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迢迢“天路”通高原

發布時間: 2021-08-11 09:11:00 來源: 人民日報

  在青藏高原岡(gang) 底斯山與(yu) 喜馬拉雅山之間,翻高山、跨大江、穿隧道……90%以上線路海拔超3000米的拉林鐵路鋪上雪域高原,“複興(xing) 號”列車實現了對31個(ge) 省區市的全覆蓋。

  拉林鐵路全線435公裏,有47條隧道、121座橋梁,橋隧比高達75%,在滔滔雅魯藏布江上跨越16次,施工難度世所罕見。然而,在13萬(wan) 多名建設者的艱苦奮戰下,這條總投資360多億(yi) 元的高原“天路”僅(jin) 曆時6年即建成通車。

  這隻是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交通基礎設施巨變的一個(ge) 最新例證。公路通車裏程達11.88萬(wan) 公裏,建製村村村通公路;5個(ge) 地市實現了鐵路通達,運營裏程近1400公裏……今日西藏,迢迢“天路”通高原,立體(ti) 交通網日漸完善。

  鋼鐵“天路”

  攻克高原鐵路建設多項難題

  26歲的林芝市朗縣青年洛桑旦增,心中的鐵路夢藏了十幾年。

  小時候去拉薩,汽車要在路上開整整兩(liang) 天,翻過一座又一座高山……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什麽(me) 是火車。

  初中畢業(ye) 去江西讀高中,洛桑旦增第一次坐上了火車。看著窗外的雪山、草甸被列車遠遠拋在後麵,他抑製不住內(nei) 心的興(xing) 奮,“家鄉(xiang) 如能通上鐵路該多好!”

  年少的洛桑旦增不知道,當時的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已將拉薩至林芝鐵路建設列入其中。在充分的前期工作之後,2015年,作為(wei) 國家“十三五”重點項目,拉林鐵路全線開工建設。

  大學畢業(ye) 後的洛桑旦增回到家鄉(xiang) 自主創業(ye) ,開辦了一家勞務中介公司,組織鄉(xiang) 親(qin) 們(men) 去林芝市區務工。“朗縣到林芝幾乎全是山路,開車時真是讓人提心吊膽。”

  16年前,西藏的鐵路運營裏程為(wei) 零。隨著拉林鐵路建成通車,西藏下轄7地市已有5地市實現了鐵路通達,運營裏程近1400公裏。洛桑旦增前兩(liang) 年創業(ye) 的擔憂隨之煙消雲(yun) 散,“火車開通一個(ge) 多月,拉薩、林芝、山南之間出行方便,再也不用擔心山路艱險!”

  “盼望鐵路修到我家鄉(xiang) ,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wei) 雪域高原送來安康……”2005年,一曲《天路》風靡神州大地,唱出高原兒(er) 女對青藏鐵路這條神奇“天路”的熱切期盼。

  建設青藏鐵路是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黨(dang) 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1958年,黨(dang) 中央決(jue) 定建設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1984年5月這段鐵路建成通車。進入新世紀,黨(dang) 中央從(cong) 推進西部大開發、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大局出發,作出了修建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的重大決(jue) 策。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沿線高寒缺氧,地質複雜,凍土廣布,工程十分艱巨。10多萬(wan) 築路大軍(jun) 在生命禁區艱苦奮戰5年,在攻克許多罕見科技難題之後,終於(yu) 在2006年修通了格爾木至拉薩段。2006年7月1日,青海西寧至西藏拉薩全長1956公裏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青藏鐵路拉薩西站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衛東(dong) ,已在這裏工作了15年,見證了這條鐵路帶來的變化:15年間,進出藏貨物量增長均超過20倍,拉薩和周邊城鄉(xiang) 大部分生活生產(chan) 資料,都是通過這條“天路”從(cong) 全國各地源源不斷運來。

  網狀“天路”

  縣鄉(xiang) 村全部通公路

  “姑娘出嫁遠方,馬道又遠又長,翻過三座高山,蹚過三條大江,走了三十三天喲,才進新郎帳房……”這首民歌,是舊西藏交通極端落後的寫(xie) 照。和平解放之前,舊西藏沒有一條正規的公路,交通運輸全靠人背畜馱,從(cong) 拉薩到青海西寧或四川雅安往返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

  川藏、青藏公路開創了西藏現代交通的新局麵。西藏和平解放後,人民解放軍(jun) 、四川和青海等省份各族人民群眾(zhong) 以及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了11萬(wan) 人的築路大軍(jun) ,在極為(wei) 艱苦的條件下奮勇拚搏,於(yu) 1954年建成了總長4360公裏的川藏、青藏公路,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曆史,在“人類生命禁區”的“世界屋脊”創造了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

  黨(dang) 和政府十分重視西藏交通運輸事業(ye) 的發展,不斷加大支持力度,在人才、技術、項目、資金等方麵給予重點傾(qing) 斜。民主改革後,迅速建設了新藏、滇藏、中尼等幹線公路,青藏、川藏公路也陸續鋪起柏油路麵。

  因大山阻隔,墨脫是全國最後一個(ge) 通公路的縣城。

  墨脫通路難,主要難在兩(liang) 點:一是坡度大路難修,全縣相對高差達6000多米,幾乎垂直分布著從(cong) 寒帶到熱帶8個(ge) 氣候帶;二是氣候惡劣路難保,夏季塌方、滑坡、泥石流頻繁發生,冬季則大雪封山八九個(ge) 月。從(cong) 上世紀60年代開始籌劃修建的墨脫公路,被稱為(wei) “世界上最難修建的公路”,持續了近40年也未能完全修通。

  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家在墨脫縣幫辛鄉(xiang) 根登村,是從(cong) 墨脫走出的門巴族大學生。回憶起小時候從(cong) 墨脫去林芝上學的艱辛,格桑德吉說:“隻能一路徒步,翻過4000多米的雪山、蹚過冰冷的河流、穿過幽深的原始森林……一趟下來,就要走上七八天!”在林芝上小學的幾年間,格桑德吉僅(jin) 回過3次家。

  對於(yu) 西藏的民生冷暖,黨(dang) 中央牽掛於(yu) 心。2008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批準了西藏墨脫公路可行性研究報告,決(jue) 定建設墨脫公路。此次批準的墨脫公路,起自波密縣紮木鎮,止於(yu) 墨脫縣城,全長約117公裏。國家全額投資9.5億(yi) 元,曆時4年,紮墨公路終於(yu) 在2013年10月底建成通車,將墨脫全年通路時間由原來3個(ge) 月左右增加到9至10個(ge) 月。

  紮墨公路修通的第二年,第二條通往墨脫縣的交通要道——派墨公路開工建設。這條公路將林芝市區至墨脫縣城的距離由346公裏縮短到180公裏,通行時間縮短8小時左右。曆經7年艱苦建設,如今派墨公路通車在即。

  如今在西藏,縣鄉(xiang) 村全部通公路,通車裏程達11.88萬(wan) 公裏,全區所有縣通公路,建製村村村通公路,鄉(xiang) 鎮、建製村通暢率分別達94%、76%。廣袤的雪域高原上,一張巨大的公路網連接著遠在“天邊”的村莊、牧場、雪山、湖泊……

  立體(ti) “天路”

  “天邊的阿裏”不再遙遠

  阿裏,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距拉薩1400多公裏;周邊最近的城市,是1300多公裏外的新疆和田市。“天邊的阿裏”,人們(men) 這樣形容阿裏的遙遠。

  2010年前,阿裏出行主要靠公路,從(cong) 獅泉河鎮到拉薩,至少需要40個(ge) 小時。

  為(wei) 改善阿裏的交通麵貌,2007年5月,在獅泉河鎮西南海拔4270多米的地方,昆莎機場開工建設。3年後昆莎機場建成,從(cong) 阿裏到拉薩的飛行時間隻需兩(liang) 個(ge) 小時,從(cong) 阿裏到全國各地也可實現當日到達。

  今年4月,阿裏普蘭(lan) 機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複,又一條“天空之路”即將開工建設,“天邊的阿裏”不再遙遠。

  讓阿裏不再遙遠的,還有另外一條“天路”的建成。2020年12月4日,國家電網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投運。這條全長1600多公裏的輸電線路,起於(yu)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多林變電站,止於(yu) 阿裏地區噶爾縣巴爾變電站,跨越日喀則、阿裏兩(liang) 地10個(ge) 區縣,總投資74億(yi) 元。

  這條“電力天路”,最高海拔5357米,平均海拔4572米,施工環境極其惡劣,道路交通極其艱險,是迄今為(wei) 止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難度最大、最具挑戰性的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工程的建成投運,結束了阿裏地區孤網運行的曆史,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阿裏地區缺電的問題,為(wei) 沿線16個(ge) 區縣38萬(wan) 農(nong) 牧民提供安全可靠的“大網電”。

  53歲的普蘭(lan) 縣普蘭(lan) 鎮居民古入,今年放心地購買(mai) 了一批嶄新的家用電器。在普蘭(lan) 鎮生活了幾十年,缺電少電是古入心中曾經的“痛”。小時候沒有電,照明隻能點油燈,光線暗,油煙大。“冬天取暖爐子冒煙,油燈也冒煙,熏得眼淚直流、鼻子難受,從(cong) 此落下了鼻炎的病根。”古入禁不住揉了揉鼻子,“這下好了,以後可以燒電暖氣了,不用擔心電燈不亮了。”

  在中央支持、全國各地支援下,西藏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吳英傑表示,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63萬(wan) 億(yi) 元,近幾年援藏省市總計投入693億(yi) 元,其中大量資金用於(yu) 西藏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使西藏“換了人間”。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