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科技支撐,大棚蔬菜不僅(jin) 長勢好了,我的錢袋也鼓了。” 曲下鎮村民朗傑說。
以前,位於(yu) 西藏拉孜縣曲下鎮的日喀則西部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園區的溫室大棚主要生產(chan) 和銷售大白菜、南瓜、蓮花白、花菜等常規蔬菜和西瓜,多年來因種植結構單一、缺乏科技支撐的高端產(chan) 品,甚微的經營效益困擾著產(chan) 業(ye) 的進一步發展。
依托“科技富民強縣穩邊專(zhuan) 項——西藏特色食用菌高效栽培技術示範”項目,區農(nong) 科院蔬菜所食用菌課題組針對溫室大棚高效利用、試種食用菌高端產(chan) 品等方麵給予指點和建議,在園區內(nei) 以大棚作為(wei) 實施點,開展白肉靈芝、平菇高效栽培技術示範。
作為(wei) 西藏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一個(ge) 側(ce) 影,近年來,西藏不斷深化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探索完善成果轉化機製,做好頂層設計,搭建創新平台,培育技術市場,致力於(yu)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裏”,助力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做好頂層設計——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機製
科技成果轉化,離不開政策保障和製度支撐。按照區黨(dang) 委、政府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部署,相關(guan) 部門想方設法,力圖實現重大突破。
近年來,西藏修訂出台《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辦法》,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鼓勵科研人員到企業(ye) 和其他科研機構、高校、社會(hui) 組織等兼職並取得合法報酬,規定科研人員的獎勵和報酬比例不低於(yu) 成果轉化淨收入的70%。研究出台《關(guan) 於(yu) 進一步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jia) 、機構評估改革的實施方案》,將科技成果轉化情況納入人才評價(jia) 重要考核指標,激發科研人員將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的內(nei) 生動力。這些舉(ju) 措激發了科研人員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同時,製定出台《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推進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西藏自治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管理暫行辦法(試行)》等,在科技資金配置、科技平台布局、產(chan) 學研合作等方麵給予高新區傾(qing) 斜支持,支持高新技術企業(ye) 、眾(zhong) 創空間、“雙創”載體(ti) 向高新區集聚,統籌優(you) 化科技成果轉化資源。
此外,西藏加強科技計劃項目(專(zhuan) 項、基金等)管理改革,設立重大科技專(zhuan) 項,探索“揭榜掛帥”“賽馬”組織管理新方式,集中有限創新資源,攻克核心關(guan) 鍵和“卡脖子”技術,提高科技成果質量。
搭建創新平台——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源頭供給
“牆裏開花牆外香”,原因有多方麵,信息不暢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強科技園區、成果轉化基地、星創天地等創新平台建設,搭載信息互通平台,著力提升高原特色農(nong) 業(ye) 技術創新能力、成果轉化水平和科技服務能力,為(wei) 農(nong) 牧區、農(nong) 牧業(ye) 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數據顯示,西藏建成省部共建青稞和犛牛種質資源與(yu) 遺傳(chuan) 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西藏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7家,建成各類“雙創”載體(ti) 138家,兌(dui) 現西藏自治區級“雙創”載體(ti) 建設扶持、運營補助資金8830萬(wan) 元。
建立青稞、犛牛、藏藥材等長期穩定支持的農(nong) 牧業(ye) 科技成果轉化和示範點70餘(yu) 個(ge) 。創建3個(ge) 西藏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4個(ge) 國家級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2個(ge) 西藏自治區級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西藏科技成果展示平台(科技超市)建成開放。
培育技術市場——
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力度
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智力來源,企業(ye) 的主體(ti) 作用是科技成果轉化最有效的載體(ti)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是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西藏與(yu) 西南五省簽訂了《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省級區域中心建設多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國家技術轉移西藏中心,參與(yu) 國家技術轉移體(ti) 係建設,加快與(yu) 西南地區技術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有效對接,同時為(wei) 培養(yang) 創新人才,開展科技成果供需征集、技術指導、業(ye) 務交流等提供服務。
成立西藏自治區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在西藏自治區科技廳設立首家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填補西藏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空白。在此基礎上相繼在拉薩高新區、拉薩經開區、昌都高新區增設3家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截至目前,已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58份,合同成交金額達2.6億(yi) 元,2019年度首次突破1億(yi) 元。
拉薩高新區掛牌成立西藏首個(ge) 技術市場——拉薩市技術產(chan) 權與(yu) 人才交易市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供資源共享、技術評估、技術交易、人才培養(yang) 、政策谘詢等服務。
提高資金支持——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融資方式
為(wei)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西藏在細化全過程服務的同時,加快建立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機製,促進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轉化。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社會(hui) 資本也加大了投入科技成果轉化的參與(yu) 度,並通過政策引導使企業(ye) 積極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成果轉化。
西藏深化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管理製度改革,提高項目管理質量,積極向科技部、財政部爭(zheng) 取資金支持力度。2021年比2020年增加700萬(wan) 元;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yu) 國家自然基金委簽訂《西藏自治區加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協議書(shu) 》,共同支持生物與(yu) 農(nong) 業(ye) 、環境與(yu) 生態、礦產(chan) 與(yu) 交通、藏醫藥與(yu) 高原醫學等領域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市地、高校、院所、企業(ye) 加強科研投入力度,探索成立廳市、廳院(校、所)、廳企聯合基金。2020年共撬動科技創新資金8610萬(wan) 元。
加快科技創新投融資平台建設,推動組建西藏科技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設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金,以降低投資風險,助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與(yu) 中國郵政儲(chu) 蓄銀行西藏分行簽訂《科技金融戰略合作協議(2020—2025)》,5年內(nei) 將累計投放20億(yi) 元信貸支持,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