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西藏林芝巴卡村:白雲深處的世外桃源
巴卡村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波密縣古鄉(xiang) 下轄的行政村,位於(yu) 帕隆藏布江沿岸,與(yu) 318國道僅(jin) 僅(jin) 一橋之隔。巴卡村是全國重點旅遊村,在政府的幫助下,目前已實現了水、電、路、訊、網全覆蓋。
(去往巴卡村沿途的風景仿佛一幅水墨畫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從(cong) 蜿蜒的小路向前行進,穿過一片幽靜的綠林,循著淙淙溪水聲繼續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寫(xie) 著“波波李花園酒店——西藏林芝美術攝影創作基地”的牌子,這裏就是巴卡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尼瑪次仁的家。
(白雲(yun) 深處的巴卡村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今年3月,來自廣東(dong) 佛山的藝術家李先生到林芝參加桃花節時,偶然發現了巴卡村,“當時就覺得這裏風景很美,很適合藝術創作。”於(yu) 是,李先生便與(yu) 尼瑪次仁商量想要長期住在這裏,並開辦一個(ge) 藝術家創作基地,除了邀請內(nei) 地的藝術家來此寫(xie) 生之外,平時也可以作為(wei) 民宿接待遊客。李先生稱,如今巴卡村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旅遊打卡點。
(來自廣東(dong) 佛山的藝術家李先生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其實,早在2008年巴卡村就已開始經營民宿。由於(yu) 巴卡村位於(yu) 雅魯藏布大峽穀的起點,是許多進峽穀探險的驢友們(men) 青睞的中轉站。據尼瑪次仁介紹,從(cong) 那時起村裏就開始經營家庭旅館,驢友、外地遊客們(men) 都住在村民家裏,和村民同吃同住。但是因為(wei) 家庭旅館設施不完善,條件有限,並沒有形成規模,收入也並不樂(le) 觀。
隨著到訪的遊客越來越多,他們(men) 也開始給尼瑪次仁提建議,希望村裏能夠開辦民宿。
(巴卡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尼瑪次仁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之前同吃同住時,有遊客反映洗澡、上衛生間不方便,所以後來我們(men) 就把單獨幾棟房子專(zhuan) 門拿出來做民宿”,為(wei) 了進一步發展旅遊業(ye) ,尼瑪次仁帶動全村的家庭旅館完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水平,組織各村民俗演出隊進行篝火晚會(hui) 演出,免費向遊客提供多彩藏族服飾,讓外來遊客更好地了解波密民族風情與(yu) 生活習(xi) 俗。
(改造後的獨棟民宿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過去房前屋後都是牲畜,衛生條件也很差”,為(wei) 了改善旅遊環境,村民都十分配合尼瑪次仁等村幹部的工作,希望能夠借助旅遊業(ye) 提高收入。如今,村民們(men) 的衛生意識明顯提高,家家戶戶都有衛生間,並且實現了人畜分離。“大家收入提高了心裏都非常高興(xing) 。”尼瑪次仁說。
(宛如世外桃源的巴卡村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古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索朗多吉透露,巴卡村是鄉(xiang) 裏第一個(ge) 做民宿的村子。過去巴卡村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林下經濟,種植天麻、鬆茸、靈芝菌、羊肚菌等。隨著旅遊業(ye) 的不斷壯大,村民收入渠道也隨之拓寬,巴卡村的主要農(nong) 作物有冬青稞、玉米等,如今村民們(men) 會(hui) 把這些農(nong) 作物加工成粗糧,再賣給外地來的遊客,“遊客既體(ti) 驗了民族風情,村民也脫貧致富了”。
(古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索朗多吉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據尼瑪次仁介紹,目前巴卡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yu) 旅遊業(ye) 、交通運輸業(ye) 、林下資源采集業(ye) 、養(yang) 殖業(ye) 、種植業(ye) 等,202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734.62萬(wan) 元,年人均35976.30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重走天路看變遷丨京都村的幸福生活
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京都村,獼猴桃園工作人員在修剪獼猴桃枝葉。[詳細] -
重走天路看變遷丨人在路上,路在心上:川藏線上一家三代人的養路情
在不同的年月裏,兩代人修築、養護的道路從沙石路、簡易公路變成柏油路,工作環境和條件不斷變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