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西藏高標準建成604個邊境小康示範村

——因地興業 富民興邊

發布時間: 2021-08-13 09:28:00 來源: 人民日報

  翻過海拔約4500米的波拉山口,便是之字形的下山路。海拔急劇下降,林木愈發繁茂,空氣也溫潤了起來。臨(lin) 近山穀處,一棟棟民居錯落有致,四麵青山掩映,別具風情。

  這裏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麻麻門巴民族鄉(xiang) (以下簡稱麻麻鄉(xiang) ),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祖國西南邊陲。全鄉(xiang) 隻轄一村,不過305人,然而近年來發展喜人:一批批“新麻麻人”相繼安家落戶,生活設施不斷擴容提質,每到節假日農(nong) 家樂(le) 一房難求……“人口多了,規模大了,麵貌越來越靚,活力越來越足。”細數變化,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褚壽龍有說不完的話。

  西藏邊境線長達4000多公裏,多數地方生產(chan) 生活條件惡劣。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下,邊境地區投入逐年增加。特別是2012年以來,邊境縣、鄉(xiang) 、村充分享受到國家更加優(you) 惠的政策,水、電、路、居等人民生活急需的基礎設施加大了建設力度。截至2020年底,邊境一、二線行政村公路通達通暢,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xiang) (鎮),實現村村通郵,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農(nong) 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保障。

  今日西藏,高標準建成的604個(ge) 邊境小康示範村,如珍珠般閃耀在祖國邊境線上。

  人氣越來越旺

  走進麻麻鄉(xiang) 勒布邊境派出所,見到正在辦理戶籍登記的達瓦次仁。此前,達瓦次仁一家4口搬遷至此,開啟了新生活。

  達瓦次仁原住錯那縣曲卓木鄉(xiang) ,山高路遠,3畝(mu) 地隻夠全家口糧,外出打工也得翻山越嶺。搬至麻麻鄉(xiang) ,住上嶄新框架房,配套齊全,水電不愁。

  麻麻鄉(xiang) 海拔約2800米,山水宜人,旅遊資源獨特。在當地政府支持下,達瓦次仁發展起了農(nong) 家樂(le) ,有了穩定的收入。

  “環境好,海拔低,生活舒適有奔頭,為(wei) 什麽(me) 不來?”聊起新生活,達瓦次仁咧嘴笑。

  “僅(jin) 這兩(liang) 年,就有40戶140位‘新麻麻人’安家落戶,人氣越來越旺了。”勒布邊境派出所所長土丹旦增,見證著這個(ge) 邊陲鄉(xiang) 村的新變化。

  變化遠不止一個(ge) 麻麻鄉(xiang) 。

  錯那縣浪坡鄉(xiang) 肖村,是個(ge) 抵邊搬遷的新村。3年前,41戶牧民率先進駐。

  村民次旦卓嘎,老家在錯那縣養(yang) 堆村。搬來肖村,海拔反而高了200多米。

  為(wei) 啥願意往上搬?“能住上新家,放牧更方便。”次旦卓嘎說,原先冬季放牧得走上20多公裏,如今冬季草場就在新家邊上,抬腿就到。

  眼下,肖村還在“生長”。建築工地機器轟鳴,一棟棟嶄新的藏式風情民居正拔地而起。

  整村遷移、插花式搬遷……西藏因地製宜、分類施策,充分尊重農(nong) 牧民意願,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極高海拔生態搬遷等,積極推進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

  宜居宜業(ye) 更安心

  新來搬遷戶,能否留得住?

  察隅縣上察隅鎮鞏固村,是個(ge) 即將建成的新村,不僅(jin) 幼兒(er) 園、衛生室、文化室一應俱全,就連牲畜欄圈建設都規劃在了前頭。察隅縣住建局副局長範豔坤說:“把服務想細些,才能讓大家住得安心。”

  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瓊林村,村醫療站插上了互聯網“翅膀”,村民在家門口便能享受遠程超聲、遠程心電、遠程會(hui) 診等多項醫療服務。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達娃說:“後顧之憂少了,在這裏也更宜居宜業(ye) 了。”

  近年來,西藏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與(yu) 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同規劃、同實施,突出“水電路訊網、科教文衛保”等十項提升工程,在設施興(xing) 邊、服務興(xing) 邊上下功夫。

  走進錯那縣勒門巴民族鄉(xiang) (以下簡稱勒鄉(xiang) )茶葉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副理事長邊巴次仁正忙著編織曬茶用的竹席:“今年新茶供不應求,我們(men) 正打算新添機器,擴大產(chan) 能。”

  勒鄉(xiang) 種茶有傳(chuan) 統。多年前,外來的茶苗和技術在這裏落地生根,鄉(xiang) 裏順勢成立茶葉合作社。茶山海拔2400米,高山茶這幾年越賣越火。去年,僅(jin) 茶葉一項,勒鄉(xiang) 農(nong) 牧民人均增收1.1萬(wan) 元。

  勒鄉(xiang) 的優(you) 勢還有山水。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懸崖峭壁林立,山間植被茂密,岩間瀑布飛流。勒鄉(xiang) 勒村村民古如,早年種茶,如今則當起了民宿老板,吃起了“旅遊飯”。

  一村一規劃,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特色。“十三五”時期,西藏共實施206個(ge) 邊境地區產(chan) 業(ye) 項目,依托邊境地區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劄達縣底雅鄉(xiang) 的蘋果、察隅縣下察隅鎮的獼猴桃、亞(ya) 東(dong) 縣下亞(ya) 東(dong) 鄉(xiang) 的鮭魚……如今,越來越多的特產(chan) 走出深山,讓那裏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黨(dang) 旗在雪域邊陲高高飄揚

  再次見到古桑旦增,他已是隆子縣政協主席,可聊起守邊固邊,老人仍有說不完的話。

  他曾是雪域邊陲的守護者,長期紮根洛紮縣拉郊鄉(xiang) 。這裏平均海拔4500米,大半年時間大雪封山。古桑旦增帶著家人抵邊放牧,踏著嚴(yan) 冬雪海,頂著刺骨寒風,一守便是32年。當年守邊之地,如今建起了邊境新村,鮮豔的黨(dang) 旗在民居上空飄揚。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條件再艱苦,黨(dang) 員也得衝(chong) 在前!”古桑旦增字字鏗鏘。

  在邊境走訪,難以忘懷的,是那一抹抹鮮豔的“黨(dang) 旗紅”。

  “黨(dang) 旗紅”裏有責任——

  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兩(liang) 位黨(dang) 政正職幹部均履新不久。1986年出生的蔣昆侖(lun) ,由縣委辦主任調任;鄉(xiang) 長紮西江村,是全國人大代表,也隻有32歲。兩(liang) 人思考最多的,是肩上強邊固邊的責任,“邊境上的每件小事都是大事!”

  “黨(dang) 旗紅”裏有幹勁——

  褚壽龍眼下最操心的還是發展。雖說麻麻鄉(xiang) 基礎設施大大改善,旅遊業(ye) 初具規模,可旅遊業(ye) 季節性明顯、旅遊產(chan) 品欠豐(feng) 富的瓶頸仍需進一步突破。“興(xing) 邊富民,靠組織,靠發展,靠大家齊心幹!”

  “黨(dang) 旗紅”裏有精神——

  隆子縣玉麥鄉(xiang) ,桑傑曲巴故居紀念館今年開放展覽。一批批遊客慕名而來,感受當年“三人鄉(xiang) ”守邊的堅定信念和家國情懷。幾十年來,桑傑曲巴和他的女兒(er) 卓嘎、央宗在玉麥接力堅守,譜寫(xie) 了愛國守邊的動人故事。如今,“學玉麥、講奉獻、守邊疆”的號角早已響徹邊境一線。

  接過前輩們(men) 的接力棒,央宗的兒(er) 子索朗頓珠選擇在玉麥紮根,“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我願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繼續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