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林芝嘎拉村:從伐木維生到藏地桃源

發布時間: 2021-07-24 09:45: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尼洋河畔的林芝嘎拉村,每逢春天,桃花夾岸而開,青稞吐綠、落英繽紛,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旅遊目的地。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21日赴西藏考察調研。當天下午,習(xi) 近平先後來到林芝市城市規劃館、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工布公園,考察城市發展規劃、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城市公園建設等工作。

  記者進入嘎拉村村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標語映入眼簾。村道幹淨整潔,家家戶戶院子裏種有桃、李、蘋果及葡萄等,時有自駕遊客進村觀光。

  林芝鎮真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邊巴介紹,嘎拉村係真巴村下屬自然村。外人可能難以想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嘎拉村村民多在色季拉山山溝裏伐木維生。如今風景秀麗(li) 的“桃花源”,是從(cong) 當年的伐木村轉變而來。

  今年60歲的村民卓瑪回憶說,丈夫巴桑傑布當年就是一名伐木工,“每年伐木季,遇上下雨,我總是在家裏擔驚受怕,山地濕滑,伐木辛苦又危險”。

  卓瑪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林業(ye) 改革,伐木被禁止,村民們(men) 也從(cong) 伐木維生向護林轉變。

  彼時,嘎拉村桃花生態觀光的潛力尚未發掘。卓瑪說,村裏的1200多棵古桃樹於(yu) 上世紀八十年代分到各家各戶,村裏會(hui) 組織施肥、養(yang) 護等,那時秋天的時候大家會(hui) 將桃子打下來,曬些桃幹或喂豬。

  邊巴回憶,2000年前後,每到春天,不少周邊民眾(zhong) 會(hui) 來村裏的桃樹下過林卡,有時會(hui) 弄壞籬笆,踩踏青稞苗和麥苗,村民們(men) 有意見。當時村幹部在調解時,產(chan) 生了發展桃花經濟的想法。“大家要賞花,幹脆把桃花利用起來。”

  2002年,林芝第一屆桃花節在嘎拉村舉(ju) 辦。此後,除賞花外,村裏還組織村民們(men) 在桃花節上表演工布舞蹈等傳(chuan) 統民俗。桃花經濟由此初成規模。如今,桃花文化旅遊節已在此舉(ju) 辦19屆。到2015年,桃花節期間嘎拉村接待賞花遊客突破10萬(wan) 人次,2021年上半年旅遊產(chan) 業(ye) 收入達到780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家庭旅館、農(nong) 家樂(le) 也漸漸發展起來。

  依靠桃花產(chan) 業(ye) 富起來後,嘎拉村率先進行村居環境治理,實施人畜分離。“以前一到雨季,村裏路上全是泥巴,加上豬圈牛圈,氣味難聞、沒處下腳。”邊巴說,村民很支持村居環境治理,嘎拉村漸漸變成了今日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在習(xi) 近平做客的村民達瓦堅參的藏院裏,記者看到其院內(nei) 的李子樹碩果累累,薔薇花也開得正豔。達瓦堅參介紹,自家年收入30萬(wan) 元以上,桃花經濟分紅、跑運輸、土地流轉、林業(ye) 補貼和牧業(ye) 等構成了主要收入來源。

  他說,村民們(men) 早就不砍樹了,現在嘎拉村的桃樹要修剪,都是林業(ye) 專(zhuan) 家來指導。

  據悉,2020年,嘎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3萬(wan) 元。富裕起來的村民們(men) 更加注重環保,在村裏可回收垃圾兌(dui) 換“綠色銀行”,記者看到一本冊(ce) 子登記了數月間,村民們(men) 用廢棄紙板、礦泉水瓶、易拉罐等兌(dui) 換牙膏、香皂及茶葉等生活物品的記錄。

  嘎拉村的巨變,隻是西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一個(ge) 縮影。官方數據顯示,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在生態環保領域累計投入814億(yi) 元。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2004年至2014年荒漠化土地麵積減少9.24萬(wan) 公頃,沙化土地麵積減少10.07萬(wan) 公頃。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12.31%,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提高到47%,濕地麵積達到652.9萬(wan) 公頃。

  目前,西藏各類自然保護區麵積達41.22萬(wan) 平方公裏,占西藏自治區國土麵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邊巴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到訪為(wei) 嘎拉村發展提供了信心和決(jue) 心,“我們(men) 的生態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走對了”。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