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了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播放了電視紀錄片《一躍跨千年》。該片將客觀理性的宏大敘事與(yu) 打動人心的細微個(ge) 案相結合,讓悲慘灰暗的曆史往事與(yu) 幸福光明的小康生活形成鮮明對比,令觀眾(zhong) 印象深刻。觀看該片,猶如翻開一幅精彩的曆史畫卷,我們(men) 看到了高度濃縮的西藏70年曆史,也看到了創作者對曆史題材紀錄片的探索和實踐。
該片上集聚焦中央政府治藏方略與(yu) 頂層設計,以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為(wei) 起點,梳理了70年來中央政府治藏方略不斷與(yu) 時俱進地豐(feng) 富與(yu) 完善的曆程,包括特殊曆史背景下的重大政治決(jue) 斷、政治層麵的頂層設計和製度建設等,以珍貴的影像、權威的資料,反映了70年來西藏發生的波瀾壯闊的曆史變化。與(yu) 上集的政治宏觀角度不同,該片下集聚焦微觀層麵,通過不同領域、不同時代的典型人物故事,展現了70年來西藏各項事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強的發展曆程,反映了中央治藏方略如何一步步造福西藏百姓,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數是如何一步步提升的。
該片在敘述重大曆史事件時,注重尋找曆史事件的親(qin) 曆者、當事人,通過對他們(men) 的采訪,將曆史細節真實還原,表達曆史事件給普通百姓帶來的切實感受。如上集中,昌都戰役勝利後,崗托村升起了五星紅旗,這個(ge) 村也成為(wei) 西藏解放第一村。當年8歲、如今已70多歲的村民普巴回憶,當時他經常去解放軍(jun) 軍(jun) 營玩,“解放軍(jun) 對老百姓好得很,不像以前的藏軍(jun) 對老百姓又打又罵。我跟解放軍(jun) 一起吃飯,我第一次吃米飯就是在軍(jun) 營裏”。下集中講述了3位耄耋閨蜜手工製造護膚品的故事,她們(men) 免費為(wei) 往來行人、遊客塗抹在臉上時,綻放出自豪、幸福的笑容,展現了生活在小康西藏的歲月靜好以及各族人民之間的友好和諧共處。這樣充滿溫情的瞬間在片中隨處可見。從(cong) 一個(ge) 個(ge) 具體(ti) 的故事中,我們(men) 可以清晰地看到西藏各族百姓70年來豐(feng) 富的表情圖譜,感受到他們(men) 一年比一年更加喜悅、快樂(le) 的心情。
該片積極探索紀錄片的影像語言表達方式,尋找符號化的線索,更好地貫穿曆史,呈現主題。如上集緊緊抓住西藏70年來“從(cong) 黑暗和痛苦不斷走向光明和幸福”這個(ge) 核心,在解說詞中多次巧妙地運用“陽光”這個(ge) 語匯:“清晨,金色的陽光照耀著雪域高原。來自太陽的光輝,驅走了高原的嚴(yan) 寒。陽光下,格桑花開得分外鮮豔。”“在這個(ge) 離陽光最近的高原,西藏各族人民與(yu) 全國其他民族—樣,在偉(wei) 大祖國的創造與(yu) 發展過程中,盡了自己光榮的責任。”“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軍(jun) 進藏部隊進駐拉薩。拉薩街頭,遍地陽光。”
該片還充分運用百姓耳熟能詳的歌謠、諺語、歌曲,引發觀眾(zhong) 情感共鳴,喚醒曆史記憶。如舊西藏在農(nong) 奴中流行的歌謠:“即使雪山變成酥油,也是被領主占有;就是河水變成牛奶,我們(men) 也喝不上一口。”新西藏在百姓中流行的諺語:“相親(qin) 相愛,猶如茶與(yu) 鹽巴;漢藏團結,猶如茶與(yu) 鹽巴。”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演唱的《翻身農(nong) 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和《共產(chan) 黨(dang) 來了苦變甜》等歌曲,在片中都得到恰當的運用。
《一躍跨千年》從(cong) 打動心靈的真實案例出發,用影像語言創新性地書(shu) 寫(xie) 了西藏70年的巨大變遷,是講好中國故事、講好西藏故事的用心之作、成功之作。(作者單位: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