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樣,類烏(wu) 齊縣伊日鄉(xiang) 水提村的羅桑格列一早便和隊員背上作業(ye) 工具,開始了一天的巡山護林工作。水提村位於(yu) 有著“天然超級大氧穀”之稱的伊日峽穀內(nei) ,這裏層巒疊嶂、植被茂盛、流水潺潺。
穿過山嶺、鑽進密林、跨過溪流,腳下沒有一成不變的路線,心中卻是日複一日的堅守。以山為(wei) 家、以林為(wei) 伴,這就是羅桑格列的護林生活。
羅桑格列隻是眾(zhong) 多護林員中的一名。截至去年年底,昌都市配有公益林管護員18453人,天然林管護員7651人,建成林業(ye) 專(zhuan) 業(ye) 管護站111個(ge) ,專(zhuan) 業(ye) 管護員580名。
2015年以來,昌都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主要內(nei) 容,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生態係統質量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承載力有效提升,廣大群眾(zhong) 的生態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轉變思想、壓實責任,抓好督促監管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係列重要決(jue) 策部署。作為(wei) 生態保護與(yu) 建設的重點責任部門,昌都市林業(ye) 和草原局高度重視、強化落實,切實督促做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生態補償(chang) 崗位等政策補助資金兌(dui) 現;監督做好各類崗位人員履職盡責,持續抓好林地草原征占用項目審核;全麵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森林督查等問題整改。
五年來,中央環保督察6大項12小項問題均已達到序時進度要求並銷號備案;森林督查問題中,2018年度99項中僅(jin) 有1項未完成,2019年度27項已整改完成5項、上報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佐證材料申請銷號19項、正在整改3項。
同時,不斷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救助、野生動物肇事補償(chang) 等機製,逐步強化自然保護地和濕地公園保護與(yu) 建設。始終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和林業(ye)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大力開展各類法律法規和製度宣傳(chuan) ,各類盜伐林木、捕殺野生動物等行為(wei) 得到有力懲治,各類林業(ye) 草原違法案件總體(ti) 發生率逐年下降,林草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
把握重點、細化安排,推動環境美化
昌都市林業(ye) 和草原局嚴(yan) 格落實《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推進國土綠化的決(jue) 定》《西藏自治區綠化委員會(hui) 關(guan) 於(yu) 開展消除“無樹單位”和提質增綠行動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大力開展國土綠化、“無樹村、無樹戶、無樹單位”消除、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城區綠化美化及提質增綠等工作。
2015年以來,指導並完成全市重點區域造林、防護林體(ti) 係建設、“兩(liang) 江四河”造林綠化、森林撫育等營造林175萬(wan) 畝(mu) ,防沙治沙0.353萬(wan) 畝(mu) ,消除海拔4300米以下“無樹村”368個(ge) 、“無樹戶”3.61萬(wan) 餘(yu) 戶,參與(yu) 人數達16.9萬(wan) 餘(yu) 人。
完成海拔4300米以下372個(ge) 各級機關(guan) 、團體(ti) 、部隊、院校、寺廟、企事業(ye) 單位“無樹單位”消除和提質增綠工作;完成城區拆牆透綠17家,評選園林式單位、小區、學校共30個(ge) ,城區建成公園20個(ge) ,城市新增綠地麵積82.8萬(wan) 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麵積分別達到38.76%、37.07%、9.1平方米。隨著昌都城市園林綠化總量和水平的迅速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逐漸豐(feng) 富,人民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提高。
拓寬思路、注重民生,帶動群眾(zhong) 增收
近年來,昌都市林業(ye) 和草原局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認真落實生態脫貧一批政策要求,著力推動各項重點工程建設,持續帶動群眾(zhong) 增收。
在經濟林建設方麵,2018—2019年實施林業(ye) 扶貧產(chan) 業(ye) 經濟林建設3.49萬(wan) 畝(mu) ,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222戶20069人,人均增收1080元;在苗圃建設方麵,2018—2020年實施扶貧苗圃建設1.307萬(wan) 畝(mu) ,通過勞務輸出及後期管護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111戶5841人,人均增收1580元。
在退耕還林工作中,2015—2020年計劃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24.51萬(wan) 畝(mu) ,占全區總工程量的75.2%,實施麵積為(wei) 全區第一,受益戶數達4.1萬(wan) 戶,受益人數達26萬(wan) 餘(yu) 人,人均增收1000餘(yu) 元;在退耕還草工作中,2017年、2019年分兩(liang) 次實施退耕還草3.468萬(wan) 畝(mu) ,發放勞務費2754.08萬(wan) 元,受益群眾(zhong) 21675人,人均增收1270元;在退牧還草工作中,2016—2019年計劃完成退牧還草工程建設投資2.88億(yi) 元,實施休牧、人工飼草地、種草改良等建設,發放勞務費4246.25萬(wan) 元,受益群眾(zhong) 19289人,人均增收2200餘(yu) 元。
深化改革、真抓實幹,推動林草發展
麵對新形勢新挑戰,按照國家、自治區、市係列決(jue) 策部署,昌都市林草係統始終堅持創新思想、深化改革,有力推動了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國有林場改革等重點工作。
其中,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自2016年開展試點以來,已頒發完成林權類不動產(chan) 登記證書(shu) 2369本,涉及麵積12333.69畝(mu) ,頒證數與(yu) 頒證率均位於(yu) 全區前列。
昌都市國有林場(市林業(ye) 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yu) 1966年,現承擔著本級政府、林草部門按程序交辦的國土綠化、苗圃建設等各項公益性生產(chan) 與(yu) 建設任務。自2015年啟動改革工作以來,企業(ye) 積極適應新形勢轉型升級,對原資產(chan) 進行科學審慎評估,加強職工轉崗就業(ye) 培訓,並建立健全了一套經營管理機製,實現了公司資產(chan) 、職工工資較改革前大幅度上漲的良好成果。
截至去年年底,昌都市森林麵積達382萬(wan) 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4.78%,草原麵積達571.46萬(wan) 公頃,全市共有自治區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9個(ge) ,總麵積44.8203萬(wan) 公頃;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滇金絲(si) 猴和馬鹿分別從(cong) 曾經的300餘(yu) 隻、5000餘(yu) 頭增長到800餘(yu) 隻、8000餘(yu) 頭,生態美麗(li) 昌都的建設永不止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