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丨從“家家燒牛糞”到“綠電出高原”

——70年西藏能源變革

發布時間: 2021-08-05 08:37:00 來源: 新華網

  盛夏時節,正值牛羊育肥季,草原上牛糞隨處可見,而背著籮筐撿牛糞的場景日漸減少。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農(nong) 牧區傳(chuan) 統能源替代工程的實施,西藏農(nong) 牧民用能方式逐漸多元化、清潔化。

  清潔化不僅(jin) 體(ti) 現在群眾(zhong) 用能方式上,也體(ti) 現在能源發展上。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從(cong) 極度缺電到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從(cong) 產(chan) 能方式單一到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發電“齊上陣”,西藏為(wei) 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著“雪域力量”,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也隨之不斷改善。


西藏大古水電站(2021年7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攝

  多能互補挖掘綠能潛力

  和平解放前,西藏僅(jin) 有一座小電站,供少數上層貴族享用。和平解放初期,西藏電力發展也相對滯後。和平解放70年來,隨著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對電力的需求日益增大,西藏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ou) 勢,逐漸成為(wei) 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西藏生態環境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區電力總裝機容量達423萬(wan) 千瓦,清潔能源已達到發電裝機容量的89.09%。

  在日喀則市江當現代生態產(chan) 業(ye) 示範園,一排排光伏板整齊排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電站有個(ge) 可容納10萬(wan) 度電的儲(chu) 能庫,主電網線路負荷過重時,電能就會(hui) 進入儲(chu) 能庫;主電網線路負荷不足時,電站就會(hui) 加大電量輸出,這樣可保證用戶穩定用電。”山東(dong) 水發集團項目負責人羅宏高說,這裏年光照時間達3300多個(ge) 小時,是光伏發電的“黃金地帶”。


2021年7月11日,工作人員在西藏加查水電廠調度室值班。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攝

  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降低了老百姓對牛糞、薪柴等傳(chuan) 統能源的依賴,助力農(nong) 牧區生產(chan) 生活邁向電氣化。

  能源多元化改變生產(chan) 生活

  對於(yu) 過去撿牛糞當燃料的日子,日喀則市南木林縣達那鄉(xiang) 空朗村44歲的村民強巴記憶猶新。每天天微亮,村民就出發上山尋找牛糞,有時還會(hui) 因為(wei) 牛糞而爭(zheng) 吵,而現在村民隻在冬天取暖時燒些牛糞。

  小小牛糞甚至一度是財富的象征。拉薩市尼木縣麻江鄉(xiang) 達瓊村60歲村民仁青說,過去誰家牆上糊的牛糞多、誰家牛糞餅多,就代表著誰家牛多,也就意味著有錢。

  而如今隨著電力普及,電器數量和質量成為(wei) 村民富裕程度的新標識之一。走進山南市加查縣安繞鎮紮雪村鬆嘎家,窗明幾淨的房子裏,冰櫃、電暖氣一應俱全。鬆嘎說,小時候家裏買(mai) 肉都不敢買(mai) 多了,夠吃一兩(liang) 天就行,買(mai) 多了無法保鮮。現在牛羊肉放冰櫃裏,隨時都能吃上。


江當現代生態產(chan) 業(ye) 示範園內(nei) 的“光伏+儲(chu) 能”電站(2021年7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攝

  隨著用能清潔化,生態環境也得到更好保護。“現在撿牛糞的少了,牛糞成了草木生長的肥料,森林草場生長茂盛,野生動物明顯增加。”鬆嘎說。

  穩定的電源保障也改變著高原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帶來更多致富渠道。在山南市克鬆社區平措粉絲(si) 加工合作社生產(chan) 車間,各種設備穩定運轉著。“從(cong) 磨麵到成型、晾曬、凍幹,再到最後的包裝,全是流水線生產(chan) 。”平措粉絲(si) 加工合作社理事長紮西說,自2016年啟用電氣化設備後,粉絲(si) 的日產(chan) 量從(cong) 100公斤提高到1000多公斤。

  “10多名固定員工每人月收入3500元左右,零工150元一天,入股群眾(zhong) 年底能分紅三四萬(wan) 元。”紮西說。

  為(wei) “碳減排”貢獻“雪域力量”

  盛夏時節,走近雅魯藏布江中遊的藏木水電站,這裏水量豐(feng) 沛,藍天白雲(yun) 、漫山青鬆倒映在碧綠的江水中。

  尼木縣麻江鄉(xiang) 達瓊村60歲村民仁青回憶曾經撿牛糞、用煤油燈的生活(2021年7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攝

  藏木水電站是雅江幹流上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首台機組於(yu) 2014年投產(chan) 發電,6台機組總裝機容量51萬(wan) 千瓦;加查水電站、大古水電站分別於(yu) 2020年、2021年實現首台機組投產(chan) 發電。

  三座電站是西藏電力發展的一個(ge) 縮影。1960年,拉薩納金電站第一次向拉薩正式送電,1965年自治區成立之時,電站6台機組全部竣工。納金電站建成發電,徹底結束了拉薩部分人民用鬆明子和酥油燈照明的曆史。


流經山南市加查縣內(nei) 的雅魯藏布江(2021年7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攝

  西藏電網也先後經曆了1985年首條110千伏輸電線路投運;上世紀90年代末拉薩與(yu) 山南電網率先聯網;21世紀初藏中電網基本形成;2020年,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建成投運,西藏實現主電網全區覆蓋……

  進入新時期,西藏綠電在點亮雪域高原的同時,借助“西電東(dong) 送”走出高原。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底,西藏累計外送清潔電力65億(yi) 千瓦時,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正把高原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按照規劃,2025年西藏水電已建和在建裝機容量將突破1500萬(wan) 千瓦,光伏太陽能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wan) 千瓦。


西藏首座大型水電站——藏木水電站(2021年7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攝

  西藏自治區社科院農(nong) 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伍達表示,在國家大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西藏迎來清潔能源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這對促進農(nong) 牧區能源結構調整、有效保護原生植被意義(yi) 重大。


西藏加查水電站(2021年7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攝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