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丨鍾揚:一顆追夢的“種子”

發布時間: 2021-06-17 08:56:00 來源: 新華網


這是鍾揚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舞台上,話劇《種子天堂》劇情進入最高潮——在缺氧、強風惡劣環境下,鍾揚拚盡氣力來到海拔6000米的高度。當他終於(yu) 在一堆雜草和冰雪中發現那株頑強的雪蓮時,就像父親(qin) 看到自己剛出生的嬰兒(er) ,臉上掛著深深的喜悅,凝望良久……

  海拔6000米,是目前中國植物學家采樣的最高高度。


鍾揚在西藏戶外采集種子。(資料照片)

  2017年9月,著名植物學家、複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鍾揚在工作中遭遇車禍,時年53歲。鍾揚去世後,先後被追授“時代楷模”“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等稱號。

  “一個(ge) 基因可以拯救一個(ge) 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wan) 千蒼生。”這是鍾揚生前常說的話。從(cong) 教30餘(yu) 年,援藏16年,他帶領團隊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wan) 顆種子,幫助西藏大學建成一支能夠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植物學研究團隊。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顆追夢的“種子”。


鍾揚生前工作照。(資料照片)

  青藏高原有超過2000多種特有植物,然而,在全世界最大的種質資源庫中,長期沒有我國西藏地區的植物種子。2001年,醉心基礎科研的鍾揚隻身前往青藏高原,尋訪植物標本,探尋生物進化軌跡。此後10餘(yu) 年,從(cong) 藏北高原到藏南穀地,從(cong) 阿裏無人區到雅魯藏布江邊,都留下了鍾揚的身影。

  “為(wei) 什麽(me) 要花那麽(me) 多時間,到那麽(me) 多地方采集種子?”麵對質疑,鍾揚回答:“眼前的確沒有經濟效益,但國家需要、人類需要這些種子。做基礎研究,心裏想的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除了4000萬(wan) 顆種子,鍾揚及其團隊還將全世界僅(jin) 存的3萬(wan) 多棵西藏巨柏登記在冊(ce) ,為(wei) 珍稀巨柏築起保護屏障。他們(men) 從(cong) 采集的高原香柏中提取出抗癌成分,並通過美國藥學會(hui) 認證;他們(men) 尋找到雪域高原上的擬南芥,為(wei) 全球植物學研究提供支持……


鍾揚(右二)與(yu) 西藏大學師生在西藏采集種子時在野外用餐。(資料照片)

  回憶鍾揚,很多藏族師生說,他就像綻放在“生命禁區”裏的格桑花。

  來到西藏,鍾揚感到,這裏需要的不僅(jin) 僅(jin) 是一位生物學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由此萌發另一個(ge) 夢想:為(wei) 祖國每一個(ge) 民族都培養(yang) 一個(ge) 植物學博士。

  為(wei) 此,鍾揚不放過任何一顆可在當地生根發芽的“種子”。援藏期間,他累計培養(yang) 了6名博士、8名碩士,他們(men) 多已成長為(wei) 我國民族地區急需的科研教學骨幹。在他的幫助下,西藏大學建立了植物學研究“地方隊”。

  “他不是來辦幾次講座,做幾個(ge) 項目,而是真正把複旦大學最新最好的科研和管理經驗毫無保留地輸送給我們(men) 。”在西藏大學研究生處原處長歐珠羅布心裏,鍾揚就是耕耘在科研、教育戰線的孔繁森,為(wei) 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者點亮了心燈。

  長期的高原生活和過高的工作強度,使鍾揚心髒肥大,血管極度脆弱,每分鍾心跳隻有44下,但隻要說起援藏的事,他總有一種緊迫感。“我再給自己十年時間。”鍾揚多次這樣說。


鍾揚在西藏日喀則進行植物采樣時留影。(新華社發 馮(feng) 艾攝)

  種子回歸大地,必將綻放新生。精神的火炬,照亮無數人的心靈。

  《種子天堂》是複旦大學師生根據鍾揚先進事跡編排的話劇。為(wei) 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創作團隊重新打磨劇本,並在演員陣容中注入“00後”青春血液。導演表示,這正是“種子精神”永遠年輕的體(ti) 現。

  “鍾揚是高原上的英雄。我也有一個(ge) 夢想,希望將來成為(wei) 一位像鍾揚老師那樣為(wei) 西藏、為(wei) 祖國作出重要貢獻的科研工作者。”複旦大學附屬中學西藏學生旦真倫(lun) 珠看完演出後說。


2018年11月,表現鍾揚感人事跡的話劇《種子天堂》在京演出。(資料照片)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