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在邊疆當兵,到擔任邊境縣的縣委書(shu) 記,趙天武完成了從(cong) “士兵”到“指揮員”的角色轉變。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黨(dang) 的忠誠和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擔當和奉獻。
2013年,趙天武開始擔任洛紮縣委書(shu) 記。8年多來,他深入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團結帶領群眾(zhong) 奮力守護神聖國土、建設幸福家園,確保了邊民安居樂(le) 業(ye) 和邊境和諧穩定發展,被當地幹部群眾(zhong) 譽為(wei) “新時代的好縣委書(shu) 記”。
神聖國土的守護者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作為(wei) 縣委書(shu) 記,趙天武深知維護邊境穩定的重要性。為(wei) 了時刻提醒自己,他特意把“治邊穩藏”的條幅掛在自己辦公室最顯眼的位置。
洛紮多山,洛紮縣的邊界多為(wei) 懸崖、山溝,到這些地方調研經常是險象環生。但是,每次邊境一線調研,趙天武堅持帶頭走在前麵,為(wei) 此他摔壞了身體(ti) ,險些失去生命,僅(jin) 左肩關(guan) 節脫位就5次。
2019年9月21日,趙天武到色鄉(xiang) 邊境一線調研,原色鄉(xiang) 宣傳(chuan) 委員、現洛紮縣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羅正金第一次見趙天武摔倒導致左肩關(guan) 節脫位。
回憶當時的場景,羅正金說:“當時,隻見他臉上冒虛汗,疼得身體(ti) 顫抖,但他不叫我們(men) 給醫院打電話,說能堅持。還好,我們(men) 帶了海事衛星電話,背著他,聯係上了洛紮縣人民醫院院長旦增,及時趕過來為(wei) 他進行了複位。”
羅正金記得,他們(men) 返回色鄉(xiang) 時已是第二天淩晨,簡單吃完飯後,趙天武便趕回縣城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hui) ,帶病堅持工作。
通過多次邊境調研,趙天武摸清了邊境一線實際情況,洛紮縣把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wei) 治邊穩藏工作的重點,著力改善邊境地區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織密“村村是堡壘、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生產(chan) 是執勤、放牧是巡邏、處處是防範”防控網絡,確保了邊境的和諧穩定。
脫貧攻堅的“領路人”
趙天武出身農(nong) 家,吃過貧窮的苦。擔任洛紮縣縣委書(shu) 記後,趙天武團結帶領幹部群眾(zhong) 積極探索脫貧路子,全縣於(yu) 2018年率先在全區脫貧摘帽。
當時的洛紮縣貧困麵積大、貧困程度深、發展嚴(yan) 重滯後。為(wei) 了培育和壯大特色產(chan) 業(ye) ,幫助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趙天武帶領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創建了“黨(dang) 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等扶貧模式;大力實施萬(wan) 畝(mu) 油豌基地、千畝(mu) 花椒基地、百畝(mu) 蘋果園、十畝(mu) 木耳栽培“萬(wan) 千百十工程”,打造了“洛紮粉絲(si) ”等品牌。
邊境小康村建設開展以來,趙天武提出的“重點先行、先易後難、難易並進、示範引領”思路,有效確保了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有序穩步推進。
聽說拉康鎮邊境小康村建設推進慢,趙天武多次深入拉康鎮調研,與(yu) 該鎮幹部共同做群眾(zhong) 思想工作。邊境小康村建成後,群眾(zhong) 說:“你們(men) 說得對,要不是你們(men) 動員我們(men) 參加,我們(men) 不可能住上質量這麽(me) 好、規劃這麽(me) 好的房子。”原拉康鎮統戰委員、現拉郊鄉(xiang) 鄉(xiang) 長明久次仁說:“現在,到群眾(zhong) 家走訪調研,群眾(zhong) 經常說‘這幾年,在趙書(shu) 記帶領下,大夥(huo) 脫貧了,生活好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趙書(shu) 記的工作熱情感染了我們(men) 這些鄉(xiang) 幹部,大家處處向他學習(xi) ,做組織、人民滿意的幹部。”
2016年,拉康電站開始建設,趙天武說服當地群眾(zhong) 以土地入股(折合資金3000萬(wan) 元),帶動該鎮群眾(zhong) 年戶均增收1500元左右。這些“真金白銀”收入,讓當地群眾(zhong) 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堅定了當地群眾(zhong) 靠勤勞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信心。
強基固本的“探索者”
2013年,到洛紮縣工作以來,趙天武把建強基層黨(dang) 組織作為(wei) 工作重點,培育和打造了“次麥模式”。
洛紮鎮次麥社區曾經是洛紮縣的“落後村”。近年來,依托黨(dang) 建引領,這個(ge) 村搖身一變成了發展的“模範村”。
2014年,以村(居)“兩(liang) 委”換屆為(wei) 契機,次麥社區選優(you) 配強了“兩(liang) 委”班子。
新領導班子配齊後,趙天武著力把社區黨(dang) 支部打造為(wei) “領導班子好、黨(dang) 員隊伍好、工作機製好、小康建設業(ye) 績好、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反映好”的黨(dang) 組織。在社區“兩(liang) 委”帶領下,次麥社區優(you) 化了農(nong) 牧民施工隊,組建了藏雞養(yang) 殖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和農(nong) 業(ye) 合作小組等,讓每一名勞動力都能發揮所長、有事做、有收入。
管理細化後,次麥社區黨(dang) 員的帶頭作用更明顯了,群眾(zhong) 收入穩步增加了,黨(dang) 支部戰鬥力更強了。2016年,次麥社區被評為(wei) “全國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我們(men) 之所以能獲得這麽(me) 高的榮譽,是趙書(shu) 記指導得好。”洛紮鎮黨(dang) 委委員、次麥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雲(yun) 旦說,“趙書(shu) 記每次來社區,都叮囑我們(men) 一定要把黨(dang) 建搞好,發揮好每一名黨(dang) 員的作用,團結帶領群眾(zhong) 把經濟搞上去,把日子過好。”
2016年,拉郊鄉(xiang) 傑羅布村成立,是洛紮縣富民強邊工作邁上新台階的標誌。如今,該村已建成邊境小康村,村民人數從(cong) 建村時的7戶14人,發展到了10戶23人,其中黨(dang) 員8人。“拉郊鄉(xiang) 從(cong) 隻有一個(ge) 行政村,到下轄兩(liang) 個(ge) 行政村,這不僅(jin) 是數量上的變化。這說明洛紮縣在趙書(shu) 記帶領下,邊民富起來,邊境強起來了。”原拉郊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古桑旦增說,“到洛紮縣工作以來,趙書(shu) 記經常來拉郊鄉(xiang) 調研,同我們(men) 一起到邊境一線巡邏,給予我們(men) 資金項目支持,指導、鼓勵我們(men) 把富民強邊工作做好。”
同時,深入推進邊境黨(dang) 建長廊建設,推動邊民富起來、邊境強來。“在邊境縣工作,要想在前、做在前,我是縣委書(shu) 記,我不擔起這個(ge) 責任、不主動作為(wei) ,工作就很難推進。現在,我們(men) 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黨(dang) 的要求、人民的期待還有差距,我會(hui) 繼續學習(xi) 、繼續努力,爭(zheng) 取把工作做好。”做無愧於(yu) 組織期望、人民重托的焦裕祿式的縣委書(shu) 記,趙天武在努力拉近與(yu) 這個(ge) 目標的距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