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人機飛行班正在進行無人機吊裝工作。李倫(lun) 攝(人民視覺)
女兵們(men) 正在搬運設備。
女兵楊春妹正在測風向。資料照片
編者:因理想奔赴高原,以熱血履行使命。在西藏軍(jun) 區某炮兵旅女子無人機飛行班,有這樣一群女兵,她們(men) 平均年齡不到22歲,走出校園、進入軍(jun) 營,在雪域高原曆經艱苦訓練,熟練地操作起新型無人機,為(wei) 炮彈裝上了“眼睛”。
無人機裝載、發射、拆裝,每一步都必須做到零失誤。演習(xi) 場中,女兵們(men) 操控的無人機為(wei) 炮彈裝上了“眼睛”,可實現對遠程目標進行偵(zhen) 察校射,這就是西藏軍(jun) 區某炮兵旅女子無人機飛行班的日常訓練。
作為(wei) 遠程火力打擊的重要作戰輔助單位,該女子無人機飛行班於(yu) 2020年3月正式組建,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2歲、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姑娘們(men) 組成。她們(men) 在雪域高原奉獻青春,用熱血守衛祖國,以行動詮釋擔當。
奔赴高原
“我愛你的方式,是為(wei) 你守護一方家國”
對飛行班戰士蘇比·艾合買(mai) 提來說,她的成長經曆可以在地圖上畫下一個(ge) 大大的三角形——生在新疆,學在上海,來到西藏軍(jun) 區成為(wei) 一名高原女兵。
小時候,蘇比總跟人說,自己是個(ge) 兵團人。“那時就悄悄埋下了參軍(jun) 入伍的種子。”蘇比說。
考入複旦大學後,一次偶然,蘇比看見校園裏掛著的橫幅——“我愛你的方式,是為(wei) 你守護一方家國”。這一瞥點燃了蘇比心中的軍(jun) 旅夢:“為(wei) 什麽(me) 不試試呢?”
她瞞著家人偷偷報了名,直到當地有關(guan) 部門去家裏政審的時候,父母才知道女兒(er) 報名參軍(jun) 。去報到的前一天,蘇比給家裏打了個(ge) 電話:“爸媽,我要去西藏了。”“爸媽雖然擔心,心底還是認可我的選擇。”蘇比回憶。
同在飛行班,在上海長大的袁媛是獨生女。上大學時,袁媛收到輔導員發來的征兵信息,便果斷填了應征入伍登記表。
對河南姑娘閆柯來說,站台的告別讓她記憶深刻。2019年9月,這個(ge) 在開封大學讀書(shu) 的姑娘毅然選擇入伍。“你永遠都是我的驕傲!”踏上開往軍(jun) 營的列車,父親(qin) 這樣跟她告別。
因為(wei) 同一個(ge) 軍(jun) 旅夢,飛行班的戰士們(men) 來到遠離家鄉(xiang) 的西藏,開始了一段難忘的軍(jun) 旅生活。
直麵挑戰
“這是我的任務,我一定能完成”
在上海火車站,蘇比和袁媛第一次相遇。那時,她們(men) 都穿著嶄新的軍(jun) 裝,拿著行李,彼此相望。
到達拉薩之後,等待著姑娘們(men) 的是高強度的體(ti) 能訓練和艱深的機械操作知識。剛到高原的蘇比,連跑100米都需要吸氧,惡心、頭暈等高原反應伴隨著她。“要完成手榴彈投擲等訓練課目,對於(yu) 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女兵們(men) 來說非常困難,但她們(men) 都堅持了下來。” 負責新兵訓練的同誌介紹。
無人機從(cong) 高原雲(yun) 層之上飛掠而過。“火箭筒成功脫落!”指揮設備裏傳(chuan) 來好消息,大家心裏都鬆了一口氣,而袁媛這口氣鬆得特別長——此前,作為(wei) 發動機檢測員的袁媛,差點因工作疏忽導致無人機無法在預定時間正常起飛。
青藏高原的環境對人體(ti) 機能和裝備性能有很大影響,在高原上,大風不僅(jin) 帶走了溫度,也帶走了數量不多的氧氣。任何一個(ge) 需要體(ti) 能的動作,都比平原上艱難數倍。
實飛前,女兵們(men) 要對無人機各個(ge) 部件、配件和線路進行詳細檢查。有一次,袁媛正給無人機加注燃油,偏偏這時油管裂了,需要使用備用加油管。“打開後備箱,卻發現備用的加油管不見了。”袁媛回憶。任務迫在眉睫,袁媛找來纏繞工具勉強補好裂開的油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趕在實飛前加注完燃油。“哪怕少一顆釘子都可能導致很嚴(yan) 重的問題,何況我忘記帶的是油管。”複盤時,袁媛懊惱不已,眼淚不住地流。
飛行班戰士王平被分配到航電檢測員崗位。小到一個(ge) 螺母,大到每一個(ge) 艙室,她必須要準確無誤地知道它們(men) 的作用,明白可能出現的狀況並掌握相應的處置方法。
“電池開關(guan) 已打開,人員已撤離,可以啟動發動機!”螺旋槳高速運轉,無人機蓄勢待發,但還需要完成最後一項工作——拔掉充電裝置及檢測器。這項工作是交給王平完成的,模擬訓練時她卻不敢靠近發射架。有人提議臨(lin) 陣換人,王平聽後直接蹦了起來:“這是我的任務,我一定能完成。”旁人懸著一顆心,王平深吸一口氣,大膽上前,冷靜地完成了相關(guan) 操作。
“我最喜歡聽《我為(wei) 祖國守邊關(guan) 》。”王平說。在這首歌裏,有一句詞“缺氧的高原,不缺男兒(er) 肝膽;最艱苦的地方,總有戰士的勇敢”。飛行班的很多戰士們(men) 卻說,“女兒(er) 也能守邊關(guan) 。”
擔當重任
“這身迷彩服不僅(jin) 帥氣,更意味著責任與(yu) 使命”
在飛行班,所有的操作都需要合作完成。每次出任務後,飛行班的姑娘們(men) 分成兩(liang) 組,通過配合實現無人機對火炮的打擊引導。無人機起飛時,每一個(ge) 崗位還要分出主要負責崗位和備用崗位,確保不出任何差錯。
在一次外出執行任務時,蘇比和袁媛負責同一個(ge) 任務,在飛機起飛前進行安裝和檢查。但是,她們(men) 在安裝無人機的部件時,卻出現了問題。臨(lin) 近起飛,飛機發生狀態錯誤,急需調整安裝,但兩(liang) 人卻在如何檢查錯誤並重新組裝的過程中產(chan) 生了分歧。
當時,蘇比堅持選擇自己的技術方案,飛機最終成功起飛。雖然危機解除了,但自己的方案被否決(jue) ,袁媛不太開心。
蘇比湊到袁媛身邊,本想說點什麽(me) ,卻又無從(cong) 開口。突然,飛機螺旋槳飛旋,巨大的轟鳴聲把正在發呆的袁媛嚇了一跳,氣流衝(chong) 來,袁媛一個(ge) 踉蹌。蘇比趕緊上前,扶住了袁媛,握住戰友的手,兩(liang) 人相視一笑,剛剛的不愉快煙消雲(yun) 散。
工作之餘(yu) ,戰友們(men) 的生活也豐(feng) 富多彩。王平會(hui) 把自己畫的畫送給戰友,蘇比也經常帶著戰友們(men) 跳舞,營房裏的戰友都漸漸熟悉起了彼此的方言。“爸媽給我寄來了很多家鄉(xiang) 特產(chan) ,我們(men) 一起分享。”蘇比回憶,“一個(ge) 營房,戰友們(men) 打成一片,就像一個(ge) 大家庭。”
自2020年6月飛行班第一次實戰訓練後,女兵們(men) 已經完成多次訓練和飛行任務。去年底,新兵入列,一些老兵離開,蘇比、袁媛她們(men) 承擔起了帶新人的任務。
“有了高原紅,皮膚也曬得很黑,但是我覺得值得,我看到了自己的蛻變。這身迷彩服不僅(jin) 帥氣,更意味著責任與(yu) 使命。”蘇比說。作為(wei) 一個(ge) 主要由義(yi) 務兵組成的集體(ti) ,飛行班人來人往——她們(men) 把自己的青春留在高原,也留下了難忘的經曆、獨特的印記。(傅德旺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