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每天都在發生點滴改變,看著兒(er) 孫們(men) 健康成長,一家人和和睦睦,我覺得沒有什麽(me) 比這更幸福的了。”在西藏山南市的家中,83歲的陳明英老人滿是笑容地對記者說。
70年前,13歲的陳明英跟著部隊從(cong) 四川走到昌都再到拉薩。進入西藏後,當地人民悲慘的生活狀況讓她觸目驚心、永生難忘。“當時我看到一位農(nong) 奴戴著沉重的手鏈腳鏈,身上、腳上到處都是傷(shang) ……”老人回憶說,這樣的景象在舊西藏隨處可見。此後的70年裏,陳明英先後在山南市多區縣工作,為(wei) 西藏的建設發展貢獻力量,也見證了西藏70年的滄桑巨變。
這一段波瀾壯闊、改天換地的曆史,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英明偉(wei) 大,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無比優(you) 越,彰顯了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強大生命力,彰顯了黨(dang) 的治藏方略的實踐偉(wei) 力。如今的西藏,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民生福祉實現了從(cong) “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各族群眾(zhong) 正闊步邁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現代教育體(ti) 係基本全麵建立
在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yi) 上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西藏和平解放後的70年間,國家累計投入教育經費2239.65億(yi) 元,推動西藏建立起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的現代教育體(ti) 係,實行15年公費教育。
身著白色工裝,手戴橡膠手套,在西藏淨土乳業(ye) 有限公司實驗室內(nei) ,檢測員白瑪旺傑將剛剛取樣的牛奶放置在檢測儀(yi) 器下進行分析。2017年從(cong) 西藏大學畢業(ye) 後,白瑪旺傑應聘來到西藏淨土乳業(ye) 有限公司工作,如今已經成為(wei) 技術骨幹。
“近些年,我們(men) 公司招收了不少高校畢業(ye) 生,他們(men) 有技術、有能力、留得住,為(wei) 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西藏淨土乳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紮西索朗說。
如今,一批又一批像白瑪旺傑一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走上不同領域的工作崗位,為(wei) 西藏的發展注入了動力。“十三五”期間,西藏印發了《關(guan) 於(yu) 調整優(you) 化高等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的意見》,指導高校建立學科專(zhuan) 業(ye) 動態調整機製,不斷調整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新增大數據技術、中藥資源與(yu) 開發、網絡空間安全、醫學影像技術等13個(ge) 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急需的理工農(nong) 醫類專(zhuan) 業(ye) 。
“目前,西藏高校本科專(zhuan) 業(ye) 有150個(ge) ,其中理工農(nong) 醫類專(zhuan) 業(ye) 占比55.3%;專(zhuan) 科專(zhuan) 業(ye) 58個(ge) ,其中理工農(nong) 醫類專(zhuan) 業(ye) 占比62.1%。”西藏自治區教育廳黨(dang) 組成員、一級巡視員範春文介紹,下一步,西藏將根據經濟社會(hui) 發展戰略需求,實現人才培養(yang) 和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服務西藏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70年來,西藏始終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現代教育體(ti) 係已基本全麵建立,各族群眾(zhong) 受教育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建立健全了從(cong) 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資助體(ti) 係。國家對西藏農(nong) 牧民實行“三包政策”,教育資金、資助資金達180多億(yi) 元。資助學生1102萬(wan) 人次,各類資助政策達40項。目前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195所,在校學生88萬(wan) 多人,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87%,小學學齡教育入學率達99.9%,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5%。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1年。
醫療衛生水平穩步提升
和平解放前,西藏醫療機構很少。大骨節病、包蟲病、高原性風濕病等疾病長期困擾著西藏各族人民身心健康。
西藏和平解放後,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的高度關(guan) 注下,西藏的醫療衛生事業(ye) 得到全麵改善,基本實現與(yu) 全國同步發展,人民健康事業(ye) 水平顯著提升。
“達瓦大哥,最近身體(ti) 沒有什麽(me) 不舒服吧?我先給你量量血壓。”在拉薩市恩惠苑社區定期開展的體(ti) 檢活動中,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羅增仔細詢問達瓦近期的身體(ti) 健康狀況。
“隻有身體(ti) 健康,才有生活小康。作為(wei)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恩惠苑社區在規劃之初就建設了衛生服務站,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西醫、藏醫診療等服務。”恩惠苑社區居委會(hui) 第一書(shu) 記旦達說,針對群眾(zhong) 搬遷前看病難,對健康不重視的實際,衛生服務站定期開展體(ti) 檢、健康谘詢,並為(wei) 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醫送藥上門服務。
達瓦正是在社區體(ti) 檢中被檢查出患有包蟲病,並接受了免費手術治療的。現在,他身體(ti) 恢複得不錯,還在社區找到一份保安工作。“身體(ti) 健康,日子才有奔頭。”達瓦說。
目前,西藏已初步建成覆蓋區、市、縣、鄉(xiang) 、村的五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形成以農(nong) 牧區醫療製度為(wei) 基礎、大病保險為(wei) 補充、醫療救助為(wei) 依托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ti) 係。西藏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1642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1家。每千人床位數4.9張,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5.89人。
近年來,中央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使各族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400多種較大疾病不出藏就能治療。包蟲病、大骨節病、先天性心髒病、白內(nei) 障等肆虐西藏的疾病得到曆史性消除和防治。人均壽命由1951年的35.5歲增加到2019年的71.1歲。
就業(ye) 形勢穩中向好
“我在這裏工作4年了,有穩定的收入,家裏人都很為(wei) 我高興(xing) ,我自己也很滿意。相信通過不斷努力,我的生活會(hui) 越來越好的。”27歲的日喀則市民次仁玉珍告訴記者。
2017年,從(cong) 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畢業(ye) 後,次仁玉珍進入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主要從(cong) 事青稞產(chan) 品的研發工作。在西藏傳(chuan) 統的飲食習(xi) 慣裏,青稞通常隻被製成糌粑或釀成青稞酒。為(wei) 了滿足市場和人們(men) 消費需求的變化,次仁玉珍和同事們(men) 將青稞加工成了青稞米、青稞掛麵、青稞餅幹等十幾類產(chan) 品,產(chan) 品銷路很好。
“近年來,我們(men) 公司吸納了60多名大學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農(nong) 牧民子女,他們(men) 結合大學所學,在公司各個(ge) 崗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司也保證每名大學生年工資不低於(yu) 6萬(wan) 元。更重要的是,他們(men) 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展了家鄉(xiang) 的青稞產(chan) 業(ye) ,獲得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認可。”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斌說。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西藏自治區人社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達娃次仁告訴記者,近年來,西藏不斷強化企業(ye) 吸納就業(ye) 主體(ti) 作用,全方位對接鐵路、航空、金融等行業(ye) 部門,麵向駐藏央企、大型國企、民營企業(ye) ,多方征集適合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優(you) 質崗位資源,每年發布各類優(you) 質企業(ye) 崗位均達到2萬(wan) 個(ge) 以上,今年已發布各類企業(ye) 崗位30055個(ge) ,確保了崗位供給充足。高校畢業(ye) 生在企業(ye) 就業(ye) 可享受生活、住房、求職培訓等一係列補貼,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企業(ye) 可享受招投標環節加分、社保補貼等政策,社保補貼最長達6年100%補貼,高校畢業(ye) 生於(yu) 企業(ye) 就業(ye) 將逐步成為(wei) 就業(ye) “主幹道”。
目前,西藏自治區高校生就業(ye) 率保持在95%左右,市場就業(ye) 率達70%以上,2020年,全區應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達99.01%,市場就業(ye) 率達73%,均創曆史新高。市場化就業(ye) 模式基本形成,就業(ye) 形勢持續穩中向好、穩中有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