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ye) ,民生之本。記者近日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采訪了解到,當地通過大力發展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職業(ye) 教育和積極支持大學生創業(ye) 等舉(ju) 措有效帶動就業(ye) ,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特色產(chan) 業(ye) 實惠多
出那曲市區向東(dong) 南行車約一小時,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的夏季牧場上,成群犛牛悠然享受著豐(feng) 美的水草。廣袤的羌塘草原為(wei) 標準化、現代化犛牛養(yang) 殖提供了條件。
通過“公司—鄉(xiang) 鎮一級奶站—村奶源基地—牧民”的模式,西藏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迄今已帶動16256人就業(ye) ,收購牛奶及肥料兌(dui) 現2044.96萬(wan) 元,受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達14773人。
生產(chan) 車間裏,38歲的索朗措姆熟練地抄起一團奶酪,揉搓、整形、拉抻、鋪平,晾曬後就成了當地特色美食“拉拉”。
索朗措姆家住基地附近的那曲市色尼區羅瑪鎮凱瑪村。2019年來嘎爾德公司上班前,她們(men) 一家七口人以放牧為(wei) 生,年收入兩(liang) 三萬(wan) 元。如今,除每月工資2900元之外,索朗措姆每天還能將自家產(chan) 的二三十斤犛牛奶以每斤十幾元的價(jia) 格賣給公司。
“現在跟以前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手頭有錢了,全家每年收入能有二三十萬(wan) 元。”她說,如今有了餘(yu) 錢,家裏飯桌上的蔬菜水果也漸漸多起來了。今年,索朗措姆還用多年的積蓄在那曲市區買(mai) 了房。
職業(ye) 教育助圓夢
暑假在即,那曲市職業(ye) 技術學校在廣場上辦起了技能集中展示活動。烹飪專(zhuan) 業(ye) 的展台前,達瓦平措正專(zhuan) 心烹製他的拿手菜——土豆絲(si) 炸至金黃酥脆,裹住軟嫩的大蝦,金絲(si) 蝦球擺盤上桌。
18歲的達瓦平措對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我和三個(ge) 同學計劃在畢業(ye) 後先工作幾年,等攢夠錢就開一家自己的藏餐館。”
“學校會(hui) 根據學生情況和其本人意願相應加大文化課或實訓課時量,實現‘升學有基礎、就業(ye) 有技能’。”那曲市職業(ye) 技術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丁濤說,對於(yu) 達瓦平措這樣有想法的學生,學校將通過分層教學、聯合培養(yang) 等多種方式助力他們(men) 實現夢想。
校園西北角的醫務室是藏醫藥專(zhuan) 業(ye) 和護理專(zhuan) 業(ye) 學生們(men) 的實訓基地。醫務室負責人洛桑尼瑪告訴記者,這裏大部分學生畢業(ye) 後都希望能去拉薩深造,考取藏醫醫師資格證並進入醫院工作是很多學生的夢想。
學校加強校企合作,與(yu) 那曲市人民醫院、藏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多家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各專(zhuan) 業(ye) 共建立了11個(ge) 校外實踐實訓基地。目前僅(jin) 在那曲市人民醫院就業(ye) 的護理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就有28人,月工資9000餘(yu) 元。
據校方統計,近三年學校共畢業(ye) 1225人,其中直接就業(ye) 和升學887人。2012年起,西藏全麵落實15年義(yi) 務教育免費“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xi) 費用)政策,為(wei) 眾(zhong) 多農(nong) 牧區學生和城鎮低收入家庭學生創造了敢想敢夢的機會(hui) 。
創業(ye) 帶動就業(ye)
2015年從(cong)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後,白瑪赤列漸漸萌生了創業(ye) 的念頭。創業(ye) 需要資金,家庭困難的白瑪赤列犯了難。
得益於(yu) 當地政府的創業(ye) 補助政策,2017年8月,白瑪赤列獲批了首筆5萬(wan) 元免息貸款,由此開啟了創業(ye) 之路。
那曲市人社局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副主任紮西多吉告訴記者,那曲市政府和銀行簽訂協議,大學生創業(ye) 實體(ti) 隻需提供營業(ye) 執照和創業(ye) 計劃書(shu) 便可最高申請50萬(wan) 元免抵押、免息貸款。
“創業(ye) 至今,我每年都能領到2.4萬(wan) 元的房租和水電補助。”30歲的白瑪赤列如今已是3家公司的老板,業(ye) 務涵蓋代辦服務、就業(ye) 培訓和勞務派遣,每年營業(ye) 額達120餘(yu) 萬(wan) 元。
據那曲市人社局統計,2016至2020年,全市全日製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達95.81%,共發放就業(ye) 創業(ye) 補貼5530.232萬(wan) 元,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共計36.29萬(wan) 人,增收31.57億(yi) 元。
“當下就業(ye) 結構性矛盾依然明顯,企業(ye) 對技能人才需求迫切。我們(men) 將積極搭建農(nong) 牧民技能學習(xi) 平台,推動勞動力由‘體(ti) 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轉變。”紮西多吉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