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由西藏拉薩市申報的擦擦製作技藝成功入選。從(cong) 縣級“走到”國家級,擦擦製作技藝申遺不斷提檔經曆了6年。
圖為(wei) 6月14日,拉薩的手工藝人製作“擦擦”。中新社記者 貢嘎來鬆 攝
擦擦,音譯自梵語,是藏傳(chuan) 佛教模製泥像的總稱。位於(yu) 拉薩北郊的西藏擦擦文化展覽館成立於(yu) 2015年,是西藏唯一一所集中展示擦擦的機構。這座展覽館集合了手藝傳(chuan) 承、文化展示、製作體(ti) 驗、扶貧等多種功能。
西藏擦擦文化展覽館內(nei) 收藏了2萬(wan) 餘(yu) 尊擦擦,副館長多傑旺拉3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擦擦發展曆史悠久,館藏的擦擦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目前展覽館有25位手藝人,平常會(hui) 接待遊客參與(yu) 體(ti) 驗製作。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展覽館的手藝人大部分曾是當地的貧困戶,如今他們(men) 靠著傳(chuan) 統手藝就業(ye) 脫貧。
在多傑旺拉看來,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保護,也為(wei) 當地人創造了財富,憑借擦擦製作技藝,展覽館曾與(yu) 沿海城市銀行機構合作,將擦擦文化應用到貴金屬收藏品中。
擦擦文創也試水市場。在八廓古城區一家文創店內(nei) ,展售著由擦擦衍生的工藝品。醍醐文化藝術品牌聯合創始人方堃介紹,產(chan) 品用銀質複刻了古代擦擦,附帶的卡片記錄了年代信息。不同於(yu) 以往泥質擦擦,銀質更便於(yu) 流通佩戴。
對於(yu) 擦擦製作技藝此番入選國家非遺,他說:“開發文創產(chan) 品符合國家非遺走入尋常百姓家的邏輯,有別於(yu) 文物存於(yu) 博物館等嚴(yan) 肅場合,文創是人們(men) 走進深度文化的階梯,能夠讓人們(men) 通過文創與(yu) 非遺文化親(qin) 近起來。”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研究員、西藏擦擦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李逸之一直致力於(yu) 擦擦文化研究,曾在西藏西部進行了20餘(yu) 年的擦擦文化田野調查。他介紹,擦擦文化與(yu) 西亞(ya) 兩(liang) 河流域古印章文化頗有淵源,古印章文化向東(dong) 流傳(chuan) ,在南亞(ya) 部分國家逐漸將佛教題材用於(yu) 印章中。經過漫長的傳(chuan) 播流變,在西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用於(yu) 佛教供奉的產(chan) 物。
6月14日,拉薩的手工藝人製作“擦擦”。中新社記者 貢嘎來鬆 攝
以往研究發現,製作擦擦模具的材料頗豐(feng) 富,石頭、蜜蠟、銅、木、牛角、陶、鋁,民國時期還有塑料。
李逸之說:“最初,擦擦圖案可能較單一,現在我們(men) 看到的擦擦包含了藏文、梵文、單個(ge) 佛造像、多個(ge) 佛造像等,尤其佛造像,遵循了度量經製作,非常精美。”
除了宗教屬性,擦擦本身具有曆史、文化、藝術價(jia) 值,但目前擦擦文化未被普遍認知。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界、考古界、博物館機構開始聚焦關(guan) 注。
文創產(chan) 品能否為(wei) 擦擦文化普及開創新機遇?李逸之回應,擦擦本身帶有宗教性質,在被當地佛教信眾(zhong) 認可的情況下,讓外界敬畏了解,這是文創開發需注重的。
他說,西藏擁有豐(feng) 富的擦擦文化資源,希望這裏能建立起擦擦主題的博物館,讓外界從(cong) 擦擦文化這個(ge) 微縮的窗口中了解西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