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手藝人嘎瑪曲紮:願古老雕刻藝術從高原走向遠方

發布時間: 2021-07-19 09:26: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在嘎瑪曲紮的工作間,有兩(liang) 個(ge) 展櫃處在房間的對角線上。一邊陳列著嘎瑪曲紮創作的各類文創產(chan) 品,另一邊則放著祖輩們(men) 曾用過的墨盒、各類雕刻工具等。靜默中有一種遙相呼應的傳(chuan) 承。

圖為(wei) 7月14日,普鬆雕刻技藝傳(chuan) 承人嘎瑪曲紮正在家中進行創作。 <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  align=
圖為(wei) 7月14日,普鬆雕刻技藝傳(chuan) 承人嘎瑪曲紮正在家中進行創作。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攝

  嘎瑪曲紮的家鄉(xiang) 西藏自治區尼木縣普鬆鄉(xiang) 被稱為(wei) “雕刻之鄉(xiang) ”。普鬆雕刻的曆史據傳(chuan) 可追溯至公元7世紀,其因繁複精湛的工藝被譽為(wei) “尼木三絕”之一。這項“刀尖上的技藝”在嘎瑪曲紮家族中已傳(chuan) 承400多年,他是第6代握起刻刀的人。

  生於(yu) 藏文書(shu) 法和雕刻世家,嘎瑪曲紮的童年記憶大都與(yu) 練習(xi) 書(shu) 法和雕刻有關(guan) ,“這些是和吃飯、喝水一樣重要的事”。13歲那年,他正式開始學習(xi) 雕刻技藝。重複枯燥的練習(xi) 讓手很快磨出了繭,但心性卻很難“打磨”。“中途曾想去學駕駛或者做生意”,但家規甚嚴(yan) ,每有懈怠時“父親(qin) 會(hui) 嚴(yan) 厲訓斥,哥哥則直接用木棍揍”。鞭策之下,嘎瑪曲紮學藝精進,也漸漸明白了自己必須扛起傳(chuan) 承技藝的責任。

圖為(wei) 普鬆雕刻技藝傳(chuan) 承人嘎瑪曲紮創作的雕刻作品。 <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  align=
圖為(wei) 普鬆雕刻技藝傳(chuan) 承人嘎瑪曲紮創作的雕刻作品。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攝

  普鬆雕刻的內(nei) 容傳(chuan) 統上以佛教經文經典、佛教造像、民間傳(chuan) 說故事等為(wei) 主。以雕刻經版為(wei) 例,學習(xi) 時首先需要從(cong) 反麵熟悉藏文字形,最核心的步驟是用不同刻刀從(cong) 經文邊緣入手,留下凸起的浮雕狀經文,並挖出凹處。還有一些雕刻作品圖案複雜多變,毫厘之間即見功底。

  “雕刻是一項手、眼、心並用的技藝。手法要準,眼力要好,心要靜。”嘎瑪曲紮介紹,普鬆雕刻多達二三十道工序,不同用途的雕刻工具有60多種。創作時,手藝人盤足靜坐,地上木屑漸多,經文、圖像逐漸浮現。雕琢一件作品何嚐不是在“雕琢”手藝人的技藝和心性。

圖為(wei) 7月14日,普鬆雕刻技藝傳(chuan) 承人嘎瑪曲紮正在家中進行創作。 <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  align=
圖為(wei) 7月14日,普鬆雕刻技藝傳(chuan) 承人嘎瑪曲紮正在家中進行創作。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攝

  千百年來,普鬆雕刻與(yu) 當地人的信仰相伴。當下,新一代的傳(chuan) 承人一麵向內(nei) 汲取傳(chuan) 統技藝,一麵向外求索創新,讓普鬆雕刻成為(wei) 更多人喜愛的工藝品。

  2009年,普鬆雕刻製作技藝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也正是在這一年,嘎瑪曲紮著手研發文創產(chan) 品。

  一次在布達拉宮附近遊玩時,嘎瑪曲紮發現遊客們(men) 很愛拍照,也喜歡佩戴西藏的飾品,由此萌生創意。他用刻刀把布達拉宮雕成栩栩如生的工藝品在景區售賣,銷量不錯。受到鼓舞的嘎瑪曲紮接著推出了犛牛雕刻產(chan) 品,持續受到遊客喜愛。

  熱銷的文創產(chan) 品讓普鬆雕刻技藝逐漸“出圈”,遊客的認可也讓嘎瑪曲紮有種遇到“知音”的滿足。他樂(le) 於(yu) 跟遊客們(men) 交流,抓住赴各地展銷、培訓的機會(hui) 學習(xi) 取經,還參加各類創作比賽,所思所感都轉化成刀尖的靈感。現今,他基於(yu) 普鬆雕刻技藝開發的文創產(chan) 品已有80多種。

  普鬆雕刻技藝承載著厚重的文化,也寄托著當地農(nong) 牧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2016年4月,嘎瑪曲紮在政府支持下成立合作社,向當地農(nong) 牧民傳(chuan) 授技藝,帶動大家通過雕刻經版、製作文創產(chan) 品等增加收入。隨著訂單量增加,他的不少徒弟已靠這門技藝走上了致富路。

  “時代在發展,普鬆雕刻技藝也要向前發展。”談及未來的打算,37歲的嘎瑪曲紮有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希望打造出更多與(yu) 時代契合、廣受歡迎的文創產(chan) 品,讓古老的普鬆雕刻藝術從(cong) 高原走向遠方。”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古老擦擦技藝的別樣新生

    日前,中國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由西藏拉薩市申報的擦擦製作技藝成功入選。從縣級“走到”國家級,擦擦製作技藝申遺不斷提檔經曆了6年。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