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yu) 其他援藏老師相比,安徽教師金慧琳的授課內(nei) 容有點冷門。她是一名援藏音樂(le) 老師。
2019年8月,38歲的金慧琳告別家人,作為(wei) 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的一員,從(cong) 富饒的江淮大地奔赴壯美的雪域高原,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的援藏老師。
與(yu) 大多數援藏教師一樣,金慧琳也經曆了頭暈、難以入睡、心率過快等高原反應的考驗,並逐漸融入當地的校園生活中。
全新的環境、陌生的麵孔、文化的差異,這是金慧琳走進課堂前忐忑不安的內(nei) 心寫(xie) 照。但當看到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她此前的顧慮消失了大半。
身著戲服的藏族學生正在排練黃梅戲。(受訪者供圖)
幾天相處下來,她看到藏族孩子能歌善舞的天性,便主動把家鄉(xiang) 的黃梅戲表演給學生。隨著學生對黃梅戲愈發好奇,金慧琳組建了全區首個(ge) 藏漢雙語黃梅戲學生社團,並以黃梅戲代表性曲目《女駙馬》為(wei) 藍本,以藏式歌舞為(wei) 表現形式,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樹上的鳥兒(er) 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體(ti) 育館內(nei) ,藏漢雙語的黃梅戲《天仙配》一出場,便博得場下觀眾(zhong) 的陣陣掌聲。
黃梅戲在雪域高原的唱響,也是“組團式”教育援藏多年成就的一個(ge) 縮影。2015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聯合印發《“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實施方案》,從(cong) 對口支援省市和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屬中小學選派800名教師進藏支教,每10名至50名教師組成1個(ge) 團隊,集中對口支援西藏一所中小學。2016年,來自北京、上海等17個(ge) 省市的800名專(zhuan) 任教師和管理人員如約進藏。
在援藏教師的幫扶下,西藏中小學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高,文化課成績也進步明顯。安徽省“組團式”教育援藏隊員、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校長李敏說:“去年高考中,山南市文理科第一名都出自我們(men) 學校,學校重點本科上線率達15%。”
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尼瑪次仁表示,“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開展以來,西藏中小學教育理念、課堂教學、管理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學生各方麵素質取得顯著進步,未來西藏要繼續利用好這一政策,不斷彌補中小學教育的短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