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醫治疑難雜症、研究改良方劑、發掘傳統技術——占堆:傳承藏醫六十年

發布時間:2021-06-17 09:1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占堆近照。徐馭堯 攝

  人物小傳(chuan)

  占堆,第二屆國醫大師,1958年開始係統學習(xi) 藏醫藥。多年來,占堆致力於(yu) 藏醫藥文獻的整理研究、藏藥新藥的開發研究、疑難病症的臨(lin) 床研究。此外,還為(wei) 藏醫藥發展獻計獻策,為(wei) 傳(chuan) 承藏醫藥事業(ye) 做出重要貢獻。

  跟隨占堆走在位於(yu) 拉薩市城關(guan) 區的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大院內(nei) ,工作人員看到他,總會(hui) 彎腰、點頭、舉(ju) 起手,向他問好。

  從(cong) 1958年開始係統學習(xi) 藏醫藥,占堆和藏醫打交道已逾一個(ge) 甲子。由少年而至古稀,占堆對藏醫藥的熱情絲(si) 毫不減。

  立誌學醫解病痛

  占堆出生在日喀則市仁布縣的藏醫之家,父親(qin) 、叔叔都是遠近聞名的藏醫。小時候,家裏總是飄著藥香,仁布縣十裏八鄉(xiang) 求醫問藥的訪客絡繹不絕。

  醫者常懷慈悲。占堆至今都記得,麵對窮困的病人,父親(qin) 很少收取診金,多是免費治療,贈送藥物。大家經常拿著酥油、奶茶、青稞感謝占堆父親(qin) 的治療。看著患者帶著病痛而來,帶著感恩而去,占堆心念著當醫生的好,便央求父親(qin) 和叔叔帶自己學習(xi) 。

  這段經曆給占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開始係統學習(xi) 後,占堆正式成了一名藏醫學徒。“因為(wei) 當時有一些基礎,我可以直接學習(xi) 相對深入的知識。”占堆說,“兩(liang) 個(ge) 多月後,我已經能在門診見習(xi) ,直接觀摩藏醫老師們(men) 診治病人。”

  1959年,拉薩藏醫院成立,成為(wei) 全拉薩乃至西藏的藏醫中心。這裏的病人更多,醫生水平也比家鄉(xiang) 的人更高,每天看著醫生們(men) 為(wei) 病人排憂解難,占堆心裏當醫生的意願也越發堅定。

  1960年,占堆以優(you) 異的成績畢業(ye) ,並留在藏醫院正式成為(wei) 一名醫生。那時,醫院剛開製藥廠,所需要的藥品都要醫生去山上采集。每年夏天,醫生們(men) 都要集體(ti) 上山,帶著犛牛,馱著行李,一路從(cong) 拉薩市區的奪底鄉(xiang) 翻越山巒,走到如今的達孜區。一趟行程需要20多天,吃幹糧,睡帳篷。高原天氣多變,雷電和冰雹時有發生。一次,他和同行的醫生正在采藥,天降冰雹,兩(liang) 人被砸得生疼,隻能到處躲避,和大部隊脫離了聯係。等他們(men) 循著來路回到營地,天色已晚。

  采藥、看病、製藥……一晃就是15年。

  基層鍛煉拓眼界

  1975年,占堆被派往林周縣人民醫院,負責醫院的行政工作。

  當時的林周縣城剛剛搬遷,全縣隻有十幾棟鐵皮屋,連縣醫院都是鐵皮板房,條件相當艱苦。“林周靠北,海拔4200米,比拉薩冷得多,鐵皮屋子防寒能力又差,我們(men) 在屋裏被凍得夠嗆。”占堆回憶。

  和建築條件相比,醫療水平更是落後。占堆回憶,當年的林周縣人民醫院被當地群眾(zhong) 稱為(wei) “重症轉運站”。麵對病人的小病小痛,林周縣醫院還有一定的治療能力,一旦遭遇大病,當地醫生全部束手無策。

  轉機在外界醫療資源引入之後開始發生。在占堆到林周後不久,8省份醫療支援團隊進藏,彼時湖南邵陽的醫療團隊進駐林周縣人民醫院,這讓林周縣的醫療水平大為(wei) 改觀——簡單的手術能做了,一些搶救、急診也都能開展,當地群眾(zhong) 翻山越嶺去拉薩治病的情況大大減少。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衝(chong) 擊,占堆自小學習(xi) 藏醫,對現代醫療技術了解較少。看到邵陽醫療團隊的救治手段,占堆感覺到很大的壓力。

  在摸索中,占堆慢慢發現藏醫與(yu) 西醫的結合之路。作為(wei) 雪域高原群眾(zhong) 長期總結的治療經驗,藏醫在調養(yang) 、康複等方麵具有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對於(yu) 一些高原特有的慢性疾病,治療起來效果更好。當時,醫院裏有腦溢血患者,在接受了邵陽醫生團隊的搶救之後,再轉由藏醫進行恢複調養(yang) ,康複效果很好。

  在林周,占堆還經常和同事一起下鄉(xiang) 巡診。受製於(yu) 自然條件,很多住得遠的農(nong) 牧民沒有辦法到縣醫院求醫,縣醫院的醫生就帶著藥,一家一戶地上門服務。病人接觸得越來越多,占堆對基層的醫療發展情況了解得越來越深。“西藏基層醫療衛生能力差,需要大力培養(yang) 醫療人才。”占堆想,“尤其是很多高原疾病高發區域,需要我們(men) 培養(yang) 更多兼具藏醫和西醫技術的人才,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

  堅持創新促發展

  5年後,占堆結束了林周的工作。此時,他此前工作的拉薩藏醫院已經升格為(wei)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他回到藏醫院擔任外科主任,後於(yu) 1984年擔任副院長,1996年擔任院長,直到2014年退休。

  在藏醫院工作近40年,攻克過敏性紫癜是占堆的一項重要工作成績。在臨(lin) 床過程中,占堆發現僅(jin) 僅(jin) 使用現有的西藥和藏藥對小兒(er) 過敏性紫癜治療效果相對一般,治療過程很長,但如果將兩(liang) 種藥物同時使用,效果就能大大改善。此後,他又通過長期臨(lin) 床試驗不斷嚐試、改良原有的治療方案,最終篩選出過敏性紫癜組方藥,證明對小兒(er) 過敏性紫癜具有良好療效。

  除了自己不斷鑽研技術,占堆還致力於(yu) 推動藏醫院整體(ti) 的發展。傳(chuan) 統藏醫並沒有分科,在占堆的主導下,醫院開始劃分出心腦血管、骨科等多個(ge) 專(zhuan) 科。他還把醫院裏的青年醫生送去其他醫院進行培訓和進修,讓他們(men) 掌握西醫知識,在治療中能采用藏醫與(yu) 西醫交叉的方式開展治療。“如今,這些具有複合型技術的醫師很多成了各大科室的主任,成為(wei) 治病救人的中堅力量。”占堆說。

  此外,占堆還大力發掘藏醫學中的傳(chuan) 統技術,期待讓這些曾經口耳相傳(chuan) 、師徒相授的技術成為(wei) 醫院的特色科室。

  2000年,藏醫院成立藏醫藥研究院,占堆不但參與(yu) 了研究院建設,還一直從(cong) 事藏藥方劑改良工作。據介紹,目前有記載的藏藥方劑有數萬(wan) 種,其中數百種仍用於(yu) 臨(lin) 床治療。但是,傳(chuan) 統的藏藥製劑方式生產(chan) 效率低。在占堆的影響下,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製藥廠引入了全新的生產(chan) 線,把傳(chuan) 統的丸製藏藥改良成為(wei) 顆粒、膠囊等多種新劑型。

  “形式上進行改良,有助於(yu) 藏藥走出西藏,邁向更大的市場。我們(men) 藏醫院研製的新劑型授權給市場化的企業(ye) 進行生產(chan) 銷售,目前已經有多種藏藥走向自治區外的市場。”占堆介紹。

  退休之後,占堆還長期在藏醫院開設門診。隨著年紀漸長,他也漸漸停了直接坐門診,轉而通過對政府建言獻策發揮自身的價(jia) 值。前兩(liang) 年,針對西藏藏藥研製缺少原料的情況,占堆向政府建言鼓勵開設藏藥種植基地,並進行統一收購。“建議得到政府采納,緩解了當前西藏藏藥製作的原料短缺。”占堆說,“藏醫藥是祖國傳(chuan) 統醫藥之瑰寶。在時代發展中,藏醫藥和現代醫學能相互借鑒,在新時代煥發更絢爛的光彩,更好地守護雪域高原群眾(zhong) 的生命健康。”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來西藏藏醫藥大學聽一堂現代藏醫課

    來自林芝市工布江達縣的格桑朗傑跟隨老師的引導,讀著《四部醫典》的原文,還要時常對照根據該典籍編寫的《藏醫方劑學》新教材查看詳解,掃清古書典籍中難以理解的字句段落。[詳細]
  • 西藏鄉鎮衛生院藏醫藥服務覆蓋率超90%

    在藏藥產業能力提升上,西藏引導藏藥生產企業向標準化、規範化和規模化邁進,目前全區通過國家GMP認證的藏藥企業發展到17家,從事藏藥生產人數達到1800多人,全區藏藥生產產值達到17億元。[詳細]
  • 抗疫一線專家點讚藏醫藥抗疫成果

    “鍾南山院士團隊在連線甘肅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時表示,新冠肺炎防重症轉化是關鍵,藏藥研究有潛力。同時表示,願意支持藏藥在新冠肺炎治療方麵開展進一步的臨床實驗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