑和他的女兒(er) 。趙延 攝

  尼瑪次仁是二工區的區長,工區負責的管養(yang) 路段約40公裏,該公路是山南市浪卡子縣和洛紮縣的必經之路。位於(yu) 浪卡子縣的羊卓雍措被稱為(wei) “碧玉湖”,每年吸引著數以萬(wan) 計的遊客前往觀賞“打卡”,看著在這條景觀大道上暢通馳騁的車輛,少有人注意到這是工區十多名工人常年養(yang) 護的結果。

  轉眼之間,尼瑪次仁在這個(ge) 地方養(yang) 護公路已有32個(ge) 年頭。他回憶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當時養(yang) 護的這條土路僅(jin) 有10公裏左右,他們(men) 的工作“夥(huo) 伴 ”除了那輛“突突”慢行的拖拉機,就剩一兩(liang) 匹騾馬幫忙平整路麵。更別提一到雨季,泥石流塌方導致路麵損毀,工人們(men) 經常要在馬路上幾天幾夜地搶通。

  圖為(wei) 通往羊卓雍措途中崗巴拉山此前發生持續降雪,養(yang) 護工人進行道路應急保通現場。紮囊養(yang) 護段供圖

  “2002年,這條公路開始施工。”土路馬上要變油路,這個(ge) 好消息讓尼瑪次仁開心得睡不著覺,逢人便告知這個(ge) 好消息。2004年,公路正式通車,他看著眼前平坦幹淨的柏油馬路,頓時眼睛一陣濕熱,他同時也在心裏告訴自己:一定要像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保護這條路的平安與(yu) 暢通。

  第二年,他向山南市紮囊養(yang) 護段黨(dang) 支部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他想用黨(dang) 員的身份與(yu) 使命,讓自己更好地完成公路養(yang) 護工作,他向組織保證:我會(hui) 盡職盡責,把全部心血、汗水都傾(qing) 注在公路養(yang) 護與(yu) 管理事業(ye) 上,一步一個(ge) 腳印,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每當發生泥石流、塌方落石等自然災害導致公路中斷時,尼瑪次仁無論何時何地總是帶著工人們(men) 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搶通。

  圖為(wei) 通往羊卓雍措途中崗巴拉山此前發生持續降雪,養(yang) 護工人進行道路應急保通現場。紮囊養(yang) 護段供圖

  2018年入夏的一個(ge) 夜晚,降雨持續不斷,已經躺下的尼瑪次仁,接到公路發生泥石流的消息,有一輛車被困其中,等待救援。他立刻披上雨衣開著機械車和工人們(men) 一起趕往現場救援搶通。“泥水不斷從(cong) 山上流下,我們(men) 剛清理完,地麵馬上又積滿了泥水。”參與(yu) 搶通的索朗貢傑回憶,為(wei) 了保障車上人的安全,尼瑪次仁組織大家先用機械車將被困在泥水裏的車輛小心拖出,再進行道路清理搶通。

  那天,十幾名工人們(men) 一夜未眠。天蒙蒙亮,雨停,道路也隨之暢通。

  山南市紮囊養(yang) 護段段長次旦卓瑪告訴中新網記者,位於(yu) 該養(yang) 護段的工區共有13個(ge) 工區,養(yang) 護裏程達1222.22公裏。其中,包括了一個(ge) 位於(yu) 海拔5000多米的普瑪江塘鄉(xiang) 、這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工區。大家雖然工作環境艱苦,但是卻沒有人在工作崗位上懈怠與(yu) 抱怨。


圖為(wei) 紮囊養(yang) 護段段長次旦卓瑪(左)正在與(yu) 同事交流工作。趙延 攝

  現在年輕的一線養(yang) 護工人裏,很多都是“路二代”,他們(men) 在路上成長,被稱為(wei) “公路的孩子”,對公路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們(men) 現在正是青春昂揚、朝氣蓬勃的時候,卻長期在外風吹日曬,都有著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臉。”次旦卓瑪說,他們(men) 繼承了先輩們(men) 的“老西藏精神”與(yu) “兩(liang) 路”精神,沒有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畏懼與(yu) 退縮,而是憑著堅韌的勇氣和毅力與(yu) 之抗爭(zheng) ,在這片雪域大地上,用愛養(yang) 護著一條條“生命線”。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