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時候,風打在臉上,骨頭疼。”說起巡邏路上的感受,紮西崗邊境派出所民警索朗曲紮如是說。
紮西崗邊境派出所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海拔4200米。營區地處低窪地帶,風便成了這裏的“特產(chan) ”。一般從(cong) 下午3點持續到晚上,一年有300天都在刮風。索朗曲紮打趣:“要是哪天晚上沒刮風,反而會(hui) 睡不著。”
這裏不僅(jin) 風大,晝夜溫差也大。即便是當下的6月份,夜間溫度也在零下,冬天最冷的時候,溫度甚至會(hui) 低到零下40攝氏度。
索朗曲紮(左一)和隊友在巡邏中。冉文娟 攝
戍邊13年,大風和低溫是索朗曲紮巡邏路上的標配。在空曠孤獨的邊境線上,他用腳步丈量著國土,他熟悉轄區內(nei) 的每一戶人家。年複一年的戍邊生活,留下了許多閃光的記憶。
他出現在旅客危急之時。2014年的一天,索朗曲紮在執勤時接到兩(liang) 名外地旅客在海拔5700米的卓瑪拉山頂遇險報警,他迅速和戰友趕往事發地,成功將遊客安全背下山進行救治。
邊關(guan) 冷月,不減索朗曲紮的熱心。2016年,索朗曲紮成立助人為(wei) 樂(le) 公益團隊,為(wei) 貧困家庭募捐生活用品。截至目前,已有30多位愛心人士累計捐贈現金及各類物資價(jia) 值達14萬(wan) 餘(yu) 元人民幣,100多人從(cong) 中受益。
索朗曲紮用望遠鏡查看邊境情況。冉文娟 攝
工作中,索朗曲紮經常幫助當地群眾(zhong) 解決(jue) 生活中的瑣事、難事。深夜為(wei) 農(nong) 牧民尋找丟(diu) 失的牛羊,給行動不便的老人打水……能出一份力的地方絕不推諉。日複一日的相處讓他和當地群眾(zhong) 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索朗曲紮的老家在山南市貢嘎縣,孩子一直由父母照看。每年他僅(jin) 在休假時才能回家陪陪孩子和父母。小家難以團聚,但索朗曲紮紮根邊關(guan) 的願望不曾改過。“雖然這裏光禿禿的啥都沒有,但這裏早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xiang) ,舍不得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