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數說寶“藏”·70年巨變|70萬“生態衛士”守護西藏綠水青山

發布時間:2021-07-14 08:36:00來源: 新華社

   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政府了解到,近年來,西藏結合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加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讓群眾(zhong) 充分享受生態政策紅利。據統計,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70萬(wan) 個(ge) 生態崗位,群眾(zhong) 增收近40億(yi) 元。


牧民指揮羊群從(cong) 色林錯經過(2020年4月29日無人機攝)。 新華社記者田金文 攝

   仲夏的早晨,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野保員次成塔青一早就出門了。“這個(ge) 季節是藏羚羊產(chan) 仔的季節,我每天早上都在保護區周圍巡邏,觀察野生動物,看它們(men) 是否需要救助。”次成塔青表示,“野保員這個(ge) 工作很不錯,不僅(jin) 能為(wei) 保護家鄉(xiang) 生態環境出一份力,還有工資收入。”

   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紮縣,像次成塔青這樣的野保員共有42名,每人每月能獲得3000元收入。在他們(men) 的努力下,目前,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持良好。


次成塔青(第一排左三)和護林員夥(huo) 伴們(men) (2021年2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田金文 攝

   這得益於(yu) 西藏依托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森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等專(zhuan) 項資金,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定崗定員、定責定酬的政策。

   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紮雪鄉(xiang) ,普次仁已守護山林好幾年了。

   普次仁說,十幾年前,當地老百姓冬天取暖和生火做飯都需要燒柴,附近村民習(xi) 慣上山砍樹。不僅(jin) 如此,在墨竹工卡縣,還存在遷徙、棲居於(yu) 此的黑頸鶴、馬鹿等野生保護動物被偷獵現象。

   由於(yu) 保護區麵積大,普次仁每次巡邏的時間特別長。遇見砍樹的人,他會(hui) 耐心勸說,還在附近的村子開展保護生態的宣傳(chuan) 教育。遇到不聽從(cong) 教育勸說的,他要將其帶回管護站,等待有關(guan) 部門趕過來處理。

   農(nong) 牧民不再和大自然搶飯吃,而是吃上生態保護飯。通過參與(yu) 公益林管護獲得勞務收入,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條件發生實質改變。以前隻見自行車的紮雪鄉(xiang) ,如今每家每戶都有摩托車,有些人家還開上了小轎車。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牧民成為(wei) 野保員、林保員、濕地保護員,成為(wei) 雪域高原的“生態衛士”,也在保護環境中實現增收。

   文字記者:田金文

   海報拍攝:劉東(dong) 君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