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5年來,西藏農(nong) 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547億(yi) 元,農(nong) 村公路通車總裏程增長三成多、達到8.9萬(wan) 公裏,654個(ge) 鄉(xiang) 鎮和4094個(ge) 建製村通硬化路,鄉(xiang) 鎮、建製村通達率分別達到100%和99.96%,農(nong) 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麵解決(jue) ,主電網覆蓋所有縣城和主要鄉(xiang) 鎮。
西藏農(nong) 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闊步向前,不僅(jin) 改變了農(nong) 牧民的生活、生產(chan) 方式,也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5月,第二條通往墨脫縣的交通要道派墨公路全線貫通。公路建成通車後,林芝市區至墨脫縣的公路裏程由原來的346公裏縮至180公裏,通行時間縮短8小時左右。
“公路通了後,我們(men) 的茶葉、石鍋等特產(chan) 就能賣得更好,不然像檸檬這些作物有時因為(wei) 道路不通,隻能掛在樹上、爛在地裏。”墨脫村民次仁感慨道。
2020年,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西藏實現主電網全區覆蓋。
“以前沒通大電網,電壓不穩定,還經常停電,有時一停就好幾天,生活特別不方便。現在用電穩定了,做飯用電飯煲,打酥油茶也用上了攪拌機,生活幸福多了。”阿裏地區改則縣改則鎮居民卓瑪說。
隨著西藏“戶戶通電”、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及改造、新一輪農(nong) 網改造、“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等工程相繼完工,全區主電網不斷覆蓋延伸,西藏缺電成為(wei) 曆史。
如今走進西藏農(nong) 牧區,所有行政村都有移動信號,光纖寬帶通達率為(wei) 99%,現代通信網絡體(ti) 係讓西藏駛入“信息快速路”。
玉麥鄉(xiang) 這個(ge) 曾經的“三人鄉(xiang) ”,如今已家家戶戶住新房,硬化道路通家門,電不停、水不缺,WiFi信號家家通。記者在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看到,年輕人都拿著手機,熟練地使用著微信和抖音。
“70年來,西藏農(nong) 牧區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給高原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帶來了滿滿的獲得感。”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hui)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格桑卓瑪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