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在被譽為(wei) “千碉之鄉(xiang) ”的西藏山南洛紮縣邊巴鄉(xiang) ,色珍挽著周金生的手,聊著天,漫步在古碉樓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周金生大學剛畢業(ye) 就被分配到了洛紮縣工作。2007年,周金生和色珍相識、相戀,並於(yu) 次年結為(wei) 夫妻。在洛紮縣,周金生收獲了事業(ye) ,也收獲了愛情,成為(wei) 了洛紮縣又一個(ge) 民族團結佳話。
近年來,洛紮縣以不同方式、不同載體(ti) 在各領域紮紮實實開展民族團結工作,湧現出大量民族團結感人事跡。從(cong) 民族通婚家庭和諧美滿生活到不同民族之間團結互助和睦相處,藏族、漢族、門巴族、納西族等8個(ge) 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譜寫(xie) 了一首首民族團結、民族融合的讚歌。
青海是故鄉(xiang) ,洛紮是家鄉(xiang)
“爸爸媽媽,最近好嗎?要好好照顧身體(ti) 啊……”“都好著呢,你們(men) 倆(lia) 也多注意身體(ti) 。”5月的一天,達瓦卓嘎撥通了東(dong) 國璽父母的電話。雖然和東(dong) 國璽結婚以來隻回青海看過一次公公和婆婆,但達瓦卓嘎一直惦記著他們(men) ,每周都要打幾次電話問安。
達瓦卓嘎的丈夫東(dong) 國璽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人,漢族。青藏鐵路通車後,東(dong) 國璽來到山南市洛紮縣打工。在這裏,東(dong) 國璽認識了在同一個(ge) 工地打工的達瓦卓嘎。
朝夕相處的日子裏,東(dong) 國璽喜歡上熱情善良的達瓦卓嘎,踏實勤奮的東(dong) 國璽也讓達瓦卓嘎很有好感,兩(liang) 個(ge) 年輕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婚後,為(wei) 了融入當地,照顧家人,在達瓦卓嘎的幫助下,東(dong) 國璽學會(hui) 了藏語,也逐漸適應了當地的風俗習(xi) 慣,日子越過越融洽。
孩子出生後,東(dong) 國璽把戶口從(cong) 青海遷到洛紮縣。“我以前是青海人,現在是洛紮人。”東(dong) 國璽說,“家在哪裏,哪裏就是家鄉(xiang) 。”
吉堆社區村民對這個(ge) 外來女婿也是很喜歡。“村裏誰家有事,都愛找他幫忙。村裏組織村民外出打工時,也會(hui) 優(you) 先安排我們(men) 倆(lia) 。”達瓦卓嘎笑著說。
青海小夥(huo) 東(dong) 國璽用自己堅實的臂膀,托起家庭重任,也在洛紮樹立了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榜樣,全縣像東(dong) 國璽和達瓦卓嘎一樣的民族通婚家庭共有120對。
學說普通話 搭起“連心橋”
一次和施工隊打交道的經曆,讓久美次旺認識到學好普通話的重要性。
海拔4350米的傑羅布村是典型的邊境村,每年11月到次年大雪封山。2018年底,參加工作三年的久美次旺,主動申請到拉郊鄉(xiang) 傑羅布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
開展入戶走訪工作時,有村民向他反映村裏的施工隊缺少禦寒衣物。村民看在眼裏,但因為(wei) 不會(hui) 說普通話,無法溝通交流,眼看著施工隊裏生病感冒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了解情況後,久美次旺馬上召開村民會(hui) 議,一是號召村民給工人籌集禦寒衣物,二是通過這件事宣傳(chuan) 學說普通話。
一說學普通話,村民們(men) 舉(ju) 雙手讚成。盡管傑羅布村地處偏遠,但大家渴望能走出大山,去看外麵的世界。“學會(hui) 普通話,走遍中國也不怕。”村民次仁羅布笑著說。
看到村民學普通話的熱情這麽(me) 高,久美次旺和村“兩(liang) 委”商議後,采取“普通話+藏語”的教學模式,在村裏開設“雙語”學習(xi) 班。
隻要有空,久美次旺就帶著村民找施工隊的工人聊天。從(cong) 開始的不會(hui) 說到能說一點,漸漸地,村民的普通話說得越來越流利。
“學好普通話,才能認識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信息。”村委會(hui) 副主任達娃央宗說。為(wei) 了學好普通話,達娃央宗還和施工隊的工人江姐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語言相通,交流也多了起來,彼此的心越來越近了,大家互幫互助,彼此關(guan) 係更加融洽。
一個(ge) 約定見情誼
從(cong) 1993年起就一直在洛紮縣中學工作的索朗達瓦,現在是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對學校的曆史,索朗達瓦如數家珍,其中讓他感到最自豪的是各族老師團結一心、致力於(yu) 邊疆民族地區教育事業(ye) 的初心不變。
洛紮縣中學現有53名教師,其中有藏族、漢族和一位土家族教師。2011年,為(wei) 宣傳(chuan) 民族團結,學校組織成立了校文藝演出隊,利用寒假時間到洛紮縣下轄鄉(xiang) 鎮演出。文藝隊借助相聲、小品、歌舞等演出形式,將黨(dang) 的惠民政策等傳(chuan) 遞給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受到群眾(zhong) 的歡迎。
由於(yu) 演出時間都是在每年的寒假,考慮到漢族和土家族老師離家遠,索朗達瓦和學校副書(shu) 記阿旺年紮主動承擔起帶隊下鄉(xiang) 演出的任務。索朗達瓦說:“讓其他教師寒假安心回家探親(qin) ,已經成為(wei) 藏族教師的一個(ge) 約定。”
學校教師關(guan) 甜2003年大學畢業(ye) 後來到洛紮縣中學任教。語言不通、飲食與(yu) 氣候不適應,這些並沒有讓關(guan) 甜心生退意,“學校友好的氛圍和師生們(men) 的淳樸善良,讓我舍不得離開這裏。”她說。
有一天,關(guan) 甜膽結石發作,腹痛難忍,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幸好達珍和邊珍兩(liang) 位藏族教師前來串門,發現關(guan) 甜的臉色不對,執意要送她去醫院。關(guan) 甜婉拒後,達珍和邊珍一個(ge) 上街買(mai) 菜,一個(ge) 在家照顧她,一直到她的病情好轉。
盡管事情已經過去很久,關(guan) 甜談起這事,還是難掩心中的感激之情。
事成於(yu) 和睦,力生於(yu) 團結。在洛紮縣,從(cong) 家庭到社區,從(cong) 學校都寺廟,從(cong) 鄉(xiang) 鎮到機關(guan) ,各民族相親(qin) 相愛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