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西藏工業:在改善民生中實現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6-11 08:54:00來源: 新華網

  近年來,西藏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為(wei) 了改善民生適度發展工業(ye) ,滿足高原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自治區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331.15億(yi) 元,較1956年增長4023.3倍,年均增長13.8%。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生態保護意識日益增強的新西藏,百姓增收致富更多依靠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綠色產(chan) 業(ye) 的發展。

  2017年,位於(yu) 羌塘草原腹地的那曲市色尼區冉冉升起了一顆新星:西藏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公司配備了專(zhuan) 業(ye) 冷庫和冷鏈物流,建成了全自動化滅菌乳和發酵乳生產(chan) 線,收購周邊牧民牛奶作為(wei) 原料,如今已組建起有100個(ge) 奶源基地、3200餘(yu) 戶牧民參與(yu) 的全產(chan) 業(ye) 鏈,帶動了16256人就業(ye) ,收購牛奶及肥料兌(dui) 現資金2044.96萬(wan) 元,幫助一部分原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成功實現脫貧。

  邊巴原本是那曲當地牧民,2017年來到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養(yang) 殖奶牛。一年後,他的兒(er) 子也通過招聘進入該公司,目前負責牛奶的加工。邊巴說:“以前放牧不太注重草場的保護,如今有了嘎爾德這樣綠色、科學的企業(ye) ,我們(men) 這裏的生態更加和諧了。我們(men) 父子倆(lia) 都在公司工作,家庭收入增加了,生活條件也改善了,現在我考了駕照,買(mai) 了小轎車。”


員工在西藏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學習(xi) 操作生產(chan) 線設備(受訪者供圖)

  今年79歲的頓珠旺傑,曾經是西藏舊社會(hui) 的農(nong) 奴。作為(wei) 山南市貢嘎縣崗堆鎮多丁村的老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見證了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站在以鋼筋水泥建起的二層藏式小樓前,頓珠旺傑說:“西藏和平解放前,我住的是牛棚,遮風擋雨都成問題,如今住進了鋼筋水泥的大房子,周圍都是以前熟悉的大山和草地,生態環境很好,我感到很幸福。”

  在封建農(nong) 奴製度下的舊西藏,三大領主(官家、貴族和寺廟上層僧侶(lv) )占據了社會(hui) 絕大部分的生產(chan) 資料,沒有任何一個(ge) 現代意義(yi) 上的工業(ye) 企業(ye) ,僅(jin) 有一些傳(chuan) 統家庭作坊式的民族手工業(ye) ,無法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西藏和平解放後,國家為(wei) 了改善民生,就地取材,在“世界屋脊”建立了一批工業(ye) 企業(ye) ,實現了西藏現代工業(ye) “零”的突破。

  1960年建立的拉薩水泥廠,結束了西藏沒有水泥廠的曆史,保證了西藏本地建設水泥的供應,為(wei) 新西藏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一條條標準化建設的公路,一座座大橋,一道道水電站大壩,都有拉薩水泥廠從(cong) 中發揮作用。


西藏美術館在原拉薩水泥廠舊址上開工建設(2020年3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提高和技術的快速發展,西藏的水泥行業(ye) 也走向更加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工藝技術老舊的拉薩水泥廠退出了曆史的舞台。西藏自治區政府基於(yu) 環保再利用考慮,決(jue) 定在原來的工廠舊址上修建西藏美術館。

  近年來,西藏奮力建設生態文明高地,嚴(yan) 禁鋼鐵、冶煉、化工、造紙等環境汙染風險大的項目進入西藏,嚴(yan) 格落實礦產(chan) 資源開發政府“一支筆”審批製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jue) ”製度,確保高原天藍氣清。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