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盛開在瀾滄江畔的“幸福花”——西藏昌都市芒康縣民族團結故事集錦

發布時間: 2021-06-07 08:54:00 來源: 西藏日報

  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尤其是地處滇藏線上的木許鄉(xiang) 、納西民族鄉(xiang) 和曲孜卡鄉(xiang) ,一直以來都是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幸福之地。各民族之間團結友睦、互敬互助的美譽遠播區內(nei) 外,納西民族鄉(xiang) 更是被作為(wei) 民族團結示範教育基地重點打造。

  一條瀾滄江將芒康的南部三鄉(xiang) 串聯在了一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如濤濤江水般綿延不絕。

  白族小夥(huo) 成為(wei) 藏家女婿

  夏日,木許鄉(xiang) 小學校園內(nei) 鳥啼蟲鳴,朗朗讀書(shu) 聲不絕於(yu) 耳,雷雲(yun) 春在這裏一呆就是15年。

  出生在雲(yun) 南麗(li) 江的雷雲(yun) 春畢業(ye) 後到木許鄉(xiang) 小學當老師。十多年來,學生走了一屆又一屆,老師換了一批又一批,而他就像校園操場旁的柏樹一樣,堅守在這裏。這裏不僅(jin) 有讓雷雲(yun) 春難以割舍的學生,還有一個(ge) 溫暖幸福的家庭。

  2012年,與(yu) 妻子四朗旺姆相戀6年後,雷雲(yun) 春懷著忐忑的心情向雙方父母表明結婚的想法,沒想到雙方父母一致讚成。不久後,他們(men) 便在木許村舉(ju) 辦了藏式婚禮。

  成為(wei) 一家人後,雷雲(yun) 春首先要解決(jue) 的是與(yu) 嶽父嶽母的交流問題。“我剛跟愛人相處那會(hui) 兒(er) ,愛人要充當我和嶽父嶽母之間的翻譯,當時覺得這樣交流很費勁。”雷雲(yun) 春說,他暗下決(jue) 心要學習(xi) 藏語並教會(hui) 嶽父嶽母說漢語。

  在學校,雷雲(yun) 春積極向藏族教師請教藏語發音和語法;在家裏,他盡量用藏語同愛人交流。經過長時間練習(xi) ,雷雲(yun) 春逐漸掌握了藏語交流,更好融入了家庭。

  語言關(guan) 過了,但飲食習(xi) 慣又成為(wei) 了新的挑戰。雷雲(yun) 春每次去嶽父嶽母家,嶽母都會(hui) 拿出風幹牛肉和糌粑,給他倒上一碗酥油茶。吃慣了炒菜米飯的雷雲(yun) 春一開始不太能接受。

  於(yu) 是,雷雲(yun) 春想了個(ge) 辦法,經常買(mai) 菜拎去嶽父嶽母家,給他們(men) 做涼拌木耳、豆幹炒肉、素炒小白菜等家常菜。時間長了,嶽父嶽母不僅(jin) 能吃雲(yun) 南菜,還接受了“白族生皮”、宣威火腿等白族特色食物。而雷雲(yun) 春也跟著家人喝起了酥油茶、吃起了風幹牛肉、團起了糌粑。

  愛喝酥油茶的思政老師

  2004年7月,從(cong) 貴州師範大學畢業(ye) 的張偉(wei) 進藏工作。兩(liang) 年後,調至芒康鹽井開展蹲點教學調研。久而久之,黝黑臉龐、笑起來眼睛會(hui) 眯成一條縫的張偉(wei) 成為(wei) 了“當地人”。

  說張偉(wei) 是“當地人”,不僅(jin) 僅(jin) 因為(wei) 他在芒康待的時間久,更多的是因為(wei) 他在這裏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張偉(wei) 的妻子白瑪旺姆是鹽井小學的語文老師,相處的日子久了,他倆(lia) 一拍即合。

  “嶽父嶽母認為(wei) ,大家都是一家人,結婚後要相親(qin) 相愛,共同為(wei) 幸福生活而打拚。”張偉(wei) 對嶽父嶽母始終懷有一份感激之情。

  婚後,相處的日子多了,張偉(wei) 的嶽父嶽母逐漸愛上了偏麻辣、多油的貴州炒菜,張偉(wei) 也喜歡上了喝酥油茶、吃糌粑,有時還會(hui) 主動請嶽父嶽母給他打點酥油茶、團些糌粑吃。

  作為(wei) 鹽井中學的思想政治學科帶頭人,張偉(wei) 不僅(jin) 會(hui) 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內(nei) 容,還會(hui) 將“五個(ge) 認同”融入到自己的授課和課外知識延伸中。引導各民族同學尊重彼此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xi) 慣,在求同存異中增進彼此感情,互幫互助提高學習(xi) 成績。

  多民族融合的幸福大家庭

  歲月匆匆,白駒過隙。一晃眼,才仁尼增和丈夫結婚已經20多年,兩(liang) 人頭上的青絲(si) 中已有了些許白發。客廳醒目位置掛著“昌都市民族團結先進家庭”和“芒康縣民族團結先進個(ge) 人”榮譽獎牌。

  才仁尼增出生於(yu) 納西民族鄉(xiang) 納西村,是納西族;她的丈夫出生於(yu) 納西民族鄉(xiang) 上鹽井村,是藏族。

  當年,兩(liang) 人通過媒人牽線搭橋走到了一起。婚後,他倆(lia) 恩愛互敬,但由於(yu) 藏族和納西族在語言、服飾、習(xi) 慣等方麵存在著差異,新婚初期的夫妻倆(lia) 也會(hui) 為(wei) 選擇穿藏族服飾還是納西族服飾而產(chan) 生分歧。

  但多年來,大家互相理解包容,從(cong) 來沒有因為(wei) 文化和習(xi) 慣的差異而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更有意思的是,才仁尼增的哥哥娶了回族女孩,她的弟弟娶了漢族女孩,他們(men) 在這個(ge) 大家庭裏生活的和睦幸福。

  問及多元化大家庭的“幸福密碼”,才仁尼增說道:“互敬互重、理解包容、互幫互助、團結和睦。”

  在藏、川、滇三省(區)交界處的三江大地上,各民族休戚與(yu) 共,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相信在黨(dang) 的團結帶領和各民族的團結拚搏下,芒康的民族團結石榴花會(hui) 開得更盛。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