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數說寶“藏”·70年巨變|總產值達57億元,西藏特色農畜產品暢銷全國

發布時間: 2021-06-03 08:28:00 來源: 新華社

   近年來,西藏持續深化農(nong) 牧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品生產(chan) 。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達162家,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57億(yi) 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大量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經過深加工後,變成琳琅滿目的特色產(chan) 品走向全國市場。

   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當雄,是拉薩有名的牧業(ye) 基地。相比過去傳(chuan) 統的犛牛肉銷售,當雄縣於(yu) 2015年推出了有“身份證”的犛牛肉。在這種模式下,電子芯片在犛牛出生時便植入身體(ti) ,上麵記錄養(yang) 殖戶基本情況和牲畜健康狀況、免疫情況、疫苗接種等信息。待犛牛檢查合格宰殺後可做成牛排、牛腩等數十種產(chan) 品,同時每塊牛肉都有編號、重量、牧民號、監督電話等,讓消費者可以隨時查驗肉的品質、追溯肉的來源。


有“身份證”的犛牛肉產(chan) 品(2020年8月8日攝)。當雄縣供圖

   “精加工的模式下,現在一頭犛牛能賣到15000元以上,是過去的近三倍。”當雄縣縣長其美次仁說,截至去年底,有“身份證”的犛牛肉產(chan) 量已突破500噸,銷售額突破2000萬(wan) 元。

   目前,西藏已建成犛牛繁育基地21個(ge) 、年育肥出欄7萬(wan) 餘(yu) 頭,優(you) 質青稞基地214.4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青稞近80萬(wan) 噸,並持續推進犛牛、青稞等農(nong) 畜產(chan) 品的深加工轉化,湧現出了白朗有機蔬菜、隆子黑青稞、昌都阿旺綿羊、林芝藏香豬等一大批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

   西藏農(nong) 畜產(chan) 品以鮮明的高原特色、潔淨的生產(chan) 環境受到市場青睞。位於(yu) 拉薩市達孜區的西藏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從(cong) 老百姓手中收購青稞,然後加工成餅幹、香米、麵粉等數十種特色產(chan) 品,除銷往全國各地外,還曾出口到日本、韓國、尼泊爾等國家。


青稞加工廠的工人正在將青稞米裝袋(2017年4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產(chan) 業(ye) 鏈的不斷延伸,持續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有效鞏固脫貧成果。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鄉(xiang) 龍桑村村民旦增,這幾年選擇把青稞賣到家門口的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這家龍頭企業(ye) 年青稞加工量在10萬(wan) 噸以上,通過“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模式,帶動周邊種植戶實現年增收4000多萬(wan) 元。

   “他們(men) 會(hui) 上門收購,收購價(jia) 格比市場價(jia) 還高。”旦增說,“沒想到青稞加工成的特產(chan) 很好吃,而且還能做出這麽(me) 多花樣。”

   為(wei) 保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高質量和高標準,西藏圍繞青稞、犛牛、藏豬、藏雞、藏羊等高原特色種質資源,實施種業(ye) 提升工程,力爭(zheng) 到2025年青稞良種覆蓋率達95%,畜禽良種覆蓋率達到40%以上。

   文字記者:李鍵

   海報拍攝:張汝鋒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